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把“双节”和“交通”这两个词输入任何一家中文搜索引擎,相信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一定是“免费”和“堵车”。前者是多年来民众的愿望,后者则是近年来民众的抱怨。过去只是城里堵,现在可好,把堵车完整地搬到高速路上去了。难怪有网友调侃:省下的那点路桥费都搭到油钱里了。话虽夸张,但所反映的问题确实值得思考。
早在节前有关部门宣布高速路免费时,就有学者指出此举的不当之处,但旋即遭到网民猛烈抨击。今天。究竟免费和拥堵这两件事到底有没有关系,已没有研究的必要了,剩下的问题是,到底该怎么评价...
作者文章归档:田立

农村金融的特殊性
农村金融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历史亲切感,我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就与农村金融有关。然而,或许是出于多年来对农村金融老生常谈的麻木以及对缺乏新意的农村金融研究的失望,我好像已忘却了这个曾在我生活中伴我左右的“老朋友”,直到最近读了左晓蕾女士的《农行姓农,村镇银行岂能沿袭大银行扩张思路》的文章,才又重新唤醒了那份沉睡的情结。
左女士文章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农村金融的性质,而这恰是农村金融中最让人纠结,同时也是最难解决的核心问题,到底该如何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村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市场的关系,直到今天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甚至找不到具有实际借鉴意义的成功例子。
...
上市银行何以成了靶子
上市公司半年报出炉,人们最关心两头:盈利最多和亏损最多的。“巧”的是这次名列盈利前茅的全是上市银行,而排在亏损前列的全是传统上被视为实体经济核心的大型制造业企业。于是我看到的第一篇关于这种反差的评论,题目就是“16家上市银行赚走市场一半利润,折射实体经济隐忧”。可仅仅过了两天,又曝出16家上市公司上半年逾期贷款数量上升的消息,于是又看到这样的评论:“16家上市银行逾期贷款全线上扬,折射实体经济隐忧”。商业银行真是左右都不是。我不由得想问一句:上市银行要怎么样才算对呢?
其实,评论界的这种“混...
还有什么规律没被A股打破?
A股市场跌成这个样子,相信很多人都没料到。大多数市场人士对眼下的行情都非常苦恼,因为已弄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眼下的局面。或者换种说法,以前那些被印证可用于A股市场的某些规律忽然都失效了,那到底该根据什么来科学地分析股市走势呢?
第一个被打破的规律是“通胀无牛市”。回顾近年A股(甚至可以追溯到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尽管“通胀无牛市”被上升为命题式的论点还在2008年之后,但直到2009年(甚至可以牵强地引伸到2010年年初)这个规律始终有效,即A股指数与CPI负相关。但如今这个结论似乎在动摇。仅以今年初至今为例,CPI呈整体...
当中国白酒遇上美国微软
用美国的资本市场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参照,已是国内财经评论界惯用的手法,尤其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出现制度争议以及A股市场持续走熊之时用得最多。今年以来,恰好两种情况交织,所以关于中美资本市场的对比分析也比以往更多。这其中有值得肯定的东西,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关于资本市场对经济的激励机制与选择机制的讨论,就有一些有待澄清的观点。
有学者近日在网上说,中国资本市场与美国资本市场最显著的差别之一是:他们的市场能激励出像微软、苹果这样代表当今世界高科技与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企业,而我们的资本市场竟对古老的茅台、五粮液之类的白酒产业投出赞成票,由此可见中国资本市场的确非常落后。不仅如此,该学者...
假如奥运裁判之争搬演至经贸
把奥运会与经济问题相联系是眼下流行的做法,只是没有科学理论能从逻辑上证明两者之间的必然性,即便最近网上流行的高盛公司和两位美国经济学家的奥运金牌数预测模型都把经济因素放在重要位置,但这些方法看上去也更像是回归检验,算不得严格的理论。不过,仅从现象看,两者关联性还真挺强,比如(夏季)奥运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与一国经济景气程度或者状态的确有很大关联度,尤其从1988年首尔奥运会以来。
就算赶个时髦吧,我也来点奥运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就说说伦敦奥运会争议最大的裁判执法问题和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规则之间的一些联想吧。从第一天的游泳、举重开始,世人就已隐约感觉到了某种&ldq...
国债期货会成A股对冲新工具吗
尽管我们有“3·27国债期货事件”留下的深刻教训,但无论从国债市场自身发展的需要还是从整个金融市场的建设成熟角度看,国债期货是迟早要重启的。不过,由于有前车之鉴,重启国债期货要做的各项准备必须更加细致全面,最关键之处在于把握好现货交易与期货交易的对冲关系。因此,重启国债期货,首当其冲的是要建立充分有效的国债现货交易市场。
然而,金融世界是个变化莫测的神奇世界,其神奇之处就在于衍生工具的灵活多变以及头寸关系的神出鬼没,有些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关系的金融头寸却在金融工程师的手中演绎出出神入化的金融好戏。当然,不是所有头寸都很难掌握,有些直观的头...
A股连跌的推力
A股近来连创今年新低,不能不引起市场的紧张。可对于连跌的原因,各界却莫衷一是。也许是为了平抑市场情绪,一位经济学家本周一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采访时提出了“三不”原则,即“不要把当下股市走势与中国经济相联系,不要与世界经济形势相联系,不要与欧债危机相联系”。但究竟该与什么相联系,他没有说。
在弄不清某些事物的原因时,运用排除法把不可能因素排除在外并没有错,但问题是,当很多信息看似利好的时候股市却在下跌,而专家学者们又找不出原因,仅靠排除一些因素是不可能阻止市场恐慌情绪的。的确,自年初以来证监会出台的很多新政都是利好股市的,那时看多...
对冲基金缘何紧盯亚洲
金融危机后沉寂许久的对冲基金最近似乎又有了些“复苏”迹象。行业数据显示,今年头三个月主要针对亚洲市场的主要对冲基金盈利水平已超过了去年,并且一些新崛起的对冲基金也相当活跃,这其中包括设立在中国(包括香港地区)的新生力量。虽然我们还不能简单地据此断定对冲基金将重回巅峰,或迎来又一个春天,但对冲基金重新活跃于金融舞台恐怕只是时间问题,而对冲基金重返之路将从哪里开始当是人们真正关心的问题。种种迹象表明,亚洲市场极有可能成为对冲基金的首选。鉴于1997年对冲基金在亚洲“制造”的那场灾难至今仍令人记忆犹新,若对冲基金真的在亚洲市场重新崛起,不禁让...
投资者情绪不可“逆”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近日在英国的《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我在央行学到什么》。文中陈述了三点:央行独立性辨伪、价格型工具在货币政策中的绩效,以及货币政策之于投资者情绪的作用。对于前两点,我读后收获颇丰;但就货币政策对于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职能,却觉得有待商榷。稻葵先生在原文中使用了sentiments一词,原意就是“情绪”。鉴于任何教科书都没有对这个概念做过定义,或者根本就没留意过这个词汇在经济学中的内涵与外延,因此,我们也就只好从不同的理论角度来“猜测”其中的含义了。
从“有效市场假说&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