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沈敏特

沈敏特,曾用名毓钟、明德。江苏苏州人。195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历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辑,合肥师范学院、安徽劳动大学及安徽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主授电视文化评论相关课程。195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评论集《春闹集》,评论《爱情题材的历史性突破——论〈伤逝〉中爱情悲剧的根源》、《民族心理结构大调整的报告——论近期中国文学的一种趋势》,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等。

关于时尚与阅读的当代危机


  ●时尚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审美性与整体素养的统一。这种时尚追逐是由内向外的,有充足底蕴的外露。

  ●时尚是什么?是人性的张扬;人性张扬的条件是什么?是相对宽松与活跃的年代。人性千差万别,有品位、素养的高低深浅的差别,表现在时尚的追逐中也有层次或上或下的区分。

  ●真正的时尚是真、善、美的开发、创造、升华,是为了更真、更善、更美。它可以通俗,但远离庸俗、低俗和媚俗。

  ●以图代字的阅读,带来的只能是人类思维能力的弱化。

  ●书面文本的阅读,是培养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基地”;放弃“基地”,就是放弃思维的锤炼。

  只要把心...

Read more

一种“稀释”的发展模式


  两块方糖溶化在一杯水中,我们感受到甜味;若是再加三杯水,变成了四杯,我们还得承认它是“糖水”,但实际上给人的味觉就完全是另一码的事儿了。这一杯糖水化为四杯糖水的物理过程,称之为“稀释”。

  我为什么忽然想起了这个物理现象呢?因为社会生活中也大量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尤其是当我们审视知识和知识分子领域的问题时,就显得更加突出和强烈。前些时候,着名教育家刘道玉先生大声疾呼,为大学改革提出了十条建议,第一条就是现有的大学博士点应砍去一半。为什么这个建议放在第一条,又以非常绝决的姿态,我以为恰是它涉及了知识和知识分子领域的严重“...

Read more

文艺评论家更需要角色的自觉


  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有意无意,都是一个角色;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角色,无非是使这个角色具有一种清明和自觉的意识;这种意识来自对于相关这个角色的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的审视与认知。这个角色你可以放弃或者坚守,但无论是放弃或是坚守,都必须以审视和认知为前提。

  文艺评论家也是一种角色,与很多其他角色不同的是,他更需要角色的自觉,否则太容易获得的结果是:寸步难行,或者是走向了邪道。

  这是因为……

  他是一个不太招人喜欢的角色。他必须道人之未道,否则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就像鲁迅所说,文艺家的所言即使是正确的,也常有这样的毛病;他如不守规矩的公鸡一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