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学术水平
宋 圭 武
社会科学研究不同于自然科学研究,有其自身的特点。评价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学术水平,也与评价自然科学研究者的学术水平在方法上和思路上应有所不同。评价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学术水平,要综合考虑。
首先,要考虑年龄的因素。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而言,年龄就是知识。对于自然科学,如数学,其知识可以纯来自书本,不一定非要经过社会实践。但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就不同,其知识来自于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书本,一部分来自实践,而且来自实践的知识不可或缺。没有实践的知识作基础,其来自书本的知识就是肤浅的,也是不深刻的。对于一些社会科学研究者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来自社会实践的知识也就在增加,所以,年龄也是一种知识水平增加的象征。
其次,要考虑学历。学历主要考核社会科学研究者来自书本的知识水平。当然,这种情况无法考虑自学的情况,但毕竟可以参考。目前,由于我国文凭市场混乱,所以,依靠学历判断学术水平要慎重。
再次,要考虑研究成果。考虑研究成果要数量与质量相结合。学术是积累式的。研究成果数量多,也就说明积累多,学术水平肯定是在提高,不可能倒退。当然,这里抄袭除外。另外,对于社会科学研究而言,数量与质量是统一的。有数量,必然就有质量,量变必然有质变,不可能一个人一辈子学术研究一直是低水平的重复。
在年龄、学历、研究成果方面,评判一个人学术水平的高低,最重要的依据是研究成果。在研究成果方面,最重要的是要看作者的学术论文和著作,再就是看课题研究和获奖情况。目前,由于我国课题研究和获奖方面比较混乱,有些信息失真较多,所以,应更多参考论文和著作情况。在论文和著作方面,由于著作出版有许多出版社把关并不是很严,而论文是需要公开发表的,有一个面子约束,相对把关较严,所以,在著作和论文两者之间,要更多参考论文的情况。
当然,学术研究,根本是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一切。但在不能准确判断创新的情况下,我们就只能依据年龄、学历、科研成果来综合判断,尤其要注重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这个考核指标。为此,建议各单位在推举社会科学领军人才或评选社会科学的学科带头人方面,应当各方面情况综合考虑较为妥当,不能仅仅考虑一个方面的情况。
宋圭武2012/5/13写于兰州
作者: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经济学部教授
通信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政编码:730070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