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朱恒鹏

朱恒鹏,教育经历:1999  .7――2001.7,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1996.9――1999.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94  .9――1996.7,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系,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7.9――1991.7,  北京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工作经历:2006.7  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当代西方理论经济研究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卫生经济学;1999.7――2006.7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微观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组织理论、企业理论;1991.7――1994.8,莱钢集团公司,助理工程师。学术专著,专著:《前沿思索:中国经济非均衡分析》(专著,获胡绳全国青年学者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0月。《国际经济学》(主编),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9月。译著:《管理经济学导论》(译著),首都经济贸

药品回扣的根源


  2010年底,浙江爆出20余家医院医生涉嫌收受药品回扣。药品回扣现象屡禁不止原因何在?

  有人说,药品回扣是对医生处方特权的贿赂。只要医生有开具处方的职业特权,药品供应商就有收买医生的激励。但是药企有给回扣的激励并不必然意味着医生有收回扣的激励。如果医疗服务价格未被管制,医院、医生有自由定价权利,医院(医生)绝无过度卖药的激励,如果患者的最高支付意愿是1000元,尽可能以诊疗费的形式收取这1000元显然是收益最大化的方法,医院(医生)不但没有多卖药的积极性,反而更倾向于少卖药。

  但是,医疗服务价格管制仅仅是导致医生收受回扣的必要条件但绝非充分条件。没有购销加价率管制...

Read more

医院是如何同政府博弈的


  西方有句谚语:“通往地狱的路往往是由善意的砖石铺成的”,政府管制常常是对这条谚语的最好注释。为了控制医疗费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政府引入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管制医院医生行为,管制医疗服务及药品价格,结果医院不仅从容化解管制的效果,反而顺势增加寻租机会。

  我们以常见政府管制医疗服务价格,但不管制药价为例。政府规定诊疗费用(挂号费)的标准价格,但医生(医院)却可以考察患者的收入差别,利用医疗上的信息不对称,开药来收回医疗服务管制上的“损失”。

  现在政府意识到不仅要管制诊疗服务价格,同时管制药品最高零售价。那么医生(医院)...

Read more

“神木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


  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并非真正的全民公费医疗制度,而是一种保障水平较高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其中,保障水平较高的部分,在于住院费用的医保支付(或报销)比重较高。一般而言,在保障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之后,参保者的医疗服务利用率都会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如果医疗服务利用率的提高幅度过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新医保制度在医药费用控制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会对全民医保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鉴于保障参保者可以享受基本的住院服务是神木医改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主要考察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之后神木民众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变化。

...

Read more

谁能告诉我,公益性什么含义?


 



  我一直想写篇文章《公益性是个伪命题》,知道会惹很多人反感,会惹一身骂,所以一直未敢动笔。

  

  最近看到许小年教授博客的一段话“现在很多似是而非的说法都经不起推敲,很多政府不应该做的事,打着各种各样的名目都在干。比如,学术界自己造出一个公益性概念,而政府机构也都打着公益性名号来干预经济。但实际上,公益性在经济学中根本没有定义,翻遍全世界教科书也找不出公益性的定义是什么。再从定义出发来论证,凡是带有公益性的事就让政府来干,那吃饭是最大的公益,为什么政府不管?学术界很糟糕,非但没有研究市场与政府边界到底划在什么地方,反而把边界搞得愈加的混...

Read more

对闵行模式的疑虑


  近来看了一些有关药品采购“闵行模式”的资料。对这一模式存在一些疑虑。在2006年完成的《药品定价扭曲与医疗改革困境》(该文后来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中分析所谓“药品收支两条线”改革建议时,已经表达过类似疑虑,今天看来,这些疑虑也适用于“闵行模式”。

  

  

  

  可能是意识到“医药分离”改革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有关部门提出了另一种改革措施,即所谓的“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这一建议不但允许公立医院继续卖药而且允许...

Read more

该放弃“政府定价”思路了


  一篇发表于2007年的旧文,今天看来依然没有过时。很担心目前由媒体接连披露的暴利药价问题,惹得相关部门比如发改委再次采取强制下调药价的措施来应对社会舆论压力。问题是,过去几年多达24次的下调药价对药价虚高问题毫无缓解,已经充分证明药品行政定价于事无补,现在应该是彻底改变管制思路的时候了。

  已经不容易记清发改委多少次下调药价了。伴随着20多次政府降价行动的,是依旧居高不下的实际药价。几年下来,对这样的调价政策,人们已由失望变为麻木,失去了关注的兴趣。

  不能说市场对政府调价置若罔闻。相关媒体报道,近几年的降价药品约有50%已经退出了市场。而且退出的往往是那些疗效可靠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