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份的经济数据中,最不好看的要算出口。7月份出口仅增长1%,出口增幅创2009年11月以来新低。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1%,其中,新订单指数降至49.0%,新出口订单指数降至46.6%,为2011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
一般来说,每年4至6月为外商下单高峰,出口的高峰发生在7至10月,可是今年的7月份出口形势已相当严峻,全年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今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将可能继续为负。
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首先是出口市场需求不旺。7月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16.24%,对美国出口增长近于零。前7个月的数据显示,我国与欧盟的双边贸易总值同比下降0.9%,中日双边贸易也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0.2%。
其次是出口红利已基本耗尽。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由于我国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较低,产品低价格的优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我国产品所到之处,都是一片攻城掠地,迅速占领世界各国的货架。出国的人都有一个体验,在国外想买一件不是中国制造的东西都很困难。我国的出口企业享受了十年的好时光。
如今这样的红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都在上升。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出口产品竞争力在下降。今年2月,我国贸易逆差已高达314.9亿美元,创下10年来的中国最大单月贸易逆差,7月份贸易顺差也仅为251.5亿美元,收窄16.8%。
第三,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中国是贸易保护的主要目标。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各国都倾向于实行保护主义政策和歧视性做法。据全球贸易预警组织调查,自2008年11月后,各国出台的2430项措施中,有1340项属于贸易保护,歧视性措施的数量是自由化及透明度提升措施的三倍以上。最为关键的是所有贸易保护措施中,有40%是针对中国。
目前的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正为竞选进行激烈对决,面对失业率居高不下,两大阵营都把中国当成替罪羊,都向他们的选民许诺要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防范中国的进口冲击。MellmanGroup(亲民主党)和NorthStarOpinionResearch(亲共和党)所做的调查显示,62%的美国民众希望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并“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其不公平的贸易行为”。
这种背景将促使美国对中国实行更加严厉的贸易政策,各种贸易保护政策将会以更加花哨的名义出台。1至7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增长10%,一旦美国市场不保,中国的出口将是雪上加霜。
曾几何时,出口和投资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政府主导下的出口成了中国模式的一大特色。在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里,中国平均每年出口增长是GDP增长的1.5倍;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4.6%提高到2007年的37.5%,与此同时,美国只有8.4%,英国只有16.7%;即使是以贸易立国的日本,也只有16.3%,中国成了世界工厂。
转眼之间,当欧美人民也没钱买中国产品的时候,中国出口开始大幅度下降。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37.5%下降到今年1至7月份的3.2%。外国货架上的商品也不再是清一色的中国产品,印度、孟加拉、菲律宾、印尼、巴西、越南等国的产品也纷纷上架。这一切都说明,我国外贸增速放缓、对经济增长贡献下降,已经演变为一个长期趋势,与外贸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应做好长期过冬的准备。
我国沿海地区的出口加工业更是遭受毁灭性打击,传统外贸大省出口动力都在减弱。海关统计显示,1-7月份,广东出口3156.8亿美元,增长6.2%。江苏、浙江和上海分别出口1812.7亿、1254.6亿和1191.2亿美元,分别增长2.7%、3.4%和0.6%。山东、福建和北京分别出口710.5亿、520亿和330.5亿美元,分别增长0.4%、7.6%和3.4%。
世界真的变了。过去出口一直是沿海省市的强项,在出口的强拉动下,这些省市的经济增长都排在全国前列,现在经济增长速度都在放缓,都排在了全国倒数的位置上。北京(8%)排在倒数第一,上海(8.4%)排倒数第二,浙江(9.9%)排倒数第三,广东(10.1%)排倒数第四,山东(11.1%)排倒数第五江苏(11.4%)排倒数第七。
沿海出口不顺畅,内地企业也跟着遭殃。沿海地区企业大量产能正从国外市场转向国内市场。这些外需产能的释放,加剧了我国产能过剩的局面,导致企业血拚价格,利润迅速下降,企业生存困难。
我国一直指望把出口的损失从内需上补回来,这几年的口号都是“扩内需”,可是眼下的内需也难以扩大了,投资和消费都面临问题。
消费方面,居民消费能力有限。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一直呈下滑趋势,特别是在2002年之后,下降非常明显。目前企业生存困难,部分民营和中小企业关停,导致百姓收入继续下滑。社会保障水平和福利难以实质性提高,消费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投资方面,大规模投资的黄金时代正在结束。在过去10年时间里,投资占我国GDP比重连续超过40%。随着土地收益下降,由各级政府所推动的大规模基建投资高峰期已经过去,“铁、公、基”所产生的巨大负债难以短期消化,高强度投资难以为继,而民间投资也在逐渐减少。
内需和外需都不振,目前的形势可谓内忧外患,但是再难也得走,三驾马车一驾也不能丢下不管,保外需仍然是保增长和保就业的主要力量。出口市场虽然在萎缩,但是保外需绝不能放弃。我国需要打出一套强刺激组合拳,稳住出口市场。
可以选择的政策是,实行总量减税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减少企业税负。在海关和质检环节推进贸易便利化。加大出口信贷支持,确保有市场、有订单的外贸企业的出口。在海外促销、采购、参加展会等方面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人民币适度贬值;帮助企业应对国外“双反”调查等等。
促进外需刻不容缓。
促进出口需要强刺激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