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经济增幅能不能避免“前高后低”


湖南经济增幅能不能避免“前高后低” 
 

    从全国经济走势看,今年有可能出现“前高后低”。湖南作为中部内陆省份,会不会和全国一样出现“前高后低”的局面,已成为各界关心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促使全国经济增长出现前高后低的影响因素在我省不明显。2000年湖南经济增长幅度一季度为8.3%,上半年为9%,1—3季度为9.1%,全年为9%,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均衡性,与全国“前低后高”的经济走势有所不同。同时,我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经济的外向度不高,导致全国经济“前高后低”的主要原因——出口对我省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不及全国和沿海地区明显。

  其次,宏观调控政策惯性及经济环境仍有利于推动下半年湖南经济稳定增长。一是今年作为新世纪和十五计划实施的第一年,各地都有加快经济发展的决心和动力,申奥成功也会给我国和我省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在去年需求不足的矛盾得到初步缓解的基础上,今年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为进一步扩大需求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三是“三北”地区3月以来出现持续异常少雨的高温天气,出现诱发国际谷物行情波动的迹象,在在今年我省气候较好的形势下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发展。这些因素对遏制我省经济增长的“前高后低”将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第三,三次产业对全省经济支撑力度仍然较强。农业生产下半年如不遭受大的自然灾害,总体形势将好于上半年。今年以来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部分农产品价格出现恢复性回升,乡镇企业开始出现好的发展势头,均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工业将继续成为经济的亮点之一。去年以来伴随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工业产销率提高,各种所有制企业生产快速增长,国企脱困目标的基本实现,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就实现净盈利,为全年工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奠定了基础。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有利因素如债转股、技改贴息、超基数用电优惠等政策措施今年继续发挥效应;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一定成效,适应市场的能力有所提高,所有这些将对工业持续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随着邮电通信、金融证券、旅游和房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上半年第三产业快速增长,增幅居三次产业首位,预计下半年支撑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诸多因素不会有趋势性变化。

  第四,全省经济增长仍处于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的格局。首先,从投资方面看,有利因素有,一是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看,利用外资占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比重1999年为3.5%,2000年为1.9%,今年1—5月为2.2%。所占的比重虽然还不大,但目前我省外资流入增长较快,如果下半年能保持这一良好势头,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不容忽视。二是今年国家对投融资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我省也于5月出台了鼓励非国有投资的30条优惠措施,其效应在下半年将逐渐显现。此外,今年国家的国债资金要到下半年下拨,技改贴息资金也大多在下半年逐步落实。随着资金的到位,下半年湖南重点项目建设的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增强。其次,从消费方面看,虽然缺乏热点,但亮点不少。医疗、教育、住房、旅游、通信等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国家鼓励发展“假日经济”的效应继续显现;特别是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被抑制的消费欲望在下半年有可能逐步释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湖南经济增长虽然面临外部环境压力,但内需拉动仍起决定作用,只要继续加强和改进内需增长措施,扩大内需政策将继续对经济增长起较强的支撑作用。可以预计,全省三季度经济增幅会略有回落。四季度只要工作到位,经济有可能重新趋向回升,避免湖南经济出现“前高后低”是有可能的。(写于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