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富可敌国招致争议


 

 

  在智能手机兴起后,三星和苹果手机在电子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三星也越来越被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此前,三星已超越苹果成为全球出货量最高的智能手机厂商,其也正在一点点的撼动着苹果在平板电脑市场的主导地位。
  其实,三星不仅仅是手机、相机、电视等电子设备生产商,它的触角已经伸及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方面,俨然形成了一张无形大网,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韩国,你可以使用三星信用卡买一台三星电视机,把它装到三星地产开发的公寓,用它观看三星棒球队的比赛。
  无疑,三星是韩国最成功的企业,是这个国家经济的标杆。2011年,仅三星电子的营业收入就约1490亿美元,是全球科技公司之最,甚至占到了韩国GDP的13%。于是,有人说,三星集团像是一个可以与韩国政府匹敌的“帝国”,而其董事长的权利比韩国总统还大。
  三星如此富可敌国的姿态,却招致了国内供应商、竞争对手、政界人士以及普通民众的争议。供应商正在竭力避免过于依赖向三星供货;竞争对手苦于跟不上三星的增长速度;政界人士及民众则担心三星阻障韩国经济的发展。
  

    三星的发展路径
  三星成立于1938年,最初是靠出口干鱼、蔬菜、水果起家,后于1969年成立三星电子。如今,三星集团的主要业务涉及电子工业、机械和重工业、化学工业、金融服务和包括物流以及其他附属公司,旗下拥有79家子公司,如电子设备、造船、精密化学、石油、酒店、医疗院等,其中有三间子公司位列世界500强企业之列。
  在1996年,三星就跻身全球第五大集团,而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韩国30家规模最大的公司死了14家,三星虽负债170亿美元,但却能苟存下来,并保持了长达数十年的稳定增长,的确不可小觑。而这里面的原委与军事独裁者朴正熙相关,因为他与三星创始人李秉喆存在着某种关系,当时朴正熙控制着整个韩国的银行,有权力决定把钱贷给哪家公司。
  三星的繁荣得益于电子业务的发展,其早在十年前就颇有前瞻性地押注于小型电池、低价平板电视和智能手机市场,并购买了成熟的技术,很快开始生产物美价廉的产品。在智能手机行业,这种战略导致了苹果与三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的专利大战,也帮助三星完成了华丽转身,仅用3年,它就从默默无闻的企业,变成了行业龙头,其近年推出的Galaxy系列移动设备均获得一致的好评。
  作为三星集团的旗舰,三星电子去年营业收入1489.44亿美元,占整个集团的67.67%,利润为120.59亿美元,占56.88%,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2012年《财富》全球500强中,三星电子排名20,其利润更排名第10,超过了中国石化等企业。本月初,三星电子股价达到创纪录的2180亿美元,累计上涨超过30%,其市值抵得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GDP。
  三星集团非常看重一个理念:不要长时间迷恋任何一件事情。董事长李健熙也经常提醒员工保持危机感,“十年后,我们现有的地位将会消失,现状难以延续,放眼全球,固步自封实乃愚蠢之举。”该集团已经投资数十亿美元发展绿色技术、医疗设备和制药业务。
  

    各个领域无孔不入
  说起三星,大家都最熟悉的就是其跨国际电子行业老大的身份。但在韩国,其就像影子一样出现在各处。比如拿在手上玩耍的三星手机、放在钱包里的三星银行卡、观看三星电视里播放的新闻、睡在三星开发的房子、生病了去三星医院治疗等等。可以说,三星在各个领域已经是悟空不入了。
  因此有部分韩国人民认为韩国应该改名“三星帝国”是合情合理的,其影响力在某些方面已超过政府,甚至可以说是喧宾夺主。而几乎有四分之三的韩国人民都对在韩国的大财阀怀有抵触情绪,但又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进入这些大财阀里工作(在韩语中,财阀指的是凭借政府支持异军突起的企业集团)。有关如何遏制三星和其他家族财团的规模和势力,已经成了12月19日韩国总统大选的关键议题。
  在本土市场,三星遥遥领先苹果。韩国每10个智能手机用户中,只有1人使用iPhone。反观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三星凭借33%的份额领先,而苹果仅占据17%的份额。在美国市场,苹果更是控制着34.3%的份额。
  这样的企业,无论在哪个国家,几乎都可以跻身顶级商业巨擘之列。但在它的祖国,一个领土只有中国浙江省那么大的国家,它却更像是一头贪得无厌的巨兽,几乎染指了所有行业:修公路、打油井、做酒店、卖保险、开游乐园,甚至还为竞争对手苹果供应零部件。而这样却排挤了那些小企业,限制了韩国消费者的选择。
  三星总是吃着碗里的想着碗外的,不断进军新的领域,这让韩国部分人民更是敢怒不敢言。
  

