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点构筑“一点一线”
加快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突出重点,优先发展高梯度经济带,培育经济增长极,使这些地区率先发展,通过极地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低梯度地区开发,最终形成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已被世界经济和我国改革开放实践证明的普遍规律。我省第七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一点一线”地区优先发展战略,经过四年的实践已取得显著成效。特别是1999年以来全省对“一点一线”地区发展的认识进一步统一,倾斜力度加大,“一点一线”地区发展加快,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一、“一点一线”地区对全省经济发展辐射带动作用增强
(一)“一点一线”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经济总量的份额继续加大
自1995年实行“一点一线”优先发展战略以来,“一点一线”区域带在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经济实力明显增强。1999年6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968.91亿元,比1995年增长56.4%,比全省平均速度快9个百分点;其中1999年比上年增长9.2%,比全省平均速度快0.9个百分点,其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已达56.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1995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六市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5.1%,其中第一产业的贡献率为1.1%,第二产业的贡献率为28.9%,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为35.1%。
(二)在推动全省投资需求增长中起到重要作用
1999年全省各职能部门把支持“一点一线”发展摆在本部门、本行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规划指导、计划安排、项目布局、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都加大了对“一点一线”的扶持力度,同时,“一点一线”地区经过多年发展,投资环境逐步优化,吸引和聚集经济要素的能力增强,抓住国家发行国债、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的有利时机,使交通、通信、市政基础设施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省里安排的重点建设项目大多集中在“一点一线”地区。1999年全省33个重点项目中安排在“一点一线”的项目有24个,“一点一线”地区1-11月份不含城乡电网改造的重点建设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42.82亿元,占全省到位资金的58.2%,完成投资145.80亿元,占全省的50.2%;外商对6市直接投资达5.02亿元,占全省的外商直接投资76.8%。股票证券市场的直接融资力度加大,1999年新上市南方建材、亚华种业、华菱管线、国光瓷业等4家新公司全部在“一点一线”地区,通过发行新股筹集资金18.3亿元,岳阳兴长、湘酒鬼、华银电力、湘计算机、金果实业等5家公司配股融资24.3亿元,除湘酒鬼外,其余也均分布该区域内。此外,LG曙光、长沙环路等4家企业发行债券4.9亿元。新股发行、配股和发行企业债券使“一点一线”地区的融资渠道大大拓宽。1999年“一点一线”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9.94亿元,占十四个市、州总投资的59.2%。全省GDP总 量增长8.3%中,有4.95个百分点是由投资需求拉动的,其中“一点一线”地区贡献2.93个百分点。以国债项目为主的国有投资增长成为投资增长的主动力。“一点一线”地区国有经济投资276.22亿元,比上年增长35.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5个百分点。集体和个体投资155.87亿元,占全省的45.1%。
(三)带动了全省消费需求的回升,成为全省消费品市场的活跃力量,拉动了全省的经济增长
1999年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启动消费,特别是“加薪”、提高“三条最低社会保障线”,增加了居民收入,增强了居民收入预期,剌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一点一线”地区城乡居民生活费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购买力旺于其他地区,成为全省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力量。1999年6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08元,比上年增长6.8%,长沙(7297元)、株洲(6621元)、岳阳(6541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89元、313元和233元。6市城市居民生活费支出5291元,增长8.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91元。1999年6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3.18亿元,占全省的60.6%,增长率为10.2%,高于全省平均速度1个百分点。全省GDP8.3%的增幅中有3.35个百分点是消费需求拉动的,其中一点一线地区贡献2.03个百分点。
(四)经济运行质量率先有所突破
“一点一线”地区工业企业通过扶优扶强,以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对全省经济效益好转作出重要贡献。1999年“一点一线”6市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12.34亿元,相当于全省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78.4%,为全省企业工业经济效益好转做出重要贡献。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长沙(119.99%)、岳阳(104.78%)、株洲(97.11%)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4.34个百分点、19.13个百分点和11.4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的好转,带动了6市财政与经济的同步增长。1999年“一点一线”6市地方财政收入86.41亿元,比上年增长6.9%,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1个百分点,占全省14个市州地方财政收入的60.1%,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
(五)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工业化步伐加快,对全省产业结构升级起重要推动作用
