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生环境的无奈到外贸数据的无序


  今年10月份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节骨眼,而在为会议“定调”方面,此时此刻的各种统计数据都会占有更大的权重。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此时公布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无疑会受到更多关注。从前9个月看,对外贸易还算说得过去。据海关统计,2013年前9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7.7%。其中,出口增长8%,进口增长7.3%。 不过,就 9月单月而言,情况却不甚乐观。9月我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3%。其中,出口下降0.3%,进口增长7.4%。由此至少说明,现阶段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受到的外在约束越来越大,甚至超过的外贸发展本身的内在动力。不难看出,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是否该或如何为对外贸易发展继续“加料”值得关注。

  自从欧债危机以来,中国外贸承受的压力随之增加。相比五年前爆发国际金融危机时住过外贸受到的重创相比,近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对于中国对外贸易带来来的负面影响不再是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更像是“慢性病”,虽不至使中国外贸倒下,但却是较长时间内走路不稳,时快时慢。从2013年来看,虽然前4个月对外贸易形势看起来不错,但却在很大程度上包含了与“香港一日游”或“保税区一日游”有关的套利虚假成分。我曾经不止一次说过,对外贸易统计宁可数字难看,也不可注水。自从5月初外管局发文规范对外贸易外汇核销行为后,虚假成分对贸易增长的“贡献”在很大程度上被挤压干净,5月份和6月份的对外贸易增长也因此而明显减速。不过,随着教育部促进外贸的“国六条”在六月底登场亮相,7月份和8月份对外贸易的业绩又变得好看起来。本以为今年的对外贸易出现转机,但9月份的统计数据却又出现反复。不难看出,今年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既没有形成持续性上涨趋势,也没有形成持续性下降趋势,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无序特征。

  为什么9月份的出口贸易出现令人意外的负增长?固然,其中有一定技术因素起。去年9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当年年底之前取消海关的某些收费,很多积压的出口能量集中释放,导致基数较高。不过,照我看来,更多是不可控的外生因素左右着短期外贸形势,而我们对此却颇为无奈。

  首先,汇率因素是我们难以完全控制的。对外贸易既要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又要防范贬值冲击。现如今,美国QE退出与否不明朗,就如同马三立相声中楼上的另一只靴子,国际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相当大,稳定人民币汇率也并不容易。一方面,人民币升值也给企业造成压力很大,不仅名义汇率,而且实际汇率叠加升值,更是相对印度、印尼等国货币升值,对外贸易因此而面临着人民币的“三升”不幸。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像印度、印尼等国家出现的本币大幅度贬值现象,这个时候有关方面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稳定人民币汇率,因而也很难让人民币大幅度贬值预期增强。

  其次,政策支持也是很难把握的外生因素。近年来,只要出口大幅度下降或持续下降,有关部门一般会出台些政策。6月份国六条中许多属于改进工作效率的政策,没有像五年前连续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那样,出台大力度的真金白银式的政策支持,因而效果上更有“三板斧”的味道。国际金融危机过后,近些年来出口退税率下调的情况也不多,而许多产品的出口退税率依然处在17%的“顶格”水平上,再加上现在的财政收入增长情况不如前些年那样力度大,也不可能更多指望出口退税,只要能看到适当调整就已经很知足了。当然,如果在调整出口退税方面不见动静也不出人意料。

  再次,尽管美国经济出现好转迹象,但很难说能够像以往那样能为中国的企业创造出更多机遇。的确,美国的就业数据有所改善,但尚未达到美联储当初确定的退出量化宽松标准。事实上,美国经济中仍有诸多尚未引爆的“地雷”,近期爆发的美债危机第二季就是其中一颗“地雷”。退一步说,即使美国经济真是“多云转晴”,中国的企业在美国市场上也很难因此而获得更多“沾光”机会。近些年来,美国增加的就业岗位更多是在高端服务业领域,而随着美国再工业化的推进,美国的制造业也有更多机会靠科技优势压制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实在压不住,还有贸易保护主义。

  按照季度统计,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速为13.5%;二季度增长4.3%。三季度,增速回升至6%。如果9月份出口下跌走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四季度的进出口贸易很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增长速度。至少,从技术上看,去年四季度的对外贸易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去年留下的高基数也会抑制今年四季度我国对外贸易的同比增长幅度。果真如此,2013年我国的对外贸易走势基本上可以用两上两下的M轨迹来表示。但愿,经过企业自身努力,再加上政策上支持力度加大,或者欧美经济有所好转,第四季度的对外贸易增长能够重新回升,哪怕是温和的回升也好。如果这样,2013年全年的对外贸易将会出现“M+W”运行轨迹,这也可以说是为后续增长夯实基础。

  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出口8%的增长也只能刚刚好达到全年目标增速,给四季度完成任务留下的“安全冗余”不够宽。由于对外贸易在外部环境上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大,仅仅依靠外贸企业自身的各种努力,完成8% 的全年增长目标还是不轻松的,一定要内外兼治,对外贸易才能够有希望实现与国民经济大体保持同步增长。至于内外兼治,一方面要从提升内在竞争力入手,不断优化对外贸易结果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更多要依靠质量、品牌、技术、标准等手段。另一方面,从外部来看,我们也不是完全无奈。现阶段,依靠加强与东盟、金砖国家合作就能够抵消掉欧美经济不景气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人民币汇率至少我们有一半的发言权,而只要适度,政策支持的“备胎”也会发挥作用的。

  面对着各种外生要素给对外贸易带来的无奈,仅靠现有政策红利与要素红利是无法取得“突围”效果的。从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来看,出台的各种新政策无疑是利好因素,但更多是从战略上立足长远来考虑的。相比之下,要切实为当前外贸发展解困,反倒是干好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完善上海自贸区等大事更为直接一些。

  总的来看,对外贸易增长8%是为了与整个规模经济增长大体保持同步。不过,现在对于经济增长的“保八”已经不再强调,对外贸易的同步增长应该是增长多少则不言而喻。顺便说一下,即使今年的对外贸易“保八”成功,也要多留一份清醒。毕竟,前4个月的对外贸易高增长中还是含些水分的。挤压完水分,全年的对外贸易的“纯”增长又如何?又快到年底了,完成对外贸易的增长目标的确要抓紧了,千方百计也没什么不对,但更要看事什么方子,什么计策。因而,在此我还是要多说一句话,各地千万不要为年底冲关而搞些小聪明,更不要逼着企业这么干。

  对于完成全年增长8%的可能性,我是这样看的。虽然外生环境有不利的方面,但中国的贸易大国地位已经较为牢固,在通向贸易强国的道路上我们已经迈开的步子是不会轻易停下来的。结果长时间的转型升级,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还将进一步得到挖掘。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完成2013年的对外贸易成长目标,保持一定的谨慎是必要地,但绝没有理由丧失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