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会是中国城镇化的噩梦吗


 



    但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在底特律申请破产之前,大洋彼岸的中国还在喊出“中国底特律”的口号,重庆、长春、广州、上海、武汉等城市无不装着这样一个高远理想。我们暂且不去探讨这些个城市梦是否具有讽刺意味,眼下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底特律会是中国城镇化的噩梦吗?这座昔日光芒四射的工业城市究竟能带给中国怎样的思考?

    中国目前正处在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城镇化是超高速的,但也是相对落后的,很多城市建设早已超越了当地的实际发展阶段和市场需求,一个个城市被挂上了“鬼城”的名号。

    同时,随着产能过剩问题的日益突出,中国有两类城市存在着类似底特律的风险,一类是资源枯竭城市,一类是传统工业城市。它们顶着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依靠单一传统产业支撑着城市的发展。在没有新路的情况下,它们大多将目光投向了“见效快”的房地产业,但这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恶性循环?

    当然,中国的城市不会申请破产,因为有中央政府在提供支撑。对比底特律,分析其衰亡路径,中国城镇化建设应从这几个方面去反思:

    一是慎重制定“某某产业城”的规划,底特律依赖单一汽车业,违反了城市多元化的本性,最后地方政府税收随汽车业衰落而剧减。

    二是不要盲目追求“政绩”,这是中国地方政府的通病,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新城”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底特律如出一辙,也终究会沦落为“鬼城”。

    三是地方政府必须有限举债。180多亿美元的长期债务和数十亿美元的短期债务是底特律不可承受之重,是导致其破产的直接原因。中国某些地方政府以发债、货款、BT等多种形式举债,有的城市债务率甚至高达 200%甚至300%以上,存在着严重的潜在危机。

    四是要制定合理的人口结构,底特律破产事件是对城市人口因素的一个重要提醒: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口的快速大量迁移(迁进或迁出)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繁荣,也可能是破产。

    李克强总理曾表示:“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需要就业岗位和产业支撑,伴随消费结构和产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城市产业也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型升级。

    空荡荡的摩天大楼、黑漆漆的房屋、没有照明的街道,这是底特律的现状,也是中国已经存在的内蒙鄂尔多斯、江苏常州等“鬼城”的真实写照。一盏“明灯”在以奄奄之势发出警示,那些曾经以底特律为标杆的城市也该警醒了,否则未来必然有一场噩梦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