一是“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推动全省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快车道。1998年“731”会议以后,全省上下形成了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共识,省政府安排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带动了各级政府、银行、证券和民间投入的增加,同时各部门对“一点一线”地区进行政策倾斜。全省五个高新技术开发区全部分布在“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初步形成了以107国道为主轴的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省政府重点扶持的“五大高科技产业工程”、“十大民营科技企业”、“十大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十大重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十大科研院所产业开发”和“十大中试基地的建设”都大部分集中在“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的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产业、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四大领域主要集中在“长株潭地区”。上述措施的实施,使“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加速发展势头。1999年6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325.12亿元,占全省94.7%,实现利税48.1亿元,占全省98%。其中长沙实现产值148.8亿元,实现利税23.4亿元。“长株潭”实现产值246.6亿元,利税36.9亿元。二是工业化进程加快。“一点一线”地区大力改造传统工业,努力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加工深度,加快了传统工业的高技术化和升级换代步伐。1999年“一点一线”6市规模工业总产值1002.3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8.2%。
(六)城市化步伐加快,推动了全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当前湖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城市化水平过低,有限的农业资源载荷太多的农业人口,农村经济难以轻装上阵,快速发展。因此,加快全省城市化进展是一条刻不容缓的必由之路。对于城市化,“一点一线”地区不仅存在着比其他地区更有利的条件,而且步伐也要快一点。1999年“一点一线”区域带的城镇人口已由1998年的752.72万人增加到770.6万人,占全省城镇人口的44.7%,城市化水平由1998年的26.1%提高到1999年的26.6%,城市化进程提高0.5个百分点,城市化水平比全省平均高0.2个百分点,其中长沙(34.5%)、湘潭(28%)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3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一点一线”6市农民人均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达1053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8元,比上年增长11.7%,比全省平均水平快0.8个百分点。
(七)“一点一线”区域带的龙头——长沙,其增长极和辐射源作用增强,“金三角”“长、株、潭”一体化开始启动,前景看好
长沙是省会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1999年长沙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588.4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已占全省经济总量的17.3%。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4.87亿元,占全省14个市州投资的22.8%;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25.56亿元,占全省18.3%;外贸进出口总额12.7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65.2%;外商直接投资1.51亿美元,占全省23.1%;人均GDP达10176.9元,比全省人均水平高4950元;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10.96亿元,相当于全省工业企业盈利的69.6%。“长株潭”是区域经济带的中心带。1998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采取规划起步,基础设施先行的办法,“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已进入了实质性的操作阶段。目前交通、电力、信息、金融、环保5个网络规划已开始实施,投资力度加大。1999年“长、株、潭”3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0.25亿元,占全省的35.9%。吸引外资2.63亿美元,占全省40%。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3市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加强了协作,形成了整体优势。长沙市依靠自己的科技优势和现有基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电子信息产业、高科技制造业,突出抓好显示器、显像管、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及封装、金融终端、图文信息终端、基础元器件、软件等一批高科技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株洲立足于有色金属产品的深加工和相关的制造业,湘潭则重点发展了钢铁和电机等产业;金融已经实现了票据交换同城。联通电讯实现了三市同城,城市交通三市融城的步伐也在加快。三市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使三市的合力增强。1999年三市1227.74万人,占全省18.8%,GDP1082.41亿元,占全省31.8%,三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74亿元,占全省31.7%;三市市镇人口375.24亿元,城市化水平达30.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4.2个百分点。三市聚集了全省90%以上的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是全省发展的精华所在。
二、高起点构筑,优先发展,迅速壮大“一点一线”,加快培育我省经济增长极
纵观4年来“一点一线”经济带的发展,其经济总量、经济质量和科技含量水平都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对“一点一线”地区优先发展的支持力度也明显加大,一大批高科技项目、重点建设工程都已有选择地在“一点一线”经济带筹划、建设,“一点一线”经济带作为我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地位正在得到巩固。但作为一个经济增长极,“一点一线”经济带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还不够突出,产品、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依然存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刚刚起步。特别是与珠江三角洲、苏南经济区、沈大经济区等全国相关经济区比较,差距还很悬殊。尽管“一点一线”经济带的总人口与上述三个经济区比较是最多的,最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也不相上下,但经济总量却相差悬殊。“一点一线”经济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只有珠江三角洲、苏南经济区、沈大经济区的23.7%、30.5%、47.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分别只有12.6%、16.6%和48.2%;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只有20%、77.7%和73.2%;出口总额分别只有1.8%、11.9%和19.7%;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只有4.4%、11.3%和18.4%(详见下表)。因此,“一点一线”经济带仍存在一个需要高起点构筑和优先发展的问题。
