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郑培敏

现任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同时兼任三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97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擅长领域:   财务管理 企业战略 人力资源   擅长于财经策划及投资银行业务。   工作经历:   现任董事长兼首席合伙人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同时兼任辽宁时代服装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600241)、江苏常州黑牡丹股份有限公司(600510)、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600875)等三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1998年创办国内首家专业定位于经营者持股咨询服务的“投资银行精品店”――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对人力资本、公司治理、企业战略、兼并收购等有深入研究。   教育背景:   97年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   9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所获荣誉:   2001年和2002年被共青团上海市委和上海青年企业家协会提名为“上海青年经济风云人物”十大候选人之一,被多个媒体誉为到上海成功创业的异地籍代表人士。

也谈李荣融的委屈


  央企赚的钱没有转化为全民受益的社保、福利,而被央企赚走的钱是国民消费者实实在在付出的现金流

  近期,“国资”类话题的一个热点就是国务院国资委李荣融主任在去年底的一句委屈和抱怨之词,大意是央企没搞好他要被(社会)骂,搞好了还要被骂。这句话透露出荣融主任的委屈与无奈。

  其实,这不仅仅是荣融主任的委屈,在现在的国资体制和定位下,任何人当国资委主任都恐怕要遇到上述两难局面,关键是有关垄断、分配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深入的改革才有可能解决这种两难命题。

  荣融主任管的领域是“央企”和“国资”,...

Read more

说说“以人为本”


他们出场劳动(表演)时多赚点银子,显然是市场对稀缺要素的一种定价

  浮华的娱乐圈中,葛优大哥有句名言:新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回到踏实的企业界,但凡有点品位和所谓企业文化的企业,都会或在工厂大院、员工食堂,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道德或价值观。然后,又有多少企业把这句“豪言壮语”、“标语口号”落在实处了呢?

  人生而平等,但人的能力或其创造性的要素秉赋显然是不一样的,如果你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你一定会承认这一点。举些通俗的例子,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歌星、影星,那需要先天的魔鬼身材和天使歌喉,也...

Read more

“国企”辨析与边界


  还有很多国有(经营性)资产和“央企”不是国资委监管的

  不久前,国务院国资委下令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那天,笔者正好与一位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领导在交流,领导对中央的这项“指示”大为称赞,认为有利于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健康向好。

  而我则表示了与领导不同的意见:我说那些退出房地产行业的央企都还不是主要问题,且不说央企中还有“招(商地产)”、“保(利)”、“中国海外”等地产业赫赫有名的主流大鳄,还有不归国资委管的“中信(地产)&...

Read more

国企效率假象二三例


  其实企业占用经营的很多资产都是划拨或无偿使用的,资产负债表上没有体现

  近年经济繁荣,于是国企自然也不输其它所有制企业,利润绝对值丰厚。但是,在表象之后,可能有很多常人忽视的真相和事实。由此略举假象二三例。

  “最赚钱”的假象

  “中国石油”——这恐怕是令无数股民伤心欲决的股票,因为其上市时被有意无意地忽悠成“亚洲最赚钱的公司”——是从利润绝对值而言。老百姓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人卖了还替人数钱,原因也是对“最赚钱”的定义...

Read more

假想一下央企全面退出房地产业的路径与方式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国资委勒令主业非房地产的央企退出房地产业的事件更具有“show(秀)”的意味:且不说重量级房地产央企秋毫未损,还可能在接受划拨、并购非房地产央企的房地产业务等操作中进一步增强实力和话语权,即便是76家被点名要求退出的央企,也在所谓15日申报方案后,没有任何实质性动作。

  

  央企借助国家信用(包括财务和政治),可以低成本获得资金(金融机构认为央企的破产风险小,愿意将借款利率下浮)、低成本获得土地(各地方大员乐于对央企给予利益输送,既不涉国资流失,又可能获取其它的政治利益)。但央企房地产企业在出售房屋时,却是做的B(机构)...

Read more

“国企”辨析与“跑委前进”


    写这篇文章源于不久前的一次朋友间交流:国务院国资委下令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行业那天,正好与一位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国家级开发区领导在交流,领导对中央的这项“指示”大为称赞,认为有利于宏观经济和房地产行业健康向好。

  

  而我则表示了与领导不同的意见:我说那些退出房地产行业的央企都是“虾兵蟹将”的“小喽啰”,且不说隶属于荣融主任的央企中还有“招(商地产)”、“保(利)”、“中国海外”等地产业赫赫有名的主流大鳄,还有不归荣融主...

Read more

从“伊利”到“五粮液”——公司治理之“惑”


  又一个资本市场明星倒下了,这次是“五粮液”!说实在的,当我看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五粮液”的新闻时,多少心中也有一些震撼和惊诧!不过,深入并冷静一想,这老哥不出事是偶然的,出事是必然的,企业一切的根基——公司治理使然业!

  

  网上流传的“五粮液”被查的四个原因中,“偷税说”已被否认,因为那确实是税务局的事。而另外三个版本:非法委托理财、虚假披露、违规关联交易等,其实都是表面现象,根源在于“五粮液”长期藐视资本市场,唯我独尊,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