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实行指标制和招标制相结合


  建议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实行指标制和招标制相结合

                                     宋 圭 武

    多年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在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方面,有很大成绩,这是不容置疑的,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一是腐败。为了跑课题,一方面是报课题的个人出面活动,找关系,找门子。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和组织也出面四处活动为自己单位争课题和项目,一到课题评审时节,有些单位就组织人专门在北京蹲点进行活动。二是信息不对称导致误差大。识别一个课题论证质量的高低,单靠几千字的活页实际是很难做到的,大量的信息是活页无法反映的。另外,由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很宽广,以及研究文献繁多,所以,研究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导致许多评审误差:有些课题论证活页,实际是抄袭别人以前论证的,也获得了通过;有些学者将自己以前完成的课题,通过改头换面,重新申报,结果也获得了通过;一些没有前期研究成果的,学术功底很差的,所报课题也获得了通过;有些很有研究的学者多年申报不上,有些研究并不是很好的学者却获得多项;等等。三是文化因素。中国文化本质是一个熟人文化和关系文化。有些课题在评审时,刚好论证的材料落到了熟人手中,尽管论证很一般,但就容易评审通过,而一些论证好的课题就可能评不上,这种情况在评审中也时常发生。

    对此,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制度,笔者建议指标制和招标制相结合。

所谓指标制,就是国家社科规划办可将一部分课题指标直接分配到有关学术单位,如各大学、各党校、各研究所等,分配依据就是各学术单位的学术水平。其中学术水平的衡量可参考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教授和副教授数量为依据;二是以研究成果为依据。具体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将此两方面的内容量化为具体的分数,然后根据各单位的分数多少按比例分配指标。然后各单位根据自己的指标确定具体申报人员。实行指标制的好处是:一是有利于实现课题在不同单位之间分配的公平性,可以有效防止课题在一些单位过于集中,在一些单位又过于稀少的情况。二是有利于克服课题评审的信息不对称,由于各单位内部研究人员之间业务水平互相比较熟悉,这样就有利于选拔最好的学者来进行课题研究。三是有利于降低腐败。由于一个单位内部都是熟人,这样反而可以降低关系的作用,评审就会更注重学术水平。同时,单位和个人也就再用不着到北京去跑关系。四是有利于单位内部搞平衡,对年轻学者也有利。五是可以有效降低国家在课题评审方面的投入费用。所以,总体看,实行指标制,有利于实现课题制度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实现指标制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各单位之间可能产生申报题目重复;二是单位领导可能利用权力将自己确定为主持人;三是有些国家需要研究的题目却得不到申报;四是有些单位评审可能存在不科学的情况。如何克服?对于第一种情况,国家可容许一定程度的题目重复,但不能重复太多,国家社科规划办可对此进行调控和指导。题目有一定程度重复,也是好事,这样也有利于在成果中优中选优。对于第二种情况,国家应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和制度,比如,可规定单位负责人不能担任自己研究方向以外的课题主持人,同时,也可规定单位负责人十年内不能担任两次主持人等。对于第三种情况,国家社科规划办可对一些单位没有申报而国家需要研究的题目,可通过招标的形式来进行。对于第四种情况,国家社科规划办可邀请有关专家具体制定一些科学的评审办法和制度,可在各有关学术单位强制推广和执行。

            (作者: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

  

                     

                     通信地址:甘肃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邮政编码:730070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