因地因时制宜由北向南使用自主设备逐步向南海深水进军,尽早改变在南海南部没有一个油气钻井的被动局面,这不仅是维护主权坚定立场的体现,也是扭转在南海问题上战略被动局面的有效具体措施。
中国关注着南海,世界关注着南海,其重要原因在于其丰富的资源,特别是油气。扞卫主权最有力的手段是把自己的钻井平台理直气壮地矗立在属于我国的海面上。在一些国家不断把勘探开发向我国领海推进时,在某些势力对我国进行围堵时,我国有没有力量去开发南海,以何种策略开发南海油气,这是举国上下都关心的问题。
油气指向深蓝
海洋,特别是深海有更大的油气潜力
椐统计,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
作者文章归档:张抗

如何打破页岩油气僵局
由于矿权存在的问题,“三桶油”事实上阻碍着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如何让更多资金进入非常规油气领域,需要破除一些法律障碍。
在发展页岩气的初步实践中,我国近期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怎样动员更多企业以更大投入开拓这一新的能源类型就是其中之一。除三大国家石油公司(简称“油国企”)加大力度外,还要逐步吸引更多其他类型企业、更多资金进入油气领域。其中包括:各种所有制的新、老企业,如非油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简称“非油国企”)、合资、民营企业;既可有从事煤、电的能源企业和能源设备制造和服务企业,也包括愿涉...
以适当降速控制能源消费
回顾本世纪头十年,中国能源界有两件事最令国内外关注。一为能源消费增长过快:从2000年占世界消费总量的11.07%上升到2010年的20.26%,跃居世界第一位,年增率达8.89%。二是连续两个五年计划未完成节能减排指标,一些重要环境指标恶化。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样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国民经济过快增长所形成的对能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
反映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间关系最重要的指标是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即能源消费年增率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率的比值。首先看十年间的GDP年增率。按《中国能源统计年鉴》的资料,2010年GDP为2000年的4.04倍、年增率达14.50%。...
页岩气开发的技术与环保担忧
中国原有的技术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页岩气的开采,水平井和压裂法对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不应过分担忧。
与其他非常规油气一样,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与技术的创新、水平的提高紧密相联系。美国依托其雄厚的技术支撑体系、依靠技术创新花费了较大投资和较长时间才取得页岩气快速发展。因此很多人认为,在中国作为新的生长点的页岩气必然与美国有很大的差距,在这方面要面临漫长的征程。美国一公司曾说:中国要掌握页岩气开发技术至少要10年。似乎离开美国技术中国人啃不下页岩气。这个说法不全对,甚至大部分不对。
技术:并非难以企及
页岩油气与致密油气同属非常规油气,他们的核心技术是两大系列:...
摸底中国页岩气储量
有人说,世界上生产页岩气最多的是美国、而谈论页岩气最多的是中国。谈论的多,说明此事重大。上下关心众说纷纭,似乎也说明还没有去深入研究、更没有投入大量实际工作,因而许多问题莫衷一是。在众多质疑中有几个问题关系到页岩气的起步,而目前从美、中两国已进行的工作中能够找到较明确答案。
中国有多少页岩气
人们都知道,油气来自生烃的源岩,即富有机质暗色细碎屑岩,不管地质家用多少更细分的专业术语描述它,一般人却统称暗色页岩。正是其产生出的油气聚集到疏松多孔的岩石(如砂岩)中,特别是富集到其圈闭中就成为我们多年来的主要勘探对象,即常规油气。
而残留在页岩内仍有不少油气,但...
中国如何应对更大规模油气消费
石油消费量增速偏低
按照《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2》数据计算,世界跨区原油贸易量2001~2011年10年间年增长率仅为1.71%,同期中国原油净进口年增长率为13.99%。与之相应,中国进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28.2%上升到了2011年的54.8%。进口量快速增长、进口依存度大幅提高,给人以深刻印象。不少人怀疑这样的发展是否正常或合理。
判断能源或其中石油的消费增加是否合理,不能简单、孤立地看其数量增长的快慢,而要分析其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这里首先就是消费弹性系数。能源/原油消费年增长率与经济增长(GDP)年增长率的比值称为能源/原油消费弹性系数。一般来...
“三重东移”对中国的影响
2011年末,一位朋友要我以一句话表达对世界能源形势的看法。我答曰:在有诸多不确定性的世界上,可以确定的是,经济和能源消费增长的重心已经越来越明显地东移。加之大家已经熟悉的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中国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世界经济发展重心东移:中国成为新引擎
进入本世纪以来,经合组织(OECD)的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非OECD国家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2008年金融危机暴发以来,两类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总体差距更进一步拉大。而后者整体发展速度最快的又是东亚和南亚地区,该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国和印度则是当之无愧的领跑者。世界经济发展最快、最有活力...
中国天然气研究统计中的几个误区
从天然气的供应方看,他的供气有不同的来源,各自有其生产的规律,甚至有不同的烃气含量和热值。如果不重视这一点而简单地视为一体对待就可产生偏差。而如果把供应方的产量和消费方的可使用量视为等同,则可能对天然气预测方案和供需间的平衡关系产生误导。对这些在生产和研究中已暴露出的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天然气: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机遇(3)
3.2.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等国
2009年俄罗斯天然气产量下降幅度达12.33%, 下降量(742亿立方米)却居世界首位(表4、5),这使其产量降至2000年的水平。这种局面肇因于其消费量和出口量的双双大幅下降并皆居世界降幅之首(表5、7)。显然,俄是2009年世界天然气格局变化中受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还应注意到:即使按俄罗斯自己的统计值,其产量的减少值仍明显大于出口量及消费量减少的和, 这意味着其生产能力下降的“内因”也是影响气产量走势改变的原因之一。在全球(特别是美、欧)天然气需求降低LNG供应过剩情况下,大幅下降的LNG价格对原先价格相对高的欧洲特...
天然气:世界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的机遇(2)
2.近年来不同类型和地区的天然气生产量和消费量变化
2.1.经合组织国家2009年出现降势
在《BP世界能源统计》的天然气产销分区中分为经合组织(OECD)、前苏联(FSU)和其他三大板块。显然,这里的其他就是一般所称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此外,为了研究方便他还特别给出了欧盟(EU)的值,其与OECD欧洲或独联体以外欧洲的数值大致相当。
OECD在本世纪初天然气产量总体呈增势,2005-2008年间的年增率(1.63%)高于其前期(0.39%)。这种增势主要源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而作为其主体之一的EU却处于不断加大的降势中。但OECD的产量在2009年却仅有微弱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