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正祥

湖南鼎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一级建造师、高级项目管理师、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专业硕士逻辑考点培训专家,国家自科、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通讯评审专家。主要从事PPP理论与实践、区域经济学、交通运输经济学、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研究。在《中国软科学》《财贸经济》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一、重点研究课题:1.2018年度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PPP项目VFM评估的关键技术优化研究;2.2016年度湖南省财政科研重点课题,物有所值评价在湖南PPP项目中的应用;3.2014年度湖南省财政科研重点课题,PPP模式在湖南的应用与实践研究;4.2015年度中国财政学会科研重点课题,PPP项目实施中的难点与对策研究;5.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现代化进程中的交通污染及其外部性问题;6.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交通运输体系改善促进中部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研究;7.湖南省2015年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省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提升战略地位和竞争力的思路与对策研究;8.2012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重点委托项目,湖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及创新发展对策研究;9.湖南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2016年度重点课题,以湘江保护和治理为重点推进“一湖四水”建设研究;10.湖南省2016年度社科基金决策咨询重点专项课题,加快补齐水运短板完善湖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策研究;11.湖南省社科联2016年度重点创新课题,高铁时代湖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善的对策研究;12.湖南省自科基金项目(2006),基于循环经济的湖南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及量化模型研究;13.湖南省2015年度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作品项目,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研究;14.2018年度湖南省社科联第一批智库课题,湖南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与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策研究;15.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5)前期研究重大课题,新的交通格局对湖南“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及对策研究;16.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5年采购项目,湖南省贯彻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17.湖南省2015年交通运输厅科技进步与创新项目,长江黄金水道发展背景下湖南水运发展的政策研究;18.湖南省交通厅项目(2012),湖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19.湖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重点研究项目(2012),长株潭城市群服务外包业发展政策研究;20.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011),生产性服务业嵌入转移对湖南服务外包业发展影响的机理研究;21.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010),湖南省服务外包业发展政策研究,鉴定结果为优良;22.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2002),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对我国民营科技园区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创新研究;二、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23.新常态下PPP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9期(2015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数据库载文一千三百六十一万多篇,该文被引数303次,排名第29位;下载数21 967次,排名第40位);24.长江中游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11期;25.交通运输体系改善促进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中国路径,中国软科学,2014年第5期;26.美国城市化经验对我国农村中心集镇发展的启示,中国软科学,2015年第4期;27.新常态下湖南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发展的问题及对策,湖南省社科成果要报2015年第11期;28.环长株潭城市群战略地位及竞争力提升的思路与对策,湖南省社科成果要报2016年第4期;29.中国高铁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求索,2017年第1期;30.中部崛起与湖南高速公路发展战略,2005年7月23日在省委蓉园宾馆召开的“中部崛起与湖南发展高峰论坛”上作《中部崛起与湖南高速公路发展战略》主题报告,受到唐之享、石玉娥、甘霖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31.TBT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5年第4期,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32.技术创新的创新政策集成,中国软科学,2002年第2期;33.动物福利壁垒及我国应对的政策措施,财贸经济,2006年第7期;三、科研成果获奖:34.环长株潭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化的经济研究,湖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16年;35.高速公路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及环保控制关键技术,湖南省2013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四、重要学术著作:36.高速公路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模型研究,2014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作品,2015年;37. 易继元、刘文杰、曾伟、周正祥、张利武等编著,新常态下的伙伴合作-PPP实操读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2015年。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风险的界定:债务规模风险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风险的界定:债务规模风险

县乡公路改造中运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很多,由于市场的不确定,各利益主体在融资过程中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在本文的研究中,笔者是从政府的角度研究政府部门的融资风险问题,不涉及其他相关利益主体所面临的风险。对于政府部门来说,以财政拨款、预算资金、农民投入、企业捐赠这些方式筹集资金,一般不会造成风险,因此我们可以界定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风险是指各级政府由于金融市场、社会经济、政治等原因在借贷活动中形成的风险,即债务风险。县乡公路改造融资的债务风险是指县乡公路改造融资主体政府部门由于资金供需情况、各种宏观经济环境和微观条件等因素发...

