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欧美同学会百年历史 创新中国海归创业篇章


——《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八届中国海归创新创业论坛》纪实
 
 百年欧美同学会,传承与开创,光荣与梦想”——2013年10月13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办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留学人员,纷纷从各地聚集北京,携手纪念有着光荣海归精神与传统的欧美同学会百年华诞庆典。论坛开幕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欧美同学会会长韩启德,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傅志寰,国家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晓初,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何亚非,中国科协副主席、欧美同学会副会长陈章良,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副主席林毅夫,国家外专局副局长刘延国及中央统战部六局局长王永庆等国家部委办局领导,亲自出席百年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
 
一、欧美同学会韩启德会长致辞 肯定百年历史的欧美同学会报国情怀 杰出贡献
 
、欧美同学会韩启德会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首先代表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向本次论坛表示热烈祝贺,并通过论坛向欧美同学会会员们表示诚挚的问候。韩启德会长说:“百年前的1913年10月顾维钧、梁敦彦、詹天佑、蔡元培、胡适、颜惠庆、王正延、周诒春等留学归国知名人士联合京津两地的留学人员在北京共同发起创建了欧美同学会,一个世纪以来欧美同学会矢志不渝的传承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连接国内外留学人员,也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弘扬民族科学精神,为国家强盛和民族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历经百年的欧美同学会在中国留学人员中有着非常强的历史凝聚力。韩启德会长说“目前,欧美同学会在全国已经拥有近三十个团体会员和八万多名会员,中国留学人员的队伍不断壮大。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探讨如何发扬和传承百年留学人员的光荣传统,如何在新时期、新阶段更好地发挥留学人员的作用,加快留学人员创新和创业的步伐等议题,很有意义。”
韩启德会长结合目前中国的发展进程,强调指出:“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给留学人员在国内的发展提供广阔发展的天地和施展才华的舞台。欧美同学会在庆祝百年华诞之际将更好地团结和凝聚广大国内外留学人员,为留学回国人员做好服务,不断加强和提升留学人员工作,积极营造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新、创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最后,韩启德会长充分肯定欧美同学会百年历史和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十分赞誉连续八年的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为政府部门和各地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人才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发挥留学人员智力密集优势,为国家建言献策。随着留学回国创新创业大潮不断兴起,国家新的吸引国外人员回国的政策将不断推出和完善,相信中国海归回国创新创业的新高潮一定会更快地到来!”
 
二、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 强调欧美同学会举荐海归人才 任重道远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晓初在论坛上讲话。他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当前我国进入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建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如渴,发现人才,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人才各尽其能。9月30日中央政治局专门在中关村举行了以创新驱动为主题的第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制定更加积极的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吸引更多国外创新人才到我国工作。海外留学人才是我国留学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作为政府留学人才回国的综合管理部门,近年来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工作,一是完善政策体系,重点研究出台了人才签证,永久居留等方便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创业,为国服务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
    同时,王晓初副部长谈到在配合中组部实施千计划的同时,相继实施了留学人员科研择优资助,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资助计划,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等项目。特别是与欧美同学会共同实施的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实施五年来,扶持了221家集聚发展潜力的留学人才创办的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各级千人计划服务窗口和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全国104个留学人员服务机构成立了中国留学人员服务联盟,增强了服务能力,提高了服务水平。
最后,王晓初副部长说:随着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服务持续发展,截止2012年底,回国人数已达到109万人,去年一年回国27.29万人,同比增长了46.57%。全国已建成各级各类留学人员创业园260多家,其中人社部与地方政府共建创业园41家,4万多名留学归国人员在园内创业。为进一步营造支持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助推留学人员企业快速成长,去年起由人力社会保障部与欧美同学会成立的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启动了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创业企业评选活动。今年经过全国范围申报遴选,推出了25家优秀留学人员企业,借此机会对今年入选的25家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人员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希望各有关方面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力度,也希望这些企业以此为契机,抓住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做大做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二、国务院侨办副主任何亚非——政府重视海内外华人华侨 服务高端人才资源
    
