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侃油:山寨润滑油拿什么拯救自己(中篇)


 
山寨润滑油因其准确抓住市场机会,迎合渠道需求,得以发展数年,这种模式在现在看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模式,模式遇到改革,只能说明这种模式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在“伪洋事件”频频曝光的时期,润滑油的“山寨模式”应该由“品牌回归”取代,以保障企业进入新的发展期,否则,这种坚持这种模式,将会将企业送上不归路。
近期涉嫌“伪洋”比较知名的事件有“施恩事件”、“阿诗丹顿热水器事件”、“欧典地板事件”、“乔丹(中国)运动品牌事件”、“卡姿兰化妆品事件”、“尚玛可家纺事件”、“味千拉面事件”等事件,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这种事件的波及层面还在不断假深,虽没有波及润滑油行业,但如果润滑油行业一旦波及,估计结果也差不多。我们可以将润滑油行业与“达芬奇、欧典事件”作个对照。
1、伪洋模式
润滑油行业的伪洋模式与“欧典、达芬奇”模式如出一辙,不会比他们更高一筹,所有
的企业无非就是在境外注册公司,可能比达芬奇使用的进口材料要更少,并在国内标准进口品牌,所有的公司都是涉及石油、开采规模实力巨大的跨国石油能源集团。
不同之处,润滑油一般都没有标注原产地,也没有企业让自己的润滑油“潜水”回国。但润滑油的“伪”很容易被查询,因为世界上的石油集团、化工公司数量是有限的,并且都比较知名,如果润滑油行业如果发生品牌危机,部分较具规模的“伪洋企业”,同样会面临成为行业首个“达芬奇”案例的困境。
2、消费模式
“达芬奇”的产品属于消费品中的耐用消费品,使用的时间较长,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一次性购买,一次性购买的金额较大,购买时都有明确的后期售后,并开具发票,其消费主体都是高端群体,
润滑油行业的产品属于消费品中工业快速消费品,使用时间较短,一般为周期性消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属重复性消费,单次消费金额较少,如果长期累计金额也不小,但消费者一般在购买润滑油的时候,索取发票或开具发票的概率较低,除非是企业用户,其消费群体的学历较低。
    如果遭遇品牌危机,消费者退货的额度有限,涉及维权的群体规模可能要小于达芬奇,但是润滑油的伪企,如果遭遇更应摆正态度。达芬奇公关的失败,已经是一个鲜活的教材。但企业不可侥幸,可以逃避消费者的维权,没有找你,是你的幸运。
3.销售模式
两个行业大都采用的是经销商分销和直营单店的模式,在市场出现的形式都是实体店面或库房,有些集中于固定的行业市场,有些较为分散。达芬奇遭遇事件,其经销商面临的投诉、索赔、退货包括现有库存压力较大,而润滑油行业的经销商遭遇事件,有些可能坚持销售给未知情的消费者,或改换包装、或变散装油销售,但如果遭遇查封,两者应该是差不多。
4.品牌危机
一旦被媒体和社会锁定的品牌或企业,在遭遇危机事件后,其实已经注定很难再有所作为,所有的“伪洋”事件,都将摧毁前期品牌形成的所有积累,不要幻想像某些外企,每次公关都可以成功,肯德基出现苏丹红,大家还依久吃着肯德基,但中国企业破解品牌危机的功力远远不及老外啊,所以外企是洋企,中企干出的都是“伪企”,信心是通过行为体现的。
不管后期如何发展,目前的形势已经如此,行业虽没有受到冲击,但是一旦被冲击,就没有机会了。这个行业肯定是不缺勇者,如果想当勇者,请先做好准备。润滑油行业现在需要的不是观望,是行动,希望能够吸取达芬奇的前车之鉴。
                  
                                                 阿木侃油
                                                 201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