Read more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方式的创新:社会性融资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方式的创新社会性融资

1PPP模式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即公私合作,由英国的Reymont1992)创立,是指公共部门通过与私营部门建立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合作模式[43]。该模式支持政府与私营部门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以“契约约束机制”督促私营部门按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公共产品生产,政府则根据私营部门的供给质量分期支付服务费。私营部门根据公共项目的预期收益及政府的扶持力度进行融资和运营,而政府则依托私营部门的创业精神、民营资本及运作能力来提高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公私合作不...

Read more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方式的创新:财政性融资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方式的创新:财政性融资

财政性融资是指以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的政府或其他公共组织筹集资金的活动。这里所说的政策目标,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产业政策目标、地区发展目标、保护国内经济目标、社会福利目标等,主要是产业政策目标,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等。县乡公路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设施,目前我国政府把县乡公路改造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其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我国产业政策目标,地区发展目标、社会福利目标的实现,因此县乡公路改造理应得到国家财政融资的支持。财政融资的资金来源,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的经营性建设资金、...

Read more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体制的创新(1)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体制的创新

建立完善的公路分级供给体制

合理的公路分级供给体制制是保证公路有效供给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路分级供给体制。

第一,建立充分体现农民需求的公路供给决策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实行的是“城乡二元化、自上而下”的决策体制,这种决策体制造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供需严重脱节;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观念使得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了“面子工程”上,而忽视了农民的真实需求,再加上财政资金的不充足,使得农民迫切需要的县乡公路严重滞后。因此急需建...

Read more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体制的创新: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体制的创新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

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农村地区资金的流通,从而为县乡公路改造融资提供一个良好的资金环境。因此,要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制。

第一,调整和完善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职能,强化其政策融资力度。调整农业发展银行职能,把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办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综合性融资服务的农业政策性银行。首先,拓展延伸贷款服务对象,使其资金向县乡公路改造项目倾斜,做好政策性金融服务;其次,发挥筹资功能,弥补县乡公路改造融资缺口,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可以通过发行农业金融债券、县乡公路建设债券,从金融市场上筹集...

Read more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体制创新:建立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

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是保障县乡公路改造具有充足资金的根本前提,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体制。

第一,划清各级政府事权,做到财权与事权相匹配。

当前,我国地方财政日益困难,不仅影响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而且无力提供县乡公路等公共产品的建设资金。地方财政困难的根源在于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高度不对称,解决的根本出路在于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做到财权和事权相匹配。在第二章我们得出县乡公路是一种同时具有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准公共产品,这种特征决定了其供给责任主体不再仅仅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肩负着同样的...

Read more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存在的问题

1)融资结构失调。我国县乡公路建设发展贯彻“三自”方针,即“自建、自养、自管”,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这就造成了我国地方政府的负担沉重。在美国,公路建设联邦政府出资90%,州政府出资10%[35],而我国,地方政府出资超过50%。从表3.3可以看出,地方自筹资金所占比重最大,在2002年地方负担比重达到76.5%,近年来都维持在68%左右。其次是国家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和车购税)所占比重一直比较低,维持在17%左右,国家预算内资金,不足10%,车购税在2005年为...

Read more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模式演变的影响因素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模式演变的影响因素

我国县乡公路改造融资模式的演变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模式内部因素的原因,也有外部因素的推动,主要表现在:

1)内部因素。在传统的单一融资模式下,公路建设投资主体单一,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是唯一的投资主体,而中央政府把繁重的公路建设投资任务交给地方,地方政府由于财力有限,难以拿出充足的资金发展公路,公路建设长期落后于经济发展,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公路瓶颈制约问题凸现,由于建设资金的严重匮乏,原有的融资模式无法筹集足够的资金,难以满足公路建设的需求,迫切需要改变原有的融资模式,公路...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