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车间员工培训结束了,接下来的当然就是考试了。当我拿到公司准备的考试试卷时,突然对考试的目的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们是在选拔人才吗?或者是检测我们的培训效果吗?当然都不是,我们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贯彻,因为学习了并不表示就掌握了。于是,我决定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别开生面,当然就是与以往的不同了,不同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的内容。车间员工基本上都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也就是做具体事的,当然,工作的标准是他们必须掌握的,而且企业、车间的各项规定也是必须掌握的。这些必须掌握的,当然是必须要考试的。但那些与他们没有很直接关系的非常深奥的理论知识、他们只需要了解的内容,还需不需要考试呢?打个比方说,一个专职轮胎胎胚成型的工人,是不是需要掌握轮胎制造的所有知识呢?一个纯粹的挤出操作工,是不是必须要掌握挤出原理呢?鉴于此,我将考试的内容进行了更改,将那些在实际工作中与他们不紧密相关的完全舍弃,而时时刻刻指导他们工作的一些内容全部囊括,也就是说,只考试对他们有用的内容。(以前的考试是所有内容都有,当然就包括那些员工只在考试中见到的、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着的东西。)
二、考试的保密。以往的考试,要求的是必须保密,考试的内容考试前是不允许泄露的,这样一方面对考试人员是一种公正,另一方面能检测出大家对知识掌握得如何。但这一次,我将其来了个180°的转变,考试前两周将考试的内容和答案全部公诸于众,因为我认为:1、这样对考试人员更公正。如果将考试内容保密,即使保密效果是100%,但总有人怀疑保密程度,而且想完全保密也很难做到,那还不如干脆让所有人都知道;2、最重要的是,我这次考试的目的是让所有操作员工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而不是检测他们掌握了多少。鉴于此,那干脆让大家知道哪些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吧,于是就将考试内容公布出去。
三、考试的组织。以往的考试,多多少少带有一点形式主义,组织者认为大致差不多就行了,考试时也就监督得比较松了。但这一次考试,内容是如此之简单(仅仅是日常做的一些内容),而且将考试内容提前两周公开了,如果再弄成开卷考试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还不如不考试,于是我组织了一次企业有史以来最严格的考试:所有的场次都由我亲自监考(我历经考场一千多次,所有的考场小动作都清清楚楚了,他们的一个眼神、一次表情我都知道是什么意思,由我来对付当然绰绰有余了),一人一桌,考试时不允许有一句“违规”的话出现,桌面、桌底不得有任何纸张、资料……总之,我能保证,他们写到纸上的都是他们肚里的东西。
四、考试的评判标准与考核。以往的考试往往都是70或80分等作为合格标准,鉴于这次考试的用意,凡得不到满分的都需要补考和受到处罚,补考内容为上次未通过的题目,补考不完全通过者继续补考,直至完全通过为止。处罚标准是第一次考试时每扣1分罚款1元,考试中舞弊者全部以0分计算,补考中以“所扣分数×补考次数×1元”计算。考试所有罚款作为奖金分档次奖励给考试成绩优异的员工。
当然,还要处理好一些细节问题,如有些员工的文化素质较低(有的仅小学毕业,甚至有些老工人未上过学),他们可以不经过笔试而改为口试;而且很多员工填写答案时很不规范:数据正确但后面的单位却不对,有些语句不通顺、表达意思不精确……总之,只要是我判断他们心里明白我就给他们分数,因为,说到底这是企业,有必要把每一个人锻炼成认真负责的人,但没有必要把他们都弄成大学生。
通过这场别开生面的考试,终于使车间员工掌握了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为他们的工作打下了基础(如果连怎样做都不知道而谈能做好工作,那肯定是一句假话)。紧接着的、长期的工作就是解决他们知道了却不照着做的问题了。
c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