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汇文”的两封信日期:2011-05-18 作者:邵燕祥 来源:文汇报 |
![]() |
■邵燕祥 其一 谢泳老弟:你好! &n... |
作者文章归档:谢泳

回答《深圳晚报》记者晓水
回答《深圳晚报》记者晓水
谢泳(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著作有:《储安平与〈观察〉》《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清华三才子》《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法》等。)
晓水:清华有很多才子,你为什么选定罗隆基、闻一多、吴景超这三人?
谢泳:《清华三才子》是我十几年前写的一本小书,出过两个版本。这个书名是书商起的,他们可能是为了销售。严格讲,这不是一本专门的著作。其中关于闻一多的部分约有十多万字,是一个研究性的评传,罗隆基和吴景超则是两篇论文。我强调一点,这个学术工作的完成是在没有网络搜索器出现前,所以虽然现在看来有许...
我最早发表了王小波的《寻找无双》
我最早发表了王小波的《寻找无双》
谢 泳
中国主流文学界始终没有给王小波足够的关注,他的小说最早是在台湾和香港得到承认,后来慢慢传回中国大陆的,而中国大陆最早给王小波小说以高度评价的是我的老朋友丁东、邢小群夫妇。到今天为止,中国当红的作家其实也没有从内心承认王小波可能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好的作家。
王小波活在民间。他的许多小说看似古代题材,但他的感受和体验是当代的,他对时代的观察之深入和判断之犀利为同时代作家所不如,他的文字和叙述能力远在当红的中国作家之上。中国当红作家多数只有在小说中还能多少体现一点叙述才能,而在一般的文字,比如随笔、散文、书信等文体中,短处立刻毕现,因为他们并没...
中国现代学术中的“专精”传统
忽然想到中国现代学术中“专精”的传统,是因为看见三联新印陈智超编注的《陈垣来往书信集》增订本中陈垣早年给蔡尚思的一封信。信中所传授的是一点治学方法,或者说也是对青年蔡尚思的一点学术忠告。
“往来书信”是治中国学术史的必读史料,梁启超总结清代学术的繁荣,即指出当时学者在书信往来中讨论学术是一个习惯,在现代大学和职业研究机关出现前,这是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现代学术制度形成以后,学者间的书信交流为报章杂志及相关的学术会议取代,依赖书信交流学术的方式基本式微了,但在胡适、陈垣、陈寅恪他们那一辈学者中,这个方式还基本保留,这也是我们现在...
十年前旧文:校庆应该庆什么
邵燕祥先生的第一篇文章
邵燕祥先生的第一篇文章
谢 泳
有好几年没有见邵燕祥先生了,心中很是想念。恰好今天收到邵先生从北京寄来他的新书《邵燕祥诗选》(花城出版社),一本印制很精美的诗集。书是由林贤治兄责编的,我第一次见到贤治兄,就是在邵先生家里,一晃也都十好几年了。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贤治兄最敬佩邵燕祥先生。贤治兄是鲜与人交往的,但我知道他和邵先生时相过从。
春节前计划的北京之行,本来要去看望邵先生,但终于没有去成,只好期待下一次了。原来在电话里都与章诒和老师说好,要一起吃个便饭,谈谈近年各自的心境,也顺便舒缓一下压抑的心情。我回到厦门已近二月中了,本学...
给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一封信
给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一封信
规划办负责同志:
收到你们寄来的推荐表两张,感谢感谢。我一时没有合适的推荐人选,但我对你们近年来的工作有一点小的建议:
一、 贵办的名称“哲学社会科学”,系延续1955 年中国科学院建制下“哲学社会科学”的名称而来,是原苏联的学术习惯,有一定的历史性。但在新的历史时代,这个名称在国际交往和相关专业的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以后随着了解这个名称的人退出相关研究领域,对这个名称就会产生疑问。所以我建议,在适当的时候,是否可以考虑将这个名称中的“哲学”改为“人文”以适...
试答钱学森之问──西南联大的历史经验
钱学森提出的一个问题,它的核心内容是:为什么1949年后中国大学教育中没有培养出创新人才。我想从西南联大的历史经验来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战前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三所大学,联合组成的一所大学,现在公认这个大学办得比较成功,人们从各种角度寻找原因。我们找来找去,我想还是要从1949年以前,中国基本的文化制度这个角度,来探索这所大学的成功,可能是一个比较符合事实的角度。
诸位知道,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文化制度虽然也有一定缺陷,但大体上和世界文明主流还是同步的。这个同步的标志就是,那时中国的新闻制度,中国的出版制度和中国的...
高校扩招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
前一段有政协委员认为现在大学教育成本过高,农民子弟不必上大学,我以为此言差矣!我在电脑上找到前两年一则杂感,放在这里。读书的成本是不能以简单的经济法则来计算的,可惜我们许多社会名流还不明白这个道理。
高校扩招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
谢 泳
近年来对中国高校扩招的事实,官方、学界和民间都有一些批评,主要是因为高校扩招后大学的教育质量迅速下降,大学教育很快由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最近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又宣布,今年我国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010万,计划招生数567万,均创历史新纪录。这个事实包含的直接信息是:差不多两个考生中就...
读陈明远《文化名人的个性》
读陈明远《文化名人的个性》
谢 泳
差不多十年前,我在山西《黄河》杂志做编辑的时候,就曾收到过 陈明远先生关于田汉个性分析的文章,当时感觉他的研究方向别有新意,就将文章刊出了,一时反映相当不错。我估计他是要写一本专书,但后来一直没有见到此书的出版,以为他可能转换了学术兴趣。最近看到陕西人民出版社以《文化名人的个性》为题出版了陈明远先生的专著,才知道他始终没有放弃这个研究方向。
陈先生原来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也曾写诗,并与中国现代文化名人多有 交往,这样的学术准备,让他选择了现在这样的研究方向,应当说是有非常难得的。陈先生的长处是有相当好的自然科学修养,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