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祥先生的第一篇文章


邵燕祥先生的第一篇文章

 

 

 

有好几年没有见邵燕祥先生了,心中很是想念。恰好今天收到邵先生从北京寄来他的新书《邵燕祥诗选》(花城出版社),一本印制很精美的诗集。书是由林贤治兄责编的,我第一次见到贤治兄,就是在邵先生家里,一晃也都十好几年了。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贤治兄最敬佩邵燕祥先生。贤治兄是鲜与人交往的,但我知道他和邵先生时相过从。

春节前计划的北京之行,本来要去看望邵先生,但终于没有去成,只好期待下一次了。原来在电话里都与章诒和老师说好,要一起吃个便饭,谈谈近年各自的心境,也顺便舒缓一下压抑的心情。我回到厦门已近二月中了,本学期没有上课,我多数时间在看点闲书。四月间南京要开一个纪念胡适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的学术会议,我想准备一篇论文,但长文章一时写不出来,只好钩沉几则边缘史料。

旧书多在太原,我带到厦门的只是一些常用书。上学期给研究生上《中国现代文学史料概述》时,因有一节专讲“校史校刊及同学录”的使用方法,带过来的旧刊,有一些在手边,其中有一本1947年的《汇文年刊》。

汇文中学是当年北平的名校,这本年刊由胡适题名:“汇文中学年刊”,同时胡适还抄了一段孟子的话勉励学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1947年已是胡适在北平的最后时期,他抄孟子的这几句话,想来与他的心境不无关系,当时北平已非“居安资深”之地,胡适对汇文学生的勉励,也只可看成是乱世中的美好期待了。

我翻看这本年刊时,见“美术与文艺专栏”中,恰好有邵燕祥先生早年一篇杂文《由口舌说起》。我印象中邵先生最早的一篇文章是1948年底发表在储安平主编的《观察》周刊上的《币》,而此篇较那篇为早,我就查了一下资料。

先生是汇文的学生,我看他简历中还提到了这篇文章,说是在当时在一家报纸上发表的,没有具体讲那一家报纸,想来是凭记忆写出,《汇文年刊》也没有注明是从报纸上转载的,我想这也可能就是邵先生的第一篇文章吧?不论早晚,我们找到了这篇文章,对邵先生还是有意义,特别是为以后研究他的写作生涯提供了一则史料。

我第二天就把这本年刊寄送给了邵先生,我想让他在晚年有一点小的惊喜。

 

201138于厦门

 

本文曾刊于文汇报·笔会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