    国务院侨办副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何亚非致辞。他说“中国海外留学潮开始于清王朝的后期,面对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世局,一批又一批致力于改革民族前途和命运的青年留学,推动中国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进步力量。以深刻影响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国家、国际地位的尖端武器为例,在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绝大多数为留学归来的国际工作者。”人才资源是关乎一国发展的第一资源,面对方兴未艾的全球化浪潮与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才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培养集聚了一支宏大优良的人才队伍,历史充分证明广大海外一留学人员普遍具备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建功立业的崇高志向与高尚情操,是中国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和宝贵财富。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何亚非副部长指出:“展望未来,国务院侨办将进一步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加强统筹协调,通过整合国内外各类资源和渠道更加注重发展包括广大留学生在内的华侨华人高端人才资源,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科技成果,引导鼓励海外人才参与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区域发展战略,沿边开发开放战略,以及走出去战略。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为侨为留学生服务的意识,不断完善法律壁柜,支持欧美同学会的工作,努力为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提供更多的创业和发展机遇。”
 
三、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现场评述——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中华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林毅夫在论坛现场,充分肯定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会是漫漫长远,何时见天地。中国的经济会是风景这边独好。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复苏,确实到现在还是非常艰难。但是对中国经济这一年来国际上有不少唱衰,认为中国经济即将硬着陆。这是因为从2010年第一个季度开始,连续13个季度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过去人们认为中国的有不少体制、机制问题。但是因为中国经济的速度快,所以这些问题就没有爆发出来。而现在体制、机制问题因为经济增长速度慢,所以就会影响到中国经济可能在今年或是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出现硬着陆。但是我个人看法是中国近来在2010年以后连续13个季度放缓的原因是因为几个原因,因为在同一个时间里面,巴西2010年增长速度是7.8,2011年增长速度是2.7,2012年的增长速度是0.9,印度它在2010年的增长速度是10.5,2011年的增长速度是6.3,2012年的增长速度是2.8。总不能说中国的体制、机制问题造成世界上跟我们同样发展程度的国家在同一个时期经济都下滑,而且下滑的幅度比我们还大。实际上,中国经济从2010年以后放慢,是因为国际经济还没有复苏,当然对经济增长就会有影响。”
在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上,林毅夫最后强调:“在国际经济周期的情况下,我们政府对于采取必要的一些反周期的措施,条件是非常优惠,在这种状况下我相信今年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经济会回升,在今年保持7.5-8%的增长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展望未来中国经济保持8%增长的潜力还是存在的。我相信,中国不管国际经济形势怎么样,风景这边独好的基本判断还是正确的。中国还是我们海外留学生回国创业最好的地方,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最好的地方。我相信在我有生之年应该可以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振兴。”
 
四、国家外专局刘延国副局长 加强与海外高层次人才交流
   
国家外专局副局长刘延国先生致词。他希望肯定了欧美同学会为传承留学报国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以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为特征的新的发展形势下,中国欧美同学会以百年海归创新创业为主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分享创新创业经验,这对激励更多的海外人才回国来华创新创业,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今后,进一步加强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密切联系,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对海外留学人才与国内单位搭建优质的交流平台,欢迎更多的、各类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工作,创新创业为国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作出贡献。
 
 
五、北京论坛公布:新聘请的25位海归创业导师和第二批最具成长潜力留学创业企业
   
 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博士主持论坛开幕式,指出通过欧美同学会回顾中国留学人员的光荣传统,展望留学人员新时期发展前景,发布最新留学人员政策,鼓励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研讨中国留学人员的机遇与挑战,聘任留学人员创业指导专家和推荐优秀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等,将会成为本届论坛的丰硕成果。
    为了完善留学人员回国体系,配合实施国家千人计划,进一步加大对留学人才回国的支持力度,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同欧美同学会成立了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了25位相关专家作为创业讲师。新聘任的28位创业导师名单卜昕, 陈玮,丁雪峰,段冬,顾伟忠,郭盛,黄昊, 雷军,李山,刘科,刘征宇,南立新,谭慷,汪潮涌,王维,王炜,王伯庆,王卫东,徐德清,许正,杨建华,张磊,张毅,张亚勤,张振安,赵峰,赵建光,赵柏松等。
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推介第二批2013年最具成长潜力的留学创业企业。这次推介的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节能和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
 
