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两会”对全年经济增长、物价涨幅和经济政策定基调的基础上,2月的经济数据公布,基本勾画了2011年的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态势,即保增长约束让位于民生目标,并在控通胀以确保实际收入和稳增长以确保名义收入间实施平衡。显然,这意味着极大的政策挑战,此类松紧搭配几乎必然导致左右摇摆。而政策风向的频繁变化,对经济波动和政策的接受者而言,一季度是纠结于通胀和增长的最难熬的时期。
值得关注的是政府工作报告的两大政策框架性界定——财政政策转紧、货币政策审慎。尽管在表述上仍然使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说法...
作者文章归档:陆磊

2005-2006年,任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研究员。2003年-2005年,任招商银行高级研究员、研究部总经理助理,从事商业银行转型研究。1995年-2003年,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研究局助理研究员,从事国际金融、农村金融改革、国有银行改革、中央银行体制研究。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财经》首席研究员、《金融研究》(中国金融学会会刊)主编助理、《经济研究》匿名审稿人、《南方金融》(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广东金融学会会刊)特约观察员、中国银河金融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及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获第十一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5年度)、2篇论文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2005年度表彰、获中国人民银行2001年度优秀工作项目奖(省部级奖)、2篇论文分别获中国金融学会2002-2003年度第六届全国金融论文二、三等奖。
金融危机新演化路径
当我们关注金融风暴对经济基本面冲击的同时,一个更值得警醒的问题是,金融风暴本身是否已经结束,或者仍然处于向深度发展的阶段?
更加接近现实的可能是,金融风暴将进一步恶化,而不仅是单纯的实体经济增长放缓;同时,危机还将从发达市场向新兴市场扩散,这一切将在2009年二季度成为现实。由此,实体经济所遭受的冲击将跨越2009年—2010年度,总需求在底谷的徘徊时间或许比各方预测的时间更长。
在这样的形势面前,中国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宏观调控,立足于打一场面对“硬着陆&rdquo...
信心、政策泡沫与新经济增长点
自从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两个违背经济学常识的观点或多或少地渗透于中国经济理论界。一是信心可以重塑宏观经济周期。恰如任何人难逃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宏观经济亦难以摆脱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性波动。记得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成熟市场经济体的经济学家热衷于研究所谓“新经济”,似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足以推动经济摆脱周期,而IT泡沫的破裂随后证明上述说法无非是秦皇汉武面前无数方士所献的“不死药”。尽管信心有助于避免金融市场的过度波动,但经济基本面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活动的永恒现象,承认可能到来的衰退并预先安排相应对策比盲目推动政策的泡沫化显然要实事求是得...
中国大机遇
3月18日,美联储宣布:未来六个月内将买入3000亿美元的长期国债,同时增持“两房”发行的房屋抵押证券7500亿至1.25万亿美元。
从国际博弈角度看,美国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正在朝着有恃无恐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既然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货币扩张等于在全球范围内向主要美元储备国征收铸币税,即通过货币发行和美元贬值推动美国金融稳定与经济复苏,而由美元储备国承担成本。由于美元储备国担心美元贬值造成储备资产缩水,必然以更大概率采取增持美元债券、维持美元币值的做法,恰如中国中央银行所宣称的那样。
另一方面,美国货币政策当局主要担心未来国内经济...
农村金融改革“脱困”路线图
在所有的经济决策目光集中于已经形成的资产泡沫、宏观政策方向甚至美元走势的时候,我们仍然有必要冷静反思中国经济政策与金融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仍然是农村金融。
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纲领性文件,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创新体制机制”的农村发展指导思想。
但是我们观察到的是,通过家电和汽车下乡进一步挖掘十分有限的农村居民现金收入,农户和农业反哺城市与工业的结构特征依然明显。此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