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权利与德能勤绩要成正比
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这是管仲在《管子》立政篇里的一段话。意思是:君主需要审查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大臣的品德与地位不相称,二是大臣的功劳与俸禄不相称,三是大臣的能力与官职不相称。这三个根本问题是国家治乱的根源。
管仲在谈到国家治乱兴衰时说:“国之所以治乱者三,杀戮刑罚,不足用也。国之所以安危者四,城郭险阻,不足守也。国之所以富贫者五,轻税租,薄赋敛,不足恃也。治国有三本,而安国有四固,富国有五事,五事五经也,即五项纲领性措施。”意思是说:“国家之所以治或乱,取决于三个条件,只有杀戮刑罚是不够用的。国家之所以安或危,取决于四个条件,只靠城郭险阻是不能固守的。国家之所以贫或富,取决于五个条件,只用轻收租税、薄取赋敛的办法是靠不住的”。针对“三本”,管仲进一步解释说:“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以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与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故德厚而位卑者谓之过;德薄而位尊者谓之失;宁过于君子,而毋失于小人;过于君子,其为怨浅;失于小人,其为祸深;是故国有德义未明于朝而处尊位者,则良臣不进;有功力未见于国而有重禄者,则劳臣不劝;有临事不信于民而任大官者,则材臣不用;三本者审,则下不敢求;三本者不审,则邪臣上通,而便辟制威;如此,则明塞于上,而治壅于下,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三本者审,则便辟无威于国,道涂无行禽,疏远无蔽狱,孤寡无隐治,故曰:‘刑省治寡,朝不合众’。意思是:“所以,在一个国家里,对于德义没有显著于朝廷的人,不可授予尊高的爵位;对于功业没有表现于全国的人,不可给予优厚的俸禄;对于主事没有取信于人民的人,就不能让他做大官。所以德行深厚而授爵低微,叫作“有过”;德行浅薄而授爵尊高,叫作“有失”。宁可有过于君子,而不可有失于小人。因为,有过于君子,带来的怨恨浅;有失于小人,带来的祸乱深。因此,在一个国家里,如果德义不显于朝廷而身居高位,贤良的大臣就得不到进用;如果功劳不著于全国而享有重禄,勤奋的大臣就得不到鼓励;如果主事未取信于民而做了大官,有才能的大臣就不会出力。只有把这三个根本问题审查清楚了,臣下才不敢妄求官禄。如果对这三个根本问题不加审查,奸臣就会与君主接近,君侧小臣就会专权。这样,在上面君主耳目闭塞,在下面政令不通,正道被抛弃,坏事就要一天天地多起来。而若审查好这三个根本问题,君主左右那些受宠的小臣就不会专权,道路上看不到在押的犯人,与官方疏远的人们不受冤狱之害,孤寡无亲的人们,也都没有不白之冤了。这就叫作‘刑罚减少,政务精简’,甚至朝廷都无需召集群臣议事了。”
管仲真不愧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中,把最核心的问题拿出来,简明扼要地讲出了一切问题的实质,并且还提供了可操作的量化比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无论有多少问题,无论各方利益关系多么复杂,只要统治者理顺了这三个基本关系,国家就会由乱到治国。这三个基本关系关涉的就是地位、金钱和权力这三样东西。大大小小的为政者,无论他们口头上说的“正大光明”、“清正廉洁”、“克己奉公”,还是“为人民服务”,在他们心中都无法放下这三样东西,因为这是为官的本质属性。就是说“官”字本身就具有这三样东西,少一样就不能算是官了,没有地位就是民众,没有金钱就是义工,没有权力就是百姓,所以“官”所具有的三种属性不必回避,关键是让什么样的人来做官。其实,所有的为政者也都明白一点,就是要让有德、有才、勤奋的人去做官。但在现实中,有许多官员并不被百姓认同,是他们真的无德、无能吗?难道还不如普通人?不一定。而是他们的地位与他们的品德不相称,他们的才能与他们权力不相称,他们的俸禄与他们的政绩不相称。何为相称呢?根据管仲的观点,我们可以这样去认识,如果推荐一个人去当乡长,从理论上讲,这个人起码应该是一乡中最适合的人选,他的品德、才干和勤奋都是全乡中最好的。在一个县、一个市、一个省也是如此。那么,何为最好呢,很难在千百万人中进行测试比赛,只能通过民意测评。不论是上级领导推荐的候选人,还是社会党团推荐的候选人,或是毛遂自荐的候选人,都应该通过广泛的民主测评,并以民主测评为决定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候选人的德、能、勤是最好的。当然,一个德、能、勤最好而不愿为官者除外。我们国家现在的干部选拔基本上是这样,但不同之处有两点,一是候选人的产生途径比较单一;二是最后决定权不是民主测评结果,而是上级决定。这样就难免会产生失误,用错人,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重大损失,甚至破坏了社会的良好秩序和安定环境。当然,民主选举出来的干部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人民群众也有可能被蒙蔽。因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光环效应和从众效应等都可能使民众判断失误。因此,在人才的选拔和干部的任用上应非常谨慎。
管仲还认为,有失小人远比有过君子危害大。就是说有能力的君子没有得到重用,可能会有些不满,但不至于做出对国家和人民危害极大的事情;而错用了小人,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就太大了。这话说的非常有道理。比如,前些年因错用了周永康,把全国的政法系统搞得乱七八糟,制造了大量的冤假错案,成为了黄、赌、毒、黑等邪恶势力的保护伞,黑白颠倒、善恶不分,优良的社会道德与伦理被践踏。错用了徐才厚、郭伯雄,把军队搞得乌烟瘴气,军费私用、买官卖官盛行,部队的战斗力大大降低。正是他们这些人的胡作非为,使国家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因此,用人应当德为先,只有用品德好的人为官,才能保障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受损失,人民的利益不受损害,社会不会发生大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