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9日黄金价格暴跌,当日下跌77.10美元至1,709.90美元,跌幅4.3%,创有史以来第四大单日跌幅。
作者文章归档:罗影

嘉吉 百年农商
从麦当劳的早餐到美赞臣的奶粉,从沃尔玛冷柜里的猪肉到7-11货架上的巧克力,稍稍留意一下你会发现,似乎到处都有嘉吉(Cargill)的烙印。在全球食品行业,嘉吉(Cargill)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嘉吉与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粮商”,简称“ABCD”,他们控制了全球粮食贸易总量的80%。
...
三得利神秘的“蓝色妖姬”
一年前,世界啤酒行业的榜眼英博公司以520亿美元收购行业探花——安海斯-布希公司(AB),一举超越原来的老大——南非的SAB公司。有人惊呼:全球1/4的啤酒市场要落入一家公司手中了。
一年后,历史在日本重演。2009年7月13日,日本麒麟控股有限公司与三得利股份有限公司传出合并消息。如果合并成功,新公司不仅会成为日本最大的啤酒制造商,还将成为全球食品及饮料业巨头,年收入预计达410亿美元。这个数字是目前日本啤酒市场老大——朝日啤酒的近3倍,也远远超过了百威英博(223亿美元)和可口可乐(319亿美元...
百年家族的绿色血液
在汽车行业工作了20年的德国人罗夫·林巴赫(Ralf-Otto Limbach),于2007年10月加入威能集团——全球最大的采暖设备生产商,并出任CEO。
林巴赫觉得自己的选择很明智:“全球的能源,大致有30%消耗在汽车中,40%消耗在建筑中,而建筑中消耗的能源,又有80%被用在采暖设备上——在耗能最大的领域设计出节能产品,才是最有价值的工作。”
有这种想法的可能不只林巴赫一个。他的同事克拉斯·格伦森在加入威能前,也曾在汽车行业工作了很多年。林巴赫的老东家是宝马和...
胡葆森 区域大佬的偏执扩张
沃顿商学院校友论坛的午宴上,胡葆森落座的1号桌正对着主席台,一群地产大腕们交谈正欢。
午餐开始得晚,约好的采访时间已经到了,头道菜却刚上。就在《英才》记者以为采访要被推迟时,短信传来,建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已如约等候。
当《英才》记者提及今年建业出色的年报成绩——销售额和利润分别增长77%和296%时,胡葆森不仅没有大谈经验,语气里甚至带了一点不好意思:“这不能说明什么。我们的基数小,所以增长比较快。我们还是资本市场的小学生。”
要知道,同在香港上市的富力、SOHO、绿城、合生创展、碧桂园,去年...
日本药企怎样全球化?
台湾人卓永清在得知自己被任命为日本第二大制药企业——安斯泰来中国区总经理兼董事长时,很吃惊:“本来我再过两年零两个月就满60岁,该退休了。”
在2009年4月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出台前夕,安斯泰来宣布了这一任命,并决定未来5年内向中国市场输入至少5个新药品种。
事实上,这个人事安排从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安斯泰来对中国市场的决心:要知道,在严谨保守的日本公司里,大多数国家和区域总经理的位置上坐的都是日本人,卓是当前在华日资制药企业中唯一的非日籍总经理。
卓永清把制药企业分为三类:跨国巨型制药企业,如辉瑞、默沙东、葛兰...
屈臣氏的两把手杖
作为和记黄埔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屈臣氏一向秉持着李嘉诚的低调作风。但在刚刚过去的夏天,情况似乎悄悄发生了变化。
7月,屈臣氏个人护理店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罗敬仁高调宣布了“百城千店”计划:到2011年,屈臣氏要在内地100个城市开设1000家店。
目前,屈臣氏在中国内地共有450多家店。而两年前,德国人罗敬仁刚开始执掌中国区时,内地店铺数刚刚超过200家;更早一点,2003年他加入屈臣氏集团时,这个数字甚至不满50。
事实上,从1989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到2004年,15年的时间里,屈臣氏在内地仅仅开了50多家店。2004年之后,屈臣氏...
沃尔玛圈地好时候
17年前,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在获得美国最高平民奖章——总统自由勋章的颁奖台上说:“沃尔玛百货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人把这理解为老山姆的自谦之词。那时候,沃尔玛已经创建了30年,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有1700多家分店、年营业额438亿美元。
今天,沃尔玛中国区总裁陈耀昌或许可以重复一遍这句话。因为在中国市场上,沃尔玛也刚刚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09年8月,沃尔玛(中国)的门店数终于超过了老对手家乐福。在零售行业,门店数即便不是衡量一家企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而在这之前的13年里,...
ITT利润居高不下的秘密
88年前,它是一家电话电报公司;88年后,它是全球最大的水及污水处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最大的流体技术设备供应商、美国十大国防承包商之一。从不断并购扩张到专注瘦身,从1921的“I T & T”到1979年的“I T T”、到1995年的“I T TINDUSTRIES”(ITT工业公司)、再到2005年“ITT”,这家标普500指数成分股公几乎可以编写出一部完整的MBA教材。
在三四十年前的哈罗德·吉宁时代,这位被评为“影响世界进程的100位管...
百年大刊风中之烛
曾被誉为美国最成功商业杂志的《商业周刊》换了新东家,2009年10月13日,彭博社接替麦格劳·希尔集团,成为它的新老板。
《商业周刊》有着80年历史,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发行,目前发行量约为93.6万册,每周拥有480万名读者。相比之下,彭博社成立不过28年,仅拥有30万终端用户。
10年前,《商业周刊》每年能卖6000页广告,2008年,广告变成了1900页,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只剩下了590页;10年前,《商业周刊》每年能赚1亿美元,可去年,它给东家带来了4300万美元的亏损。
《商业周刊》绝不是个例。不到两个月前,美国《读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