    实力强大腐败严重
  近几年,韩国在国际上的腐败指数不断上升,根据非政府组织“透明国际”发布的清廉指数排行榜,今年韩国已经下滑到了第45位,而这与三星等财团和政府的勾结有关。“黑金政治”已经是韩国政坛最具代表性的腐败,集团和政府官员融入一体,权利和钱力的交易已经超越了国家利益。
  早在2007年,三星集团前法律顾问金容哲就曾举报,在李健熙指使下,三星集团筹措了数十亿美元设立秘密资金,用来贿赂官员、法官、检察官和媒体,以阻止当局对内部管理问题的调查。当年11月23日,韩国国会成立独立调查组,介入所指控的秘密资金案,李健熙最后被判罪名成立。
  然而,在2009年12月,李明博总统决定给予李健熙特赦,原因是要申办2018年冬季奥运,李健熙是国际奥委会委员。在获得特赦后,李健熙展开了11趟国际行程,为韩国拉票助威,韩国平昌也最终赢得了该届冬奥会的主办权,这一消息虽然令不少韩国人兴奋不已,但却丝毫没有缓解批评人士对李健熙特赦的不满。
  而三星更与其他巨头串谋定价,进行价格垄断。而在调查中,三星也承认罪名,并转做为污点证人,提供操控价格的会议资料给美国司法部,因而获得免罚金。三星还在许多调查案件中全身而退,这与其巨大的关系网和财富是脱离不了关系的。因此在今年的韩国总统大选中,有候选人表示,政府对这些超级富豪太过宽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算财阀高管犯罪也应当受到严惩,不应享有特权。
  就如何遏制三星等大财阀的规模和势力,这些候选人表示,应当禁止他们通过“交叉持股”将旗下的公司绑在一起。“交叉持股”是一种颇有争议的所有权结构,可以让一个家族集中持有几家核心公司的股权,然后通过投资将影响力延伸到集团内部的其他公司,也可以控制其他各种各样的企业,即使持股很少,甚至完全不持有任何股份。
  尽管各候选人对改革财团有志一同,程度却有差异。现已当选韩国总统的执政党新世界党人朴槿惠避用“财阀”一词,仅表示将纠正“大企业的错误”。由于朴槿惠隶属于亲企业的李明博执政党,加之她的父亲朴正熙正是当年扶植三星的推手,因此她的这种观点非常值得关注。而之前作为朴槿惠的最大竞争对手的在野党民主统合党候选人文在寅则强调,财阀势力已让中小企业和小商圈无法生存,“改革财阀,建立公正公平的竞争秩序……是南韩经济民主化的核心要素”。
  

    来自多方的争议
  三星集团旗下各个产业形成了有利的产业链条,在减少成本的同时也能加强研发与合作,使三星集团这个庞然大物能够有效而快捷地运转,并立于不败之地。以三星电子为例,其生产的显示屏不仅搭载在三星生产的电脑、电视、手机等设备上,还供应给其他厂家,甚至包括竞争对手。然而正是这样极大全面的发展,招致了供应商、韩国政客与竞争对手的争议。
   韩国政客担心三星阻障国家经济的发展,前面已阐明,不必垒诉。对于供销商而言,三星的许多最重要部件是自己生产的,但还会从韩国小型企业处采购零部件。这些小企业的受益也因为三星而水涨船高,但如此的收益增加还面临着风险。因为三星并不希望其合同商向苹果或LG电子提供零部件,如此一来,小企业想要让自己客户群变得多样化就不会是件易事。
  的确,三星在管理供应链系统方面给予许多材料生产商以帮助,为此生产商每年也需要保持20%至30%的研发投入增幅,因为如果品质不够好的话,三星就不会使用他们的产品。半导体材料生产商Soulbrain现在的营收有一半来自三星。不过,一些投资者则担忧,供货商几乎没有与三星讨价还价的能力,其利润会受到相应的挤压。这样的说法,三星自然会予以否认,其认为供应商更强的能力对提高三星电子的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将加强共享增长管理战略。
  与此同时,三星的本土竞争对手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即在全球科技市场中,他们是如何落后于三星的。LG目前就面临着类似非常严峻的问题。例如,投资者在10年前同时买入三星和LG的股票,去年5月初会发现LG股票的表现大大强于三星,但此后LG的股价却狂泻1/3,而三星的股价却上涨了42%。这或许是LG对智能手机市场浪潮的反应速度过慢的缘故。
  此外,三星是全球最大的内存芯片厂商,通过销售内存芯片所获利润为三星的智能手机业务提供了基金支持;反过来,手机部门的受益也确保了三星对半导体产品的投资需求。而第二大的内存芯片厂商海力士,在过去的五个季度中,有四个季度出现运营亏损。虽然DRAM价格回暖将让海力士受益,但其仍落后与三星。
  

 
  三星帝国的强盛与争议在韩国引起了较大的浪潮,但似乎在中国并不受其影响,毕竟大家所熟悉的还是三星的手机。三星由小变大,由弱走向强盛,固然不是偶然的,存在多方面的因素,然在发展的道路上坚持一个原则,即“做企业就是在做人,做人就要有社会良知”,始终都不会错。尤其在企业做到足够大的时候,不能一味追求利益的多元化,而需要考虑到国家的利益与感受了,毕竟这是你的母体、是生存的基土。虽然当今的苹果和三星都是行业的老大哥,但时代是进步的,总也逃离不了被替代的那一天,唯有做好当下、真正造福于广大民众才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