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李玲

现任职务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世界银行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专家顾问
中国卫生部政策与管理研究专家委员
国务院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评估专家组成员

研究范围
卫生经济学、卫生服务管理、老年经济学、社会保障、经济增长理论

教育背景
1. 物理学学士 武汉大学,中国,1982(09/1978-08/1982)
2. 物理学硕士生 武汉大学,中国,09/1984-02/1985
3. 经济学硕士生 武汉大学,中国,03/1985-02/1987
4. 经济学硕士 美国匹兹堡大学,1990(09/1987-09/1990)
5. 经济学博士 美国匹兹堡大学,1994(09/1990-05/1994)

工作经历
1. 中国武汉大学物理系讲师,09/1982-08/1984
2. 中国武汉大学经济系讲师,09/1984-02/1987
3. 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系教学助理(Teaching Fellow),01/1989-05/1994。
4. 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助教授,08/1994-08/2000。
5. 美国Towson大学经济系副教授(终身职),08/2000-08/2003。
6. 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系副教授,08/2000-08/2002。
7.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副主任,09/2003-05/2008。
8.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06/2008-至今。

4万亿投入怎么养活不了200万医生?


  医改改了那么多年,很多人也说医改成功了。但是,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下面分享北大教授李玲曾经演讲的一篇相关文章,我们来看看李教授对医改的看法。

  我要讲的是“医疗信息化需要顶层设计”。这不是我发明的词,是我从国外舶来的,英文叫top design,我翻译成“顶层设计”。

  信息化一定要有顶层设计,为什么要有顶层设计?信息要“化”起来,要互联互通,必须要有一个设计,才能流起来、化起来,我觉得今天中国信息化的步伐是比较大的,但是在医疗领域,全部都是信息的孤岛,一个医院内部信息都不能联通,比如挂号的...

Read more

中国应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医疗体制


  中国应采用政府主导型的医疗体制

  

  李玲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一、政府失责、市场失灵:当代中国医疗卫生之痛

  

  中国的医疗卫生曾经创造过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医疗卫生发展被全世界公认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典范。新中国成立之前,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婴儿死亡率达200‰,到七十年代末已经分别上升至68岁和降到41‰。这奇迹是政府主导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当时卫生资源非常缺乏,政府将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预防和消除传染病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在全国范围开展爱国卫生运...

Read more

解决医患冲突,需政府责任到位


  温岭杀医案冲击着社会底线!一位位无辜医生的鲜血不能白流!医生是最宝贵的国家财富,保护医生就是保护国家财产!政府要痛下决心,像当年禁止军队经商办企业那样,以壮士断腕的气概取消公立医院的创收机制,解放医生!让医生回归治病救人的本职,让医生得到基本的职业尊严和生命安全!附上2011年写的关于医患问题的文章。

  近年来,医疗卫生领域医患冲突频现,从“八毛门”事件到北京同仁医院医生被打,这些事件时时牵动着社会的神经,凸显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关系。根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81.5%的公众认为现在的医患关系“有点紧张”或者&ldqu...

Read more

医改为何叫好不叫座?


  2009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以来,新医改取得了巨大成绩。基本医疗保险已覆盖近13亿城乡居民,覆盖率超过95%。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快速上升,从2007年到2011年,与前一年相比,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增长率为45.13%,39.21%,34.01%,19.02%,28.72%, 期间政府卫生投入的平均年增长率为30%,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官方宣传的医改成效与百姓的期待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医疗卫生体系整体效率不高,县级以上公立医院还是在旧体制运行,过度医疗和用药严重,资金的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情况还比较普遍,使得卫生总费用迅速增加,2007-2011年...

Read more

医疗产业亦是内需的富矿


  目前,以出口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不可持续。欧洲财务危机还在继续,美国陷入财政悬崖,也不会有太好表现,即使我们想采用原来的出口模式,也没有多大的空间了,形势逼着我们结构调整。

  调整经济结构,一是产业升级。哪个产业才是在国际上最挣钱的产业?一是教育,一是医疗。教育投入刚刚达到占GDP4%的合格线,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每个家庭最大的愿望是把孩子培养好,所以教育的内需空间非常大。其次便是医疗,医药、耗材、医疗器械,这在全球都是利润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的产业。

  非常可惜的是,我们在这些产业都是赤字。我国80%~90%的高档医疗仪器、设备都依赖进口,药品进口比例高达70%,等于说...

Read more

基层医改探索出中国医改道路


  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医改的重点在基层,在农村。医改最显著的成果,是在基层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保险全覆盖,特别是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发生了根本变革,破除了以药养医的旧制度,建立了保障公益性的新制度。基层医改探索出医保、医疗和医药联动的综合改革之路。

  2003年建立的新农合,改变了农民没有医疗保障、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困境。到2011年底,全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8.32亿,参合率超过97%,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2003年每人每年20元提高到200元。随着新农合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卫生投入也不断增加,引发了一系列更关键的问题。如何建立公益性的医疗服务...

Read more

三年医改的成效:破除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


  三年医改的成效:破除旧制度 建立新制度

  自2009年新医改方案实施以来,我国医改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相比于推进缓慢的美国医改,中国在短短3年时间内,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和基层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转变。正如美国《商业周刊》最新刊文指出,奥巴马医改正举步维艰之际,中国在医改的道路上已经越走越快,给美国医改好好上了一课。三年医改回答了“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模式框架是什么”、“建立什么样的体制机制”、“通过什么途径建立新机制”等问题。基层医改经验,是我国三年医改经验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社会建设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借...

Read more

理性评估三年医改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相继公布和实施,中国新一轮医改拉开了帷幕。三年来,中国医改在争议中谋求共识,在尝试中探索路径,致力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五项重点工作,完成了预订目标,也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摩根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和《柳叶刀》杂志都对中国医改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给予了积极评价,但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比如有的观点认为三年医改...

Read more

“英国免费医疗”为何能登上奥运会的中心?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核心部分,在女王出场、升国旗之际,六百位医生和护士走上运动场,摆出流光溢彩的“NHS”(国家医疗服务)字样和一家医院的名字(GOSH),令全场欢呼。

  奥运会展示的,总是一个国家最好的东西。NHS即英国的“国家医疗服务体系”,这个体系面向全体人民免费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使得英国成为发达国家中卫生成本最低、健康绩效最好的国家之一。“人人享有免费医疗”,已经成为英国普遍接受的社会理念,谁都不能挑战。NHS也是英国国家形象的代表,是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同工业革命、莎士比亚、哈利波特一样,是英国对全...

Read more

中国医疗事业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和机遇


   健康和经济的增长是密不可分的

  我们简单地看一下国外医疗卫生体系,有组织的医疗服务体系有100多年的历史,国际上现在大概分四种体系:一种是产品的疾病保险,德国在1883年的时候第一个国家由政府制定法律,强迫所有的公民都加入社会保险体制,购买方大部分是雇主,对买不起的老百性政府给予一定补助。另一种是政府来提供医疗保险,典型的国家是加拿大、瑞典、台湾,加拿大做得非常好的,唯有政府能办医疗保险,去年开始某些省可以在一些领域设私人的保险,过去加拿大的私人医疗保险是没有的。看病多到医疗机构,但是政府有很强的控制力。

  另外一种是政府的医疗服务,这一体系的创立者是前苏联,苏联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