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涛

个性介绍: 政府对“三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了“三农”问题依然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三农”问题不能彻底解决,其他方面发展再快,还是要受到一定制约的。因为全国毕竟有九亿农民,如果他们的温饱和小康问题还依然如故,我们的富裕和繁荣就只能是局部现象。

新形势下农民增收的路径探讨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农村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大多数农村普遍已经“温饱有余”,可如何富裕一直是中国广大农民面临的难题。面对这个难题,国家从“多予、少取、放活”到“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再到《决定》中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的指导思想,通过各种政策一直在促进农民增收。从中国的现实来看,在农民增收这个问题上无怪乎有两条途径,一是农业收入,主要是土地上的收益;二是外出务工的收入。从保证农业的稳定性和中国现代化的安全性上考虑,这两条路径应该是很长时间内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也有些人认为,要实现...

Read more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路径与现状


 

中国乡村治理研究的路径与现状
          
 赵晓峰[1]
(郑州市社会科学院,郑州450015;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武汉430074)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村民自治政策的实施,各学科相继介入到乡村研究中,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也不断被抬升进而成为一门显学。“华中乡土派”在其中独树一帜,从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到关注其在实践中的命运,一直延伸到对农村社会自身运作逻辑的研究,研究重心不断下沉路。本文以乡村治理为关键词,...

Read more

价值观念的变迁与农民自杀


  民日常生活与价值观的转变是对当前社会的真实表述,如何描述进而解读这种转变是深层理解中国乡村的关键,也有助于农村学术研究的推进与政策的制定,本文通过解读《农民生活及其价值世界》一书,并以自杀为切入点,来理解当前农村价值观念的变迁对农民生活世界的深度影响。

  当中国农民经历了免税的惊喜后,现代化的失业浪潮又掀翻了这支孤舟。当各界鼎力支持农村建设时,沉重的旱灾又冲击着农民返乡的喜悦。诸多的波澜使得“三农危机”的政治性话语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后,各界再次把目光聚集于农村、农民、农业上,这次关注的意义俨然已不同于前。因为中国工业长期对农业的提取,城乡之间、工业与农...

Read more

基层治理:正在发生的政权建设


  

  ——读吴毅著《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刘 涛

  在中国乡村的改革和社会转型日渐深入、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凸显的背景下,乡村社会的“国家政权建设”(state–making)日益引起学界的思考。在这类思考中,一个被反复提及的问题是:乡镇基层权力的运作究竟呈现什么特征?这种特征对于转型社会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影响如何?它们是如既往的宏观研究所揭示的那样仍旧表现出亟待改变的“强国家–弱社会”状况,还是如一些新锐学者所期待和论证的那样已经...

Read more

农民公平观念与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关联


  农民公平观念与乡村治理性危机的关联[①]

  赵晓峰 刘涛

  内容摘要:中国农民的公平观念既植根于延续了千年之久的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里,又依托于存在了近百年且形式不断演变的农地制度上,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而农民公平观念与税改前后不同表现形式的乡村治理性危机也有着相当强的现实关联。坚持农民主位的研究视角,从村庄内部向外看,税费改革前出现的以农民负担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性危机积重难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治理技术创新未能有效解决“钉子户”引发的农民抗税抗费行为,使农民基于享有土地承包权利和履行税费缴纳义务二者平衡关系基础之上的公平观念遭到了致命的挑战;而税费改...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