1.加快构建以长株潭(一点)为龙头,岳阳、衡阳、郴州(一线)为依托的区域城市化发展步伐,逐步形成带动我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湖南“一点一线”与全国相关经济区发展情况比较 (1998年)
BG(BDFG3,14,4,5。4〓单〓位一线一点珠江三角洲苏南经济区沈大经济区
年末总人口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实现利税利润总额地方财政收入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
万人亿元%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元亿美元亿美元
2882.141823.0711.206348413.54743.18944.71104.379.8380.8311.835.02②
2110.955619.113.6267581805.412191.467527.52384.83150.31405.08656.87112.9
1348.312806.6211.020830859.39771.965693.64214.8676.21104.199.1144.5
1959.22636.4210.913479354.53①684.41960.345.19-15.08110.56027.24
注:①不包括城乡居民个人投资额;②外商直接投资
此外:1.江西的昌九经济区因连续几年遭受洪水,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下降,不宜作为比较对象。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惠州(市区、惠阳、惠东、博罗)、肇庆(市区、四会),为计算方便,惠州包括了所辖的全部市、区、县,肇庆未计算在内。苏南经济区包括:苏州、无锡、常州。沈大经济区包括:沈阳、辽阳、鞍山、营口、大连。
城市兴起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省城市化发展既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步伐,制约了湖南经济顺利进入新的成长阶段。因此,“一点一线”经济带发展必须把城市化建设摆到突出位置。
从“一点一线”地区来看,城市化发展正由初级阶段转向成长阶段(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大体划分为早期、中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30%以下、30-70%和70%以上),城镇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但“一点一线”经济带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不够突出,尚未形成带动湖南经济发展强有力的增长极。1998年,全国市区国内生产总值、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国总量的比重分别为44.09%、47.97%、51.01%,而我省三项指标占全省总量的比重分别为32.83%、38.27%和45.11%,分别比全国低11.26个百分点、9.7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因此,当前“一点一线”经济带城市发展,在规划上,要借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沈大经济区的经验,进行高起点构筑,根据经济带内城市(城镇)的地理区位、产业特色、资源优势和历史文化特点,正确选择城市发展方向,科学设计城市形象、提升文化内涵和品味。在发展的重点上,要突出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构筑出湖南的“广州”、“武汉”。在经济总量上,应以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完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并由此形成中心城市、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群体,以带动全省经济的发展。
一是继续加大对长株潭三市的交通、通信、金融、环保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统一规划发展的力度,加快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促进三市经济的进一步大融合,充分发挥融城的集散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和经济辐射功能。国内外经验表明,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以其强大的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成为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心脏”。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其面积约占广东省的23.4%,人口占31.2%,国内生产总值却占到70%以上,只用15年的时间,国内经济总量就翻了四番,促进周边数以百计的小城镇迅速发展为中小城市。我省由于没有一个象广州、武汉那样的核心增长极和辐射源,导致全省经济发展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和竞争力。因此,应把“长株潭”城市群的单项优势有机整合为网状城市群的整体优势,确立以历史文化名城、高科技产业基地、交通枢纽中心、商贸中心、旅游胜地等作为发展方向,构筑现代工业化、信息化、生态化、商业化的特大网状城市群,发挥“长株潭”在全省经济中的龙头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岳阳、衡阳、郴州三市各自的区位优势,利用已有的城市基础,完善以三市为依托的城镇网络和区域快速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的经济辐射带动能力的区域化城镇群体。
三是在构建以长株潭为龙头,岳阳、衡阳、郴州为依托的区域经济的核心城市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小城镇和乡镇企业建设如果不以大城市为依托,就会失去市场信息和科技进步的支持,也不可能得以持久发展。我国东南沿海小城镇和乡镇企业之所以发达,根本原因是得益于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因此,在加快“一点一线”城市化发展时,我们要以促进“一点一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为出发点,大力引导中心城市传统产业向周边小城镇和乡镇企业转移;同时,通过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突出以建设经济强镇为重点,发展有特色和个性的小城镇。目前,美国农业人口不足总人口的3%,人均耕地2.4公顷,一个美国农民能养活98个本国公民和34个其他国家的公民,而我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5%,人均耕地只有0.06公顷,一个农民仅能负担3个人。这说明,我省非农化发展的空间非常大。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精神,引导农民就地进行农产品的加工和经营,将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非农人口、非农产业和非农收入的比重,以及农村人口的人均资源和农业劳动生产率,以推进我省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
