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罗家德

现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导;中国社会学会社会网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台湾清华大学科技管理学院兼教授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聘教授

认识后资本主义社会


  我之所以要重弹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老调,是因为很多中国人误解了现代管理。企业家们常将现代企业、现代管理、现代产权等挂在嘴边,但他们讲的“现代”是被误解的现代,几乎主流言论都围绕着法律、制度、规章,津津乐道于加强监管、控制。一出问题就是监管不足、法制不够。仔细观察大多数的组织,尤其是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最大的问题是有法不依,而不是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才是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加强控制、加强监管、加强法治等就能完全解决的。现在,政府与企业出了问题,其实多是因为行为不确定性很高,全部可以造假,拿到的统计数据也可能全部是伪造的。现代管理在中国已经走火入魔,而我...

Read more

别重蹈美国式浮躁的老路


  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那个时期的人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十分不满。所以这段时期也被美国历史学家称为“严重不满时期”。

  事实上,浮躁并非中国的专利。无论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以及如今的世界霸主美国,包括中国的台湾,都经历过浮躁。

  美国在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20年代,就大体经历过社会浮躁的时期。在1870年以前,美国工业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发展,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农业社会。据统计,1884年,美国的工业比重上升到53.4%,农业比重下降到46.4%。工业比重开始超过农业比重。然后,美国的工业化发展迅速,终于在十九世纪后半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

Read more

德鲁克与中国管理思想


  后現代社会形态发了变化,清费者变了,生产方式变了,企业组织形态也在变化。德鲁克说组织有三种:一种叫做军队型,一种叫做交响乐团型,一种叫做网球双打型。顾名思义军队型就强调大家齐一的动作、一模一样高度的服从、一模一样的管理,把每个人的个性全部消磨掉,然后变成一个生产机械上的小链条。我们经常看到的管理是定规则,行赏罚,往往是没事就罚。为什么“中国制造”想转型为“中国创造”这么的困难?因为我们在军队型管理之下思想没法解放,我记得当年的台湾联考有一个笑话,当局希望下面思想解放,故意出了一个作文题——《推动摇篮的手》,要大家...

Read more

中国商道


 

 因为新出版“中国商道“一书,接受了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张守营的采访,在采访中我指出“无为而治”的思维是中国管理最实贵的资产,所以自组织是激励中国人工作热情,发挥中国管理优势的关键。这篇文章出在三月二十五日的中国经济导报,我转载如下:

标题是:“诚”与“放”是中国商道之本

中国管理实务发展了数十年,其实已发展出本土管理的优势,作者曾访谈一个高科技产业研究员,问他为什么高科技ODM(从设计到制造的代工)日本、韩国都作不过我们,劳工成本难道就是最重要的因素吗?他的答案是我们的优势在于:一、我们极有弹性,生产可以变多变少很快调整。二、我们反应快速,那时要日本试制一款...

Read more

公民意识的觉醒


  “两会”期间,越来越多的议题显示了公众对“钱袋子”问题的关心,包括对政府钱袋子(财政使用)如公款消费的关注,对官员私人钱袋子的关心,即财产公示、阳光法案的倡议,对公民钱袋子的关心,即怎么收税、收多少税的关注。我认为这恰恰体现了中国公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中国社会向“公民社会”的转型。

  公民社会的转型在西方早从800年前即开始。1215年,英国贵族集合起来强迫国王约翰签署“大宪章”,限制国王独断独行的权力,遇到加税征兵等重大事务也要和贵族们商量。这是“公民意识&rdquo...

Read more

日本大地震呼唤着中国公民社会


   

  日本大地震,也在国内的微博上引发“地震”,在热议中我欣然看到中国公民社会的觉醒。下面是几个疯转的帖子,转的次数都在几万次,甚至十万次以上。

  “潇湘晨报曹凌曦正在东京学习,他记录下了亲身经历:地震强度变大后,老师命令我们立刻躲在桌子底下,她一直站立在我们正中间。当地震有所减轻,老师要求我们什么也不要拿,赶紧离开教学楼,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掉了电源。”

  “朋友在日本发的围脖: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一切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

Read more

德鲁克看后现代的政府管理


  后现代的社会是多元的,回归地方主义的,回归多元文化的,回归一个超越国家又超越区域的全球化,却又在全球化中实现地方化,深入基层、深入草根,深入各个小社区中寻找多元。越是地区的就越全球,这是一种口号,听起来很矛盾,但这是中国人所说的对立统一理论。

  创新来自于多元,怎样完成一个多元包容而动态前进的系统,就变成社会管理者最重要的责任。美国是个大政府,越来越大的政府,所以称它为万能型政府和保姆型政府,这是彻底失败的。彻底失败的政府出路在哪里?德鲁克说要重建民间社会,我们讲我们的公民社会不足,美国这种公民社会也不足,也是被政府和市场两方夹击下的不足。美国人的总体社会资本在下降,美国人开...

Read more

我看《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在奥斯卡奖最后拿下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四大奖。

  当然这部电影可谈的东西很多,作为管理学者,我只想谈谈乔治六世之所以是个口吃,却能以演讲激励着英国人心,共渡英国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为什么?

  国王的演讲让我印象最深的有几幕,一是他跟小孩子(包括今天英国女王)讲故事的时候就不口吃了。口吃专家Lionel让他戴着耳机大声放音乐,录自己的演说,他也不口吃了。

  二是乔治六世要Lionel呼其陛下,而Lionel却要直呼其名,他妥协了。

  三是他身为国王却到Lionel家向其道歉。

  四是电影最后在向全国演讲中,L...

Read more

从德鲁克思想看后现代管理


 

我之所以要重弹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的老调, 后现代思想也曾在国内流行一阵,但那时的中国大陆还在工业化初期,社会土壤不成熟,一阵流行后,不切实际,就过去了。但今天从富士康十三跳到内迁成都、郑州,以及东部延海一再民工荒,我们看到东部沿海己面对了后现代的转型,德鲁克的洞见成为新时代管理者必要的宝鉴。

 

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误解了现代管理。企业家们常将现代企业、现代管理、现代产权等挂在嘴边,但他们讲的“现代”是被误解的现代,几乎主流言论都围绕着法律、制度、规章,津津乐道于加强监管、控制。一出问题就是监管不足、法制不够。仔细观察大多数的组织,尤其是国营...

Read more

自组织—中庸管理的效率之源


 

如何作好管理,我以为中国老祖宗的智能《中庸》一书,已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为什么我们谈经营会说「作生意之前先作人」?

为什么我们谈治理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为什么我们会有「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现象,所以中国人的社会总是创业特别多?

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常是上层级、下网络的结构,企业内常有一些不同型式的自组织,如挂靠、承包?

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内部总是充斥着派系、抱团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集体规避层级制的管理?

为什么我们企业总是结成网络,合作共荣,商帮如温州帮,小企业网络如义乌模式,还有中心-卫星外包网,以及一镇一产业的产业网。

这些本土常见的组织现象,如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