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恒鹏

朱恒鹏,教育经历:1999  .7――2001.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1996.9――1999.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  .9――1996.7,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系,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9――1991.7,  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工作经历:2006.7  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代西方理论经济研究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卫生经济学;1999.7――2006.7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1991.7――1994.8,莱钢集团公司,助理工程师。学术专著,专著:《前沿思索:中国经济非均衡分析》(专著,获胡绳全国青年学者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国际经济学》(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9月。译著:《管理经济学导论》(译著),首都经济贸

行不得的收支两条线


  时下很流行的一种政策主张是,公立医疗机构的基建、设备、人员经费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一律由政府财政负责,医院的收入和开销各自独立,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医生按月领取财政统一支付的工资。这就是所谓的“收支两条线”制度。

  有人断言,“收支两条线”是公立医院改革大方向。甚至被看做是一项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措施。其逻辑是,公立医疗机构的收入全部上缴政府财政,支出则全部由政府下拨。如此一来,医生的诊疗行为不和个人收入挂钩,则其诊疗行为的公益性将得到充分保证,诱导需求、过度医疗现象将会得到根治,患者不必再担心“被宰&rdqu...

Read more

基本药物制度的困境和出路


  本文发表于《财经》2011年第22期,2011-9-12,题目改为《“贴供方”不如“补需方”》

  一、制度设计之弊

  基本药物制度的政策思路非常直观:首先,面向制药企业集中招标,制药企业中标价即为药品最终零售价;其次,统一配送或制药企业自主配送、配送费内含在药品中标价中,流通环节多少不再影响终端零售价;最后,医疗机构零差价销售,药品中标价就是零售价。这一思路下的结论是:在这样一种制度下,药价高低的责任非常明确,那就是制药企业和集中招标制度,只要完善招标制度控制住制药企业,也就控制住了药价。这一直观明了的思路忽略了许多重要...

Read more

基本药物制度就是典型的体制回归


  我讲的主题中性的说法是回归,基本药物制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体制上的回归。

  中国药品供应的状况简单说一说,中国现在不但不是缺医少药,而是吃得多过了,当然刑军也说了我们的创新药不够,但是中国的问题关键不在这里。

  基本药物制度为什么说是回归呢,我们制度设计上很不谨慎的一点没有创新意义,基本药物制度,今天根本不需要,因为70年代 设立制度的时候,对缺医少药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障最基本的常见病药的供应问题,对中国60、70年代还面临这样的问题,但是在今天,不是缺医少药,而是选择的范围太多了,中国早已经跨国了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阶段,我们多得过剩了,所以这是我们不需要的一个地方。
...

Read more

药品回扣屡禁不止的根源及解决之道


  医务人员的知识劳动没有得到合理补偿,市场规律于是利用以药养医的制度,利用公立医疗机构的天然垄断地位来对医生进行另外一种形式的补偿就自然而然发生了,企图通过降低药价来消除回扣可以说板子打错了地方,在现有制度下企业和医疗机构都是一样的受害者,请看恒鹏兄的新文章。

  2010年浙江爆出20余家医院的医生涉嫌收受药品“回扣”的余音犹存,今年6月,媒体又爆出一条温州110多名医生吃“回扣”的新闻。药品“回扣”现象屡禁不止,如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钥匙”,这种“回扣”现象...

Read more

为何医保付费机制如此关键?


  由于医疗医药价格扭曲(重要体现是“以药养医”机制),导致医生及医疗机构诊疗行为扭曲,具体表现就是医疗机构及其医生利用专业优势诱使患者使用甚至过度使用一些可给医院带来较高利润的高价药品以及高价设备检查。其中一些药品和设备检查并非患者疾病诊疗所需,甚至根本不需要。所谓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医疗指的就是这种现象。“看病难”、“看病贵”是医疗机构及医生这种行为模式的必然结果。欲根治这一问题,实现医疗服务的有效供给和公平可及,必须理顺医疗医药价格体系,消除以药养医机制。十七大确定的“医药分开”正是为...

Read more

国内过度医疗的根源——价格管制与过度医疗


  一个普遍认同的判断是,目前国内存在明显的过度用药和过度检查现象。众所周知的例子是09年我国医疗输液104亿瓶,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挂8个吊瓶,远高于国际上3瓶左右的平均水平。中国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严重的过度用药现象?

  一、供给诱导需求与过度医疗

  说到过度医疗,必须要先讲一讲供给(医生)诱导需求这个说法,因为大多数人包括一部分卫生经济学家认为过度医疗根源于医生诱导需求。

  西方有这样一个笑话:汤姆是一个医学院学生,其父开私人诊所,汤姆大四暑假时父亲出外休假,让他照看诊所病人。父亲休假归来,汤姆兴冲冲报功:“那个富孀约翰太太,在你诊所看病十多年都没有治好。你休假...

Read more

为什么竞争没有导致美国的医疗服务价格下降?


  一、    价格下降并不仅仅体现为表面的价格数字下降,还体现为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提高幅度超过价格的涨幅,即所谓性价比的提高。今天手机的价格并不低于5年前手机的价格,但是性能大大增加,我们能说手机市场竞争并没有导致手机价格下降吗?

  二、    医疗服务行业至今依然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主要的生产要素是医生,经济发展意味着人力成本在上升。美国的医务人员和管理人员收入水平世界最高,也吸引了最优秀的人才进入医疗和医疗研究领域。这对价格下降是个抑制力量。

  三、    目前医疗服务行业的另一...

Read more

医药费为什么越“管”越贵?


  西方有句谚语:“通往地狱的路往往是由善意的砖石铺成的”,政府管制常常是对这条谚语的最好注释。为了控制医疗费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政府引入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管制医院医生行为,管制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结果却事与愿违。只要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和药品零售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没有消除,现有的所有价格管制措施均无助于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而且还会带来很严重的弊端。(参见《公立医院凭什么这么牛?》)

  1、管制医疗服务价格

  政府先是管制医疗服务价格,但不管制药价。政府规定,诊疗费用(挂号费)只能是统一的5元,不准高于这个标准。医院为了实现垄断收益,为了实施差...

Read more

公立医院凭什么这么牛


  探讨公立医院,有两个众所周知的事实:面对患者,公立医院的药品零售价是其实际采购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医院的药品销售利润非常高,远高于全社会的平均利润水平,并且近20年来一直如此;而面对药企,近十年来中央数部委三令五申公立医院采购药品后必须在60天内向医药企业支付采购款,但是迄今为止几乎没有医院执行这一政策,医院购药回款期基本都在半年以上,相当一部分长达一年。公立医院以其“寡头”地位垄断着这个“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买也垄断,卖也垄断

  差别定价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似的商品,其各自的定价和其边际成本的比率存在差异。通俗来讲,即...

Read more

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和药品零售市场具有垄断地位


  公立医院在医疗服务市场上的垄断地位及其在药品零售环节的双向垄断地位根源于管办不分的医疗体制。作为医疗行业监管者的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又是公立医疗机构的行政主管部门,不能客观中立地行使医疗行业监管职能、维护公平竞争,而是一味偏袒公立医疗机构,有意无意对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高设有形无形的行政壁垒,为公立医疗机构谋取了行政垄断地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尽管中央政府明确提出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政策已经二十多年,公立医疗机构依然一统天下,民营医疗机构依然少得可怜、弱的可怜。

  由于绝大多数医院是公立医院,公费医疗和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也就绝大多数是公立医院,而且这种定点资格很难被取消,这...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