2.全方位实施结构调整,确立“一点一线”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特色优势,提高产品、产业和经济带的竞争能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日期的日益临近,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市场化、全方位化和特色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面对国内外产品和服务的强大竞争,作为处于我省经济龙头地位的“一点一线”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应该有所作为。目前,在全国来说,湖南处在发达的华南和华东经济向内地辐射和扩散的过渡区域,属后发展地区,但“一点一线”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结构已开始接近甚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一点一线”经济带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应把增强我省产业的市场开拓能力和国际国内竞争力,实现我省经济结构梯度转移和优化升级为立足点,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进行全方位的大开放、大联合、大协作,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路子。一是根据我省与经济发达的省市比较,主要差距是第二产业发展相对缓慢,市场占有率比较低的现状,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全面合理规划,正确处理和协调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关系,对传统的支柱产业如机械、食品、化学、冶金、建材等要在继续发挥其支柱优势的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梯度转移战略,加大支柱产业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支柱产业的规模效益水平。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来看,发达国家均是以规模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的。而目前我省支柱产业在规模上看都有局限性。1995年工业普查显示,全国大型工业企业6416个,湖南只有189个,不到全国的3%,因此,“一点一线”地区应有步骤地在支柱产业中选择一些基础较好、产品技术含量高、市场广阔、管理水平高的大型骨干企业与经济带内、省内以及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嫁接联合,组成跨地区、跨省或跨国集团,不断提高支柱产业和规模效益。三是根据近年来湖南种植业产品的商品率一般只有40%左右,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2000年主要农产品商品率达到68%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的现状,坚持科技兴农,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移。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要把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提高科技含量,降低成本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作为标尺。
总之,“一点一线”经济带结构调整要由以往单纯以增加数量为主向提高质量效益为主转变,通过优先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出口创汇的产业和现代金融、商贸行业,尤其是加强对电子计算机、新材料、摩托车等产业的培植,重点发展旅游、教育、信息、农业产销服务等社会服务业,以实现产业结构的整体优化升级,尽快形成我省在新的世纪的新兴支柱产业,从整体上提高“一点一线”经济带参与长江经济带开发和华南经济圈经济的分工与竞争的能力。
3.充分发挥“一点一线”经济优先发展地带的示范效应,狠抓优惠政策落实,选准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一点一线”的优先发展地带战略构想,归根结底是高新技术先行发展的战略。湖南经济要甩掉传统农业、传统产业的包袱,立足点在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此,“一点一线”必须从国际国内大市场出发,加快与世界经济接轨和世界技术接轨的步伐。从目前的情况来看,1999年“一点一线”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94.7%,“一点一线”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格局已基本形成,但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有效需求不足、高新技术产业资金短缺、产业集成度不高与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也非常突出。在我省100多种名牌产品中,绝大部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且生产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出口创汇水平低,缺乏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因此,当务之急是要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的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的特性,立足长远,参照广东、上海等地的经验,借鉴美国和台湾地区的成熟扶持办法,按市场机制运作,以吸纳社会资金为重点,尽快筹建和启动湖南省高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在经济发展战略、税收优惠、工商登记、项目审批以及舆引导方面,给予全面配套支持,并争取纳入全国试点范围。在重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中,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协同参加的产业化机制,支持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点开发项目和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技术创新工程,推动科技生产要素向企业流动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同时,要在科技力量较雄厚,有一定基础、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好的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及新医药、机电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和产业领域,选择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力量,协同攻关,通过重点扶持一批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真正树立起我省的品牌和拳头产品。(曾斌求 彭积龙 2000年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