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类悖论
廖仁平
关键词:主义 悖论 系统 社会科学
摘 要:概述了社会系统中产生各种“主义类悖论”的根源,并分析了普遍存在着的三种“主义类悖论”产生机理。提示“鼓励谨慎的理论探索、包容不同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应该普遍采用的正确态度。
1前言
也许,没有几个人能准确地说清当今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主义?每种主义的适用条件是什么?以及它们间的互补可容性及其发展变化情况如何?本文着重分析各种主义中存在的一般性悖论及其变化规律,对执着于各种主义的人们可以提供另一种审视工具。
2关于主义的一般性定义
百度百科对主义词条的基本含义定义如下:
1、指最高理想和准则,某某主义指以某某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比如拜金主义,就是把追求金钱作为最高理想和基本原则,一切活动都是为了金钱;极权主义把追求权力的最大化作为最高准则;自由主义就是把人的自由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社会主义是把社会团体的价值和利益作为最高理想和准则的思想体系;马列主义就是把马列理论作为最高理想和行为原则;无政府主义就是把无政府状态作为最高理想和行为原则。
2、某种特定的思想、宗旨、学说体系或理论;对客观世界、社会生活以及学术问题等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指人的思想最终所确立的对某类事物发展的认知状态,通常表达所持的一种目标、观点或立场,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某种行为的总括。比如人本主义、理想主义、社会主义、自由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保守主义、浪漫主义、帝国主义、共产主义、极权主义、民主主义、相对均衡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等等…主义:baike.baidu.com/view/440.htm 2012-2-20
3主义类悖论产生原因及种类
每种主义的产生都反应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一部分人群的主观意志,这一部分人群的权益诉求必定有它的合理性,但也必定有它的局限性。这决定了任何主义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是产生“主义类悖论”的根本原因之一。
人类社会系统演化的非线性、非单调性、临界多分叉性等复杂性,决定了系统序参量间的关系“此是而彼非”或“此非而彼是”的现象大量存在,它也就进一步地决定了任何主义在变化不定的社会系统演化过程中,必然产生悖论现象。
主义中的似是而非型悖论:彼时彼地代表着时代潮流的主义,因时过境迁,其中许多内容已经明显地失去了其得以存续的社会基础,在现实实践中的效果表现很差,但因为其理论探索上的滞后,在没有找到正确的新主义时,人们对曾经“正确”的旧主义仍恋恋不舍,这是典型的似是而非型主义悖论的基本特征。
主义中的佯谬型悖论:曾经被少数先知者们倡议的主义,因普通大众无法理解,所以没有流行起来,甚至被普遍地视为异端,但先知们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能根据一些基本社会现象较大概率地准确判断出它的演化方向,当先知们倡议的主义存在的各种社会条件基本具备时,其主义的科学性实用性及真理性就基本具备了,但人们受思维惯性的影响仍会认为这种主义是谬论,这是典型的佯谬型主义悖论的基本特征。
主义中的语义矛盾型悖论:在词语语义并不专一的现代语境中,对同一主义有不同的理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不同的人对同一主义的解读必存在着不同,这种不同有时甚至于还会比较大,这决定了任何主义的语义差异及矛盾的客观存在,这是产生语义矛盾型主义类悖论的根本原因。
4应对主义类悖论的基本原则
既然在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中,主义的这种悖论性质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包容?既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主义或社会模式,为什么不能允许各种主义或社会模式都有试错性探索的机会?如果人们找不到一种单一的长效策略,为什么就不能取长补短地让各种策略动态优化性地共存于一体?
由此深入地思考下去,在应对主义类悖论时,人们最可能得出的结论就是:鼓励谨慎的理论探索,包容不同的社会实践。
5结束语
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各种主义应运而生,在它们的感召下,人类团结起来勇敢地探索,无疑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但由于人们对主义类悖论形成的系统演化机理并不十分清楚,各种主义间发生了无数斗争,这些斗争有些是必要的,有些则是不必要的。当明白了主义类悖论产生的原因后,如果人们在理论探索时多一些谨慎,在社会实践中多一点包容的话,人类文明进步的步伐一定会更加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