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杨曾宪

山东省青岛市社会科学院(青岛京山路26号)研究员。
   1948年出生于青岛。1967年文革中高三毕业。干过多种临时工。1979年调入青岛社科所(社科院),职称逐级攀上,至研究员。
    1965年起自修人文学科;1978年起发表论文;1996年享受国务院津贴,1997获山东省拔尖人才称号。
    自1983年发表《论艺术典型是审美认识中介》(《新华文摘》11期)起,致力于用新方法解决美学难题。历时十五年,完成《审美鉴赏系统模型》、《审美价值系统》。目前正在进行的《系统价值学》写作,已历时六年,可能在2004年出版;还准备撰写《系统儒学》,完成时间无法确定。
    论著数量有限,窃自认为皆属独立学术成果,不夹带半点水货,亦不属走私洋货。在美学、哲学之外,也进行儒学、文艺理论、文化批评、伦理学、经济学和杂文随笔的写作,但多数属鱼鲠在喉,不吐不快性质。 

治理中国式腐败,还须非常规措施


治理中国式腐败,还须非常规措施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及遏制对策之十

 

杨曾宪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

 

当然,我绝不轻视制度反腐的努力。新加坡和香港的经验证明,廉政文化与廉政措施同时建设,标本兼治,是取得重大反腐成果的关键。中国在这方面是有政治优势的。解放后的革命时期,正是靠政治规范冲垮礼制规范的;今天,凡遇抗震救灾时,再贪的官也不敢寻租、再黑的医生也不敢要红包,也是靠政治...

Read more

弃“礼”归“法”、建设廉洁文化


弃“礼”归“法”、建设廉洁文化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及遏制对策之九

 

杨曾宪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

 

反腐败是世界性难题。与国内反腐专家只盯住制度建设不同,国际反腐专家更看重文化建设。同样悠久民主政体的北欧与南美国家间的巨大廉、腐反差证明:一个国家的廉洁政治程度与其廉洁文化程度正相关。这道理很简单:反腐制度,最多能让人不能、...

Read more

“兔子不吃窝边草”——国人的私德观念


“兔子不吃窝边草”——国人的私德观念

 

(滋生中国式腐败的6大传统观念)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及遏制对策之八

 

杨曾宪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

 

6、“兔子不吃窝边草”——国人的私德观念

 

私德是相对公德而言的。公德维护的是法治规范,私德维护的是礼...

Read more

“孩子摔了跤,首先打板凳”——国人的责任观念


“孩子摔了跤,首先打板凳”——国人的责任观念

 

(滋生中国式腐败的6大传统观念)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及遏制对策之五

 

杨曾宪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

 

3、“孩子摔了跤,首先打板凳”——国人的责任观念

 

封建礼制中,凡属责任,都由“下...

Read more

“州官能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州官能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滋生中国式腐败的6大传统观念)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及遏制对策之三

 

杨曾宪

             

青岛社科院研究员

 

当代中国,推翻封建王朝已过百年,传统礼制早已被多次革命所摧毁。但是,由于法治启蒙始终没完成,绵延数千年的礼制观念依然渗透在国人的血脉之中,形成了国人外“法&rdq...

Read more

违背法理的“从众腐败有理”论


违背法理的“从众腐败有理”论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及遏制对策之二

 

 

任何矛盾、吊诡现象背后必有不矛盾、不吊诡的成因。那么,国人对待腐败的吊诡态度成因何在呢?生活中,确有少数腐败分子属于台上一套、台下一套的伪君子。他们的两面派表现,属个人品质问题。但对多数国人来说,从“公民”到“刁民”、从愤世嫉俗到同流合污的转变,从反腐败到反“反腐败”的立场转变,却不能简单地个人归因,因为它几乎是普遍行为方式。国人绝非阳一套、阴一套的“两面...

Read more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

——中国式腐败之怪现状及遏制对策之一

            附:读郭世佑《清者自清》有感

 

腐败现象,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严重社会政治问题。眼下,除市场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

领域外,几乎没一块净土了。腐败不除,难以国泰民安,其危害性怎么强调不为过;反腐问题,事关治国安邦,其重要性怎样拔高不为过。实际上,从党政喉舌到社会舆情,都在表达同样的意思:对腐败的容忍已到了极限。但是,尽管腐败高官不断落网、反腐措施不断出台...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