六、现场五大圆桌论坛 谱写中国海归“百年留学,海归梦想”
    本次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分为上下午,分别举办了五场主题圆桌论坛。分别以“百年留学,海归梦想”、“高端人才战略与创新型大国”、“海归人才与创新创业模式”、“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与地方政府支持”、“新生代中国海归的传承与开创”为主题,在现场呈献出精彩的海归创业与发展的思想盛宴。
恒隆地产有限公司董事长、亚洲协会联席主席陈启宗;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田溯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磊学长;国务院参事、友诚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中国城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全国政协委员周立群学长等在第一场圆桌论坛——“百年留学、海归梦想”上,就中国海归群体光荣的传统和历史担当进行了重点发言。嘉宾们展望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海归群体在中国的产业、金融、学术、国际化之路的历史使命感。田溯宁认为“海归”这个词在中国进程中是阶段性的。他说:自己回国时,就凭借一个口号叫“把@带回家,把互联网能够带回中国”。当时梦想着“什么时候中国每一个计算机里能够像美国一样能连上网,信息能够交流。”现在短短不到20年历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国家。薛澜希望更多的海归能回国进入公共领域,改善中国公共治理做出贡献。坚持好奇,诚实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张磊指出:海归应该学会三种精神,即好奇、诚实和独立思考,这就是欧美同学会五代留学人的精神,希望中国人能够站起来,不能只靠自己的土豪鼓鼓的钱包,更重要的是靠你后面的精神。汤敏说:我们正处于一个变化非常快的世界里。最近一系列变化和挑战给我们带来很多新的机遇。留学生要出国,这是过去的想法,现在新的MOOC都出现了,Mass Open Online Course,现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课,很快都完全在网上学习,不但在网上学习,还可以在网上得学分,这是最新的整个教育的发展。未来的留学很可能就是主要的课程就在自己的寝室里,家里头,甚至学校学习,然后出国到各个国家去,花一年、两年的时间,更好地去体验,看更多的社会现象。这些都是一种变化。周立群在现场重申了毛泽东主席在苏联莫斯科大学接见中国留学生时候的重要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在兴旺时期,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段讲话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百年留学、海归梦想,海归人最重要的是传承和开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应该有更比一代人的雄心壮志。陈启宗提到自己的海归留学梦时说:“百年的留学梦,我的梦是什么?我的中国梦是什么?我的中国梦就是再过不久,我们中国人就不需要再做留学梦了。允许我在一百周年的时候,一方面我敬佩我们的前辈,我也敬佩他们所做的一切的卓越贡献。另外一方面,我也希望中国人能够站起,能够在各方面也贡献世界,也成为别人的留学梦的一个国家”。陈启宗指出现在中国形成了留学潮,我们应该清楚三个问题:第一,留学生该学什么;第二留学生学不到什么;第三留学生不该学什么。学到什么?基本上一百年来学到的是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科技,也有一点点先进的思维。这些都是对国家有非常大的好处。我们中国人脑子不错,读博士应该没问题。但是真正要学,还不是那些技术性的问题,学术性的问题,应该学:第一,法治的精神跟法治的意识;第二,学术的严谨性;第三,理性的思维。
  
北京论坛第二场圆桌论坛,将题目锁定“高端人才战略与创新型大国”。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维迎、国家开发银行首席国际业务顾问李山、春华资本集团主席胡祖六、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作为特邀嘉宾共同出席。张维迎指出:高端人才战略,从国家战略角度讲的话,我们需要正确的定位。人才就是一个自由的产物。这个国家有了自由,它自然就会有人才。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国家如果真正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要发展的话,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问题。真正的高端人才战略,就应该得到自由的战略。李山认为:在全球化的面前,中国要成为全球的强国,就必须把海归作为一个重要的群体。所以留学人才政策问题不是我们海归找待遇的问题,我们是跟大家一起为实现中国梦,向我们的留学的前辈一样去为国家做贡献的。我觉得这方面要从根本上为留学人才创造好的环境。胡祖六认为:第一次全国科协大会就是在全社会掀起真正尊重人才这种文化。然后恢复高考,这是我们很多在座的才有了留学生涯。因为那时候也是小平改革的思路,说一定要靠人才,靠科学家,靠管理人才。他希望给海归平等和自由,建立海归价值链,就是怎么样培养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挽留人才这一整个全价值链。中国教育体系远远不能适应我们真正做一个创新大国的需要。这里需要很多改革。张亚勤认为留学人才,海归在过去的一百年创造了辉煌,未来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会对中国的未来扮演重要的角色。沈南鹏指出:今天看到很多海归回来,还是跟商业结合比较多。希望能有一批海归“离商业远一点,离钱稍微远一点”。如果哪一天中国确实变成了这些高端的、文化人才等把中国做成自己的家,这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张亚勤说创新时提到一个《丝绸之路计划》,就是每年派出一部分国内的员工到美国去工作,六个月一年的时间。还一个,叫马可波罗奖,是把美国的奖到中国花半年、一年的时间。有些人可能待的时间长一点,有的短一点,没关系,这就是文化的交流。
       
