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的国际贸易


大宗商品可以在期货市场上成市是因为它的价格可以预期,因此在国际贸易中人们通过大宗商品的交易使得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率保持一定的稳定。同时,大宗商品作为实物天然上比货币安全,但又如同货币一样,囤积起来并不能带来收益的增加,而且任何商品的价格都是有升有降、上下起伏不定的。

那么,中国外销煤炭、稀土和砍伐的森林创造外汇,无论价格高低都是在不能由自己决定的因素干预下形成的,在贸易形势不利于我们的时候也不能完全归于贱卖。中国要靠出口1亿件衬衫购买国外一架飞机,又怎能称为不平等。

现在政府外汇高企,也成为美国最大的债主国,基本上是拜上述现象所赐。为寻求外汇安全,在全球寻求大宗商品也是面对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的对策,跟我们过去的卖如出一辙。但是,矿石没有钢铁业发展的支持则其价格自然下降,未来价格也不能确定,似乎比保留外汇储备更不安全。但是大宗商品的交易价格不稳定,还是需要靠市场行为来消化,货物与资本的流动便受此制约。与大宗商品密切相关的行业如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等自然需要跃进,能源、电力等国之大计也需要在价格上维系一定的水平才能形成有力的支持。但是上述产业并不能有效推动社会生产的资本流通。

如今中国也能推销高铁,甚至进军英伦,深刻影响着波云诡谲的国际金融市场。贸易不平等其实也是各国货币地位的不平等,反之亦然。不管在何种情况下,谁掌握对方资本的流出谁就拥有主动权,那么,中国为什么非要出口1亿件衬衫去购买一架飞机呢?

上世纪80年代,中国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分工中获得了发展的生机,借助西方金融资本发展经济,由此强化了对美国金融资本的依赖,外汇管制也由此而来。为什么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而不投资美国呢?习惯使然,非也;市场准入门槛高,非也;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可以赚取高利润,部分使然。反过来讲,在美国主要来自欧洲国家的投资,而中国偏向投资于非洲、南美等一些与中国政治制度相类似的国家。所以,美国推崇私人资本的投资,中国一般属于国家投资,两者具有不同的倾向。

由此,以美元计的外汇储备之雄厚傲然于世,但此为储备而非投资。在如今的国际经济格局中,金融资本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而商品和服务则相反。借助前者的资本进行生产而后销售与之,金融资本获得利息,而发展中国家获得机械设备和生产流程作为租值。这些活动都是在各自资源盈亏、供需的关系中成立的。即美国需要中国的金融资本为它们增加租值吗?

当然,首先我们需要厘清私有资本的所在,如果这一条件都不能保障,其余的皆不需讨论。若投资美国,必然带动外汇、金融制度的改革,国家应需做出巨大的让步,使得私人资本得以活跃。若否,企业出口最好的保障也就是现在的外汇制度,投资自然更在其后。

如果要审视出口飞机与投资美国这两件事,哪一件为先更为符合常理,一般的选择当然是以出口飞机为先,如果不是如此又有什么可以投资美国使其增加租值的呢?但是以出口飞机为先则不能增进金融改革,资本流通不能改善,由是出口飞机将会成为枉然。时代淘汰那些没有变换和逆向思维的群体,各种情况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