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严复升任北洋水师学堂会办,回闽奔丧
严孝潜
1889年1月,严复经海军衙门保奏,请免选同知,以知府不论双单月选用。
1889年3月,严复“奉委会办天津水师学堂事宜”,当上了水师学堂的会办。
严复在北洋水师学堂任洋文正教习九年,空有满腹才华与满腔报国热情,工作也卓有成效,还被朝廷嘉奖,但李鸿章对严复却“患其激烈,不之近也”,还猜疑严复揭发他在中法战争中的妥胁行为,而横加“疑忌”,但当陈宝琛要将严复调往福建时,李鸿章却不放严复走,李鸿章知道水师学堂的教学工作、廷聘洋教习等都离不开严复,所以还委以兼“充天津水师营务”的空职(相当顾问),就是在吴赞诚调离时,也只是让严复代理了很短时间的总办工作。一直不被重用。而严复对李鸿章也“勿屑也”,主动与其疏远。
严复在二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有果的情况下,不得不用钱财报捐了一个同知,並在海军保荐免选同知,以知府选用的情况下,才当上了“会办”。
1889年4月,北洋水师学堂第二届管轮班学生毕业,只有毕业生13名。其中林徽春,福建闽县人,因毕业成织优秀,奖四品顶戴花翎,拔补千总,旋升守备,以都司记名,任“镇远”舰二管轮,在中日甲午海战中阵亡。还有何汝宾、李绰椿也在甲午海战中阵亡。
在这一届毕业生中,还有严复的堂妹夫陈弗藩;还有一个叫严文炳(1868--1920),字彬亭,是严复的族弟。早年投奔严复,考入天津北洋水师学堂,1889年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1900年水师学堂被毁,转入天津海军部门工作。后移居北京,先任职于海军部,后任京师大学堂及北京大学教授。1920年6月病逝。
1889年6月6日,水师学堂总办吕耀斗与罗丰禄就第二届管轮学堂学生毕业给李鸿章写了报告,题署《光绪十五年五月初八日水师学堂吕耀斗会同罗丰禄详北洋大臣李》。在该报告中,严复没有同吕耀斗并列列名。可能因为严复在本年3月,才奉委会办天津水师学堂事宜,而且没有具体参与4月间北洋水师学堂第二届管轮班学生毕业考核工作。所以仍只是由总办吕耀斗会同罗丰禄给李鸿章写报告。
本年秋天,因光绪皇帝在3月4日亲政,特增加一次恩科会试,严复再次又到北京去参加会试,结果又一次名落孙山。
11月12日严复母亲陈太夫人在福州逝世,享寿57岁,严复得知丧信后,就与妻子和儿子回闽奔丧。严复在一封家信中曾提及此事:“忆己丑奉讳回里……”。严复父亲早逝,一家由母亲撑持,弱儿女由母亲抚养长大,在儿子有了出息时,她却离开了人世,这让严复十分悲恸。后来他的诗作《为周养庵(肇祥)题篝灯纺织图》中,谈起母亲,他仍然流露出悲楚之情:
我生十四龄,阿父即见背。
家贫有质券,赙钱不充债。
陟冈则无足,同谷歌有妹。
慈母于此时,十指作耕来。
上掩先人骸,下养儿女大。
富贵生死间,饱阅亲知态。
门户支已难,往往遭无赖。
五更寡妇哭,闻者隳心肺。
辛苦二十年,各毕衿缡戒。
毛生远奉檄,稍稍供粗粝。
虽乏五鼎疱,幸免颜色菜。
谁知罔极天,欲养已不逮。
至今念慈颜,既老心愈悔。
……
这一首二十多年后的诗作,表达了严复对慈母的深切怀念,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作者的悲楚遗憾之情。许多年过去了,想起慈母,严复的内心仍不能平静,他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为自巳不能再对母亲尽其孝道感到深深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