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羿:商业模式创新与战略协同 --《管理救赎:超文化企业缔造》节选7


商业模式是商业前沿变化的晴雨表,犹如章鱼的触须,是企业触摸时代脉搏的第一器官。退一万步说,企业可以没有战略、没有组织,但不能没有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存在的前提,任何企业,即便如何不完美,在管理方面如何粗糙,也一定有自己的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已经成为战略的基石,且需要在战略推进过程中随时调整。商业模式对战略、营销的渗透,以及对组织变革和管理的影响都空前深入。商业模式既成为战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际上也就成为管理创新的一部分。

无论技术和商业模式如何领先,若没有领先的管理,企业发展终将受到极大的制约,乃至无法支撑新技术、新商业模式下的膨胀式发展。互联网诞生时代涌现了无数创业公司,在最终做大做强的只有谷歌、阿里巴巴、腾讯、faicbook等少数企业,其根本不是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是管理创新的问题。

商业模式创建的过程也是战略选择的过程。在商业模式的静态结构中,价值体系、商业定位、用户/客户定位、产品模式、盈利模式、资本模式、渠道模式、合作模式等大部分要素都是战略选择的过程。商业模式作为战略选择,其严密性也超过了波特的竞争战略。它是在波特竞争战略基础上的更为高级的战略选择,比竞争性定位战略的选择更为完善。

犹如艺术作品或设计作品需要突破性亮点一样,商业模式设计中也必须有突破性亮点。这种亮点要么是单点突破,要么是各要素的组合效应,总之它要与众不同且能够证明行之有效。商业模式设计的突破性,其实也是一种战略破局。一个好的战略,必须拒绝平庸,这不是战略艺术的要求,而是市场的要求。

商业模式的破局性,简单地说,就是你的个性是什么?在这个个性纷呈的时代,任何领域都需要与众不同,商业模式设计更加需要与众不同。因为商业竞争越来越高级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要求企业必须站在时代的巅峰才能捕捉到未来的机会。

战略破局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商业模式的突破性亦然。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从来没有停止过突破,从B2B到C2C的演化,从淘宝到天猫的升级,再到今天的后电商革命--即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与工业4.0结合而实现的柔性制造,都是商业模式不断演化与破局的证明。

所以,商业模式的破局始于其静态结构设计的阶段,持续于商业模式推行的全过程,但永无终点。不断的破局,意味着不断的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就是一个不断破局,不断自我否定的过程。

    商业模式与技术一样具有迭代性与演化性,其演化的规律一般是从单一到多元产品,再从多元产品回归主力产品,最终则是颠覆式创新或被颠覆后的重塑。商业模式的这一演化过程也是战略演化的过程。

商业模式的迭代性与演化性,使之与战略交融性不断加强,战略与商业模式并轨、同步性现象加强。在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最多维持5-10年,甚至更短,战略制订要与之匹配,在发挥商业模式最大价值,到达商业模式极限之前导入商业模式创新战略。

在商业模式与战略的共振中,商业模式设计阶段,是商业模式为重;商业模式推行阶段,则是战略为重。但在商业模式迭代的关键阶段,则又要以商业模式为重。商业模式与战略的这种动态关系,决定了二者协同的重要性,也表明商业模式管理的重要性。

商业模式对动态管理的需求,表明静态商业模式结构的局限性。一个完整的商业模式模型,应该包含静态结构与动态结构,而目前的商业模式模型均为静态结构。在静态结构下如果夸大商业模式的作用,必然会导致对管理的忽视。目前的商业模式热,已经凸显出这样的特点。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既不利于管理创新的推进,也不利于商业模式创新的持续。因此,虽然商业模式是管理变革的先锋,最终却要回到管理创新的范畴。在管理创新系统之下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形成与战略的共振式推进。


 


 

作者简介

 

张羿,后现代管理开创者,著名管理学家,企业家。现为上海信约管理创新咨询公司董事长。曾任上海市管理科学学会理事兼后现代管理专委会秘书长;曾受邀为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哲学在职研究生班和政商精英班导师;曾任《商界评论》、《管理学家》、《中国新时代》等媒体专栏作家或特约撰稿人。

著有《后现代企业与管理革命》(2004年)、《中国式管理批判》(2007年),系后现代管理开创者和中国式管理批判代表。多次应邀在世界顶级管理论坛、著名大学管理学院等发表后现代管理主题演讲,均引起强烈反响。著作被多所高校列为博士研究生重要参考文献,为众多管理学专业论文所引用;并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企业家》、《经理人》、新浪财经等报道或转载。

曾在中国管理传播网与中国式管理大师曾仕强展开大辩论,引起强烈反响。曾在博客中国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中心秘书长、《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展开后现代商业精神大辩论,引起强烈反响。曾因《万科与世界级企业的真正差距》一文被《中国企业家》杂志转载引发强烈反响,该文在十年前就指出万科治理结构的隐患,间接预警了“宝万之争”。

2004年7月,应邀出席IFSAM第七届世界管理大会,发表《现代企业的终结与后现代企业的兴起》主题学术报告,引起国际管理界强烈关注。《管理救赎:超文化企业缔造》系张羿第三部划时代管理学力作。

张羿历经二十年企业实践,具有从记者到经理人到创业者的丰富从业过程,同时身兼思想家、管理学家和艺术批评家等多重学术背景。其管理学著作视野开阔,思想独到,理论与实践并重,是具有世界级高度的中国管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