在第三场圆桌论坛“海归人才与创新创业模式”上新东方的联合创始人和真格基金的创始人徐小平和汉能投资公司的董事长陈宏、加达国际公司董事长闫长明、美中投资基金董事局主席徐昌东、神华研究院副院长刘科、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郭盛、搜房网董事长莫天全,共同进行了精彩的论述。郭盛认为:中国海归回国后要学会“接地气”。海归不要把自己圈在这个部落里,让自己融入到普通的圈子里去,微博里不要全是加入身边的朋友,跟收入比你很低的做朋友。我相信当他作为一个吊丝,在医院里走了一圈的过程,而不是作为特殊贵宾,高级干部走了一圈的过程,他对这个会有非常非常好的体验,他知道哪些地方是医疗的弱点,当他如果有了一个什么疾病,他对APP的研究我相信会更深刻。所以接地气是打破自己海归的圈子,先把原先的朋友放一放,交一些新的朋友。一定把海归看作长期投资,不是短期投资,大家不要急着两年、三年成功,如果看台上坐的这些,其实我们都是年纪比较大的,成功是没有捷径,不要以为自己是海归,就是在两年或者三年马上成为一个富翁,这是不可能的。刘科认为海归的优势,有一个背景,就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每个海归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为全球化和网络在改变世界,我们希望自己做一个真正的世界公民。闫长明:谈海归创业的优势,自己定位在哪里?就像刚才讲的企业社会责任,它为社会做了贡献,要引领发展;徐昌东认为海归一定本土化,比如一个女孩子是海归,她彬彬有礼,他不如国内的一个创业,叫大哥,就能把事办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
 
在圆桌论坛之四“留学人员创新创业与地方政府”上,麦可思创始人、中国国际人才专委会副会长王伯庆、江苏省委组织部过利平、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马胜杰、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部长张革、东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欧阳贵有、中组部人才局原副巡视员胡建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教授、院长助理黄海峰共同出席了论坛。马胜杰在论坛上,简要介绍了中关村现在留学回国创业人员的情况和地方支持的有关政策。江苏省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过利平重点介绍了江苏的人才国际化、企业国际化和城市国际化,特别要靠人才的国际化来支撑企业国际化和城市国际化问题。张革说,朝阳区是北京最具活力的地区CBD。朝阳区在北京市是人口大区,也是经济大区,朝阳区占市区面积的一半,470平方公里,人口是375万,各方面经济总量和经济的产值现在占到了全市的四分之一,特别是地方的财政收入这些年来,朝阳区一直稳居北京市第一位。欧阳贵有谈到东莞,认为留学人员是一流的人才,作为政府来讲,就是应该有一流的服务,提供给海归回国创业。胡建华提出:我们国家凡是海归回来创新创业,如果想做出成绩,是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在今后,我们的海归和其他的创新创业人员一定要和我们政府发生一些联系,求得政府的支持,特别是对于他们这些有很多优惠待遇和很好条件的,确实是我们发挥作用的好地方。黄海峰认为:有人讲政府的人才管理跟我们的人才本身之间的关系是父子关系,我认为不是这样,我认为是朋友关系。作为人才本身,如果你想发挥作用,要主动跟政府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王伯庆强调说:所有的政府在地方政府之间是竞争海归人才,他们互相是竞争的,在这种情况下,海归在选择优惠政策的时候肯定有选择的问题存在。过利平说我们鼓励竞争,这个不是竞争的问题,我们下一步去发展,抓住平台就抓住了机遇,不管是内部的竞争,省与省的竞争,特别在国际舞台上要有国际的竞争。在竞争的手段,不同的地方产业不一样,另外不要偏重于综合的服务。
  
