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永烜

锡恩咨询研发部研究员

谁谋杀了中国经济的转型之心?


  唤醒中国企业家的尊重之心、转型之心

  从伊利与蒙牛,到腾讯与奇虎360,我不得不再次慨叹:中国的企业怎么了?经过三十余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三十余年的商业文明洗礼,中国企业家无论平日如何宣讲,但是到了具体的事情上,绝大多依然不能坚持站在企业经营的基本规律上。

  经营的基本规律事实上无外乎两点:一个是尊重客户,一个是尊重员工。任何企业的成功,都是这两点的成功,只是形式不同而已。这两点是企业最需要坚守的规律,是企业家最需要怀有的一颗尊重之心。

  我看重这份尊重之心,是因为在我看来,它关乎的不是某个企业的成功,而是中国经济转型能否成功。中国经济的成功,是数量上的成功,而不是质量上的...

Read more

企业家“吝啬”也是一件好事!


   如何整合员工的力量、激励员工达成目标与愿景?相信任何一位企业家都在探索找到一种高效的方式。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这些年的探索中,形成的共识恐怕是利益上的激励了。这可以从中国企业家对市场机制的向往之心看得出来。在企业家看来,比起市场的高效激励作用,企业总是显得跛足。

  不少企业家都尝试着在企业内部引入市场机制,经济学家威廉姆森称这为“市场内部化”。这其中尤为知名的是海尔CEO张瑞敏提出的一些理念,比如“市场链”、“自主经营体”、“人单合一”。

  不可否认,将市...

Read more

乔布斯的五大魔法


  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似乎施了什么魔法,牵动了整个世界的神经,令整个世界为之疯狂。虽然乔布斯看轻发展中国家市场,也从未来过中国,但仍然影响了无数的中国人,其中包括中国一些知名的企业家。潘石屹自称是乔布斯的粉丝,曾因其在斯坦福的演讲而热泪盈眶。田溯宁说:“我的整个创业过程包括我的很多选择,都受史蒂夫·乔布斯的影响很深。我经常用他的事例来激励自己,告诫自己。”

  那么,什么是乔布斯身上不因时代变迁,真正“不朽”的东西呢?

  注意力管理:靠聚焦打造伟大企业

  在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的时候,苹...

Read more

企业变革为何越变越乱、越难?


  如何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在你死我活的红海中找出一条出路?如何改变僵化与不作为的企业文化,保持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如何推动企业持续地增长,不断地自我突破,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不知道有多少企业家为这些谜题绞尽脑汁。但是,当满怀热情与信心的推动变革方案后,带来的却是更多的困惑与痛苦,变革的局面变得更加复杂烦乱而难以进行。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变革应该如何进行呢?

  为什么企业变革越变越乱、越变越难?从感冒治疗中寻找答案

  我们可以走进一个人人都经历过的生活场景体悟一下,并从中寻找解决方案。如果你担心自己快感冒了,你会怎么办?吃抗...

Read more

语言,是一种领导力


  流行语作为一个群体现象,作为群体内部共同喜欢使用的高频语言,定格了一个群体的心理、思维和行为模式。换句话说,流行语就相当于在人们中间画了一个圈,让圈中的人具有了一种共同的属性,这些人也就成了“流行语一族”。一个人只要进入这个圈子成为一族,就会感受到一种归属感,就会一致性的沿着族群所倡导的轨道前行。这不正是领导力所要实现的目标吗?

  所以,塑造流行语,就是在打造领导力。这似乎很神奇,但其实每个人都亲身感受到过。为什么我们的行与思、喜和乐都离不开儒家理念?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多次改朝换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中国人依然恪守儒家传统?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都尊孔子为圣人...

Read more

孔子管理学:从人德到人财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孔子的这句话是我们中国人的常用语。孔子有一个“正名说”,当时孔子所生活的时代,诸侯侵伐兼并,乱臣贼子横行,新社会秩序尚未建立。面对这个混乱局面,孔子提出了“正名说”。“正”就是拨乱反正,通过正名建立社会秩序和伦理关系。

  孔子所说的正名,不同于西方。西方的正名之“名”指的是概念,正名就是下定义,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明确概念内涵所反应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旨在把握的是名(仅仅限于概念之“名”)的意义的...

Read more

清朝皇帝为何值得企业家学习?


  清朝的皇帝值不值得企业家的学习?是值得,第一,清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何以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第二,清朝统治时期,正值世界风云变化,为什么一些国家走向富强,而中国却走向衰落,带来一个世纪的民族屈辱?自强运动、戊戌变法、新政一系列的变革终是难免崩亡。

  放在管理的情景中,就是企业家如何领导企业,使团队充满凝聚力地为共同目标而努力?面对瞬息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如何保持活力,如何走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企业家如何保持一颗变革的心,又如何有效地变革?

  这里,我们看几位清朝的皇帝,他们的做法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人。女真人本有文字,金代被元灭了之后...

Read more

如何建立企业与员工的高度信任?


  在员工与其经理之间培养的信任会产生较低的员工流失率、较高的敬业度,以及较高的业绩。这种信任和这些积极的结果,只有在期待、需求和承诺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能够维持。

  员工对于他们的直属经理有哪些主要的期待:

  一种很坚固,很有意义的关系。通过公平、诚实和坦诚赢得他们的信任

  经理们言出必行。你的员工期待你能够兑现你作出的承诺。

  经理们对于员工所面临的问题表现出兴趣——不管是工作之内还是工作之外的问题。没有哪个员工愿意自己是一个“数字”或是一种“资源”。每一个员工都希望因自己的独特性和...

Read more

大企业为什么要向小企业学习?


  小企业也是值得学习的。通常,小企业是从市场中真刀真枪中冲出来的,是市场经济规律本身的产物,更能体现支撑一家企业成功的基本面的力量。其创始人也更能彰显企业家精神。

  大企业则不然,在成功之后,因为市场地位、产品、品牌等在位优势,往往脱离商业的基本面。丰田都是这样,去年危机中的丰田的改革主张,就是要回归到客户价值的基本面。某知名企业家经常说,我每天晚上都在想一件事,怎么能把XX(最大竞争对手)干死。可想,他会把客户与员工放在什么位置。

  最近,接触到一家企业,一亿规模的营收,有三百多位员工。但是与其老板和员工的接触,让我感受到这家企业在基本面上的成功。

  老板非常...

Read more

企业流行语的隐形力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一些流行语。例如上个世纪60年代 “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80年代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90年代“发展才是硬道理”……

  这些流行语,通过人们不断的口耳相传,深入人心,成为一个时代文化与心态的印记,成为改革开放的集体意识,并作为一种隐形的力量,推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改革。

  很多优秀的企业也都非常擅于使用和创造流行语的力量。比如“THINK”是IBM的象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