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四国盛气已衰 是否无力回天


  今年5月,高盛资产管理部主席吉姆·奥尼尔正式从高盛退休。其因在2001年创造了金砖概念(BRICS,起初是四个新兴经济体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英文首字母简称,后南非也加入金砖国家,构成“S”。)而被尊称为“金砖先生”或“金砖之父”。

  奥尼尔对于自己的未来并没有明确的打算,而同样前景不明朗的还有他所创立的“金砖四国”。虽然奥尼尔本人认为,从整体上来看,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些地区的增长率与此前的预测是吻合的,但也不免感到担忧,俄罗斯“最平淡无奇”,巴西和印度则“相当令人失望”,只有中国的形势要好于他们的预期。

  言下之意,奥尼尔也不得不承认,在十年的热捧和繁荣之后,“金砖四国”的盛气已衰,甚至情况还有些悲惨:巴西和俄罗斯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冲击,价格下跌预计将持续数年,这两个国家还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的银行杠杆过高;印度则遭遇了大多数经济弊病,如通胀过高、预算赤字过于庞大、政府腐败等。

  虽然金砖四国经济衰退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均已陷入思维的歧途,有两点不得不说:一是它们的国有部门都太庞大了,保护主义倾向较重,认为私企和自由市场是麻烦,结果让国有企业牢牢控制着能源、交通、银行等重要行业而不得动弹;二是作为曾经的新兴经济体,它们甚至不知道自己究竟新在何处,只是一味地依赖出口和投资,结果搞出了一个大泡沫,而这个泡沫只要美元回流就会破灭!

  更重要的是,金砖国家国情各异,在安全等问题上,各成员国之间存在根深蒂固的猜忌。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边界纷争一直悬而未决,俄罗斯则在加大军事投入来制衡中国。而且集团中既有共产国家和威权国家,也有民主国家。国体不同,政治和经济利益时有冲突和分歧,很难建立彼此之间的信任,保持协调一致的经济发展。

  金砖四国的情况如此令人不忍,它们是否真的就回天乏术了呢?也不尽然,改革就是最好的良药。虽然因为缺乏勇气,它们已经错失在繁荣时期改善的最佳机会,但如火如荼的中国改革或许能救命于一弦。

  中国的经济总量大于其他四国的总和,丰富的资源和庞大的制造业人口为其他新兴国家提供了发展经济、开展贸易、实现繁荣的良机,同时中国也是发达世界与发展中世界的重要纽带。可以说,中国就是“金砖国家”的主导者,通过继续向他国提供投资和支持,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而中国的改革能否成功,或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众盼所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定会为改革注入一剂活力,促使加速。

  金砖国家既然被拧在一起,尽管发展的情况各不一样,差异也很大,以后可能还有更多的分歧,但愿景都是相同的,都是希望国民生活得更幸福,由此,何不团结在一起,共同向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