圆桌论坛五:新生代中国海归的传承与开创  引发对青年海归的群体关注
 
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苗绿博士和汉郎光电有限公司总裁段刘文、北京信弘天禾资产管理中心执行合伙人张鹏、普雅公司创始人兼执行董事任玮晴、上海宝碳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岚山社会基金创始人肖晗、一起作业网合伙人肖盾,共同探讨新生代中国海归的历史新使命。主持人苗绿指出,因为一百多年前欧美同学会成立,150多年前中国第一批海归出国留学,在这样的历史中不断积累中国海归在历史坐标上独具的意义,到我们今天这一代新生代海归,如何定位自己的新海归使命,是一个全新的海归创业话题。肖盾说道:我有十年时间待在国外,学习他们的语言,我了解到了国外的文化。我回来的时候我认为身体挺好的,相比刚才那些学长,我还很年轻,非常有激情,而且能熬夜。在这个时候回来创业我想可能更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我们认为我们具备了对国外,不管从语言,知识,还是文化的了解。我们回来创业的时候我们希望把全球化的视野用到现在做的事业当中去。我想这可能是我们这代人创业和之前创业人的区别之一。
苗绿认为,目前,对于一个对新生代海归来说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改革开放以后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出去的海归是绝对的精英。2000年左右每年回来的海归大约只有两万人。2012年每年回来的海归是27万,出去的是40万,这些未来也会回归,这个数量会翻倍的增长。可想而知对我们的创新、创业是有一定的竞争的。中央政府推出了千人计划,地方政府有配套的计划。大数据时代,对通晓国际背景,通晓西方语言的海归学长来说,是一个创业的最好契机。因为海归出去的很早,所以这代人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和事业的扩展有非常好的机会。段刘文认为:欧美同学会一百年了,从建国开始,像周恩来、邓小平,其实都是海归,他们从法国留学回来以后带给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落地生根,然后创建了中国。我们觉得每一个年代的海归回来以后,因为你要接地气,要在中国做事,都有应用的市场。张鹏认为:作为我们海归要回国创业的话,要有独立的思考。任玮晴觉得海归每个人的情况也不一样,如果问我新生代海归有什么特点,用自己的经历,我觉理想化一点。我作为专业人士做了这么多培训,觉得这个是不是需要改进以下,改进的方面是什么?做培训的都是理论化为主一些,有的甚至没有什么实战经验,而是讲师为主。我们这边是希望能够创新一下,创新是用实战人士把他们包装成老师,然后用他们专业的眼光,专业的知识传授给其他企业。说起新海归和老海归,这个要辩证看。肖晗谈到新海归遇到的机遇和挑战。其实每个时代多有每个时代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归又缺少一些在本土化运营的经验、资金、渠道等资源,所以他们就会是一个很好的并购业务。
   肖盾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时代,首先我觉得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人才,不管是海归还是土鳖,只要你是中华鳖精,你就是人才。海归固然有很多他的优点,但是也有很多的不足。海归回来创业更多的要学习土鳖的精神和他们的真知灼见。这是一个有挑战的时代,新海归应该怀有自己的知识和理想,应该作出一些事情,多向本土化的知识、人才和技能学习。主持人苗绿总结道:其实我们新生代海归,都是看着我们之前的资深海归的故事,听着他们的创业故事,回国创业的,我们对他们的故事都烂熟于心。但是在这样的场合我也是非常的荣幸,也是非常的愿意把我们在座的几位朋友介绍给现场的其他资深的海归们。其实我是想说,像我们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是海归创业智库,我们每年出版中国海归蓝皮书和报告。之前我们做很多对海归的研究,很多都是对我们在座的很多资深海归这个群体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的研究,和调研,也对政府进行了建言献策。但是我想说的是,在未来我们这样的以海归为研究主体的智库,也会更多的体现在座的这些海归的代表或者是新生代海归,他们的一些想法或者是对他们进行更多的研究,这也是未来我们一个方向。我想这也是中国未来海归传承与开创的一个希望,因为所有的故事最终的讲述一定是个希望。
  
八、百年海归梦想 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联谊晚宴 将创新创业论坛推向高潮
 
晚上,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对话》制片人、主持人杨锐、中央电视台导演,国家大剧院特邀主持人马瑛瑛主持,欧美同学会100周年北京论坛联谊晚宴。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致祝酒词,还特别邀请到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等重量级嘉宾到场,与参加北京论坛的广大留学人员,重温中国海归百年历史,共同畅想未来中国海归的新历史使命,将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八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推向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