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旅游创意的三个基本方向:生态、文化、科技
从表面看来,溶洞旅游开发十大创意有的与毫不起眼的萤火虫嫁接,有的与《阿凡达》这样的国际大片联姻,有的推出实景演出,有的演绎生命文化,似乎毫无规律可循。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些与溶洞原本无关的要素的属性,就可以发现它们基本来源于三个方面:生态、文化与科技。生态主要是指溶洞内外独特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作为自然生态环境要素的水(水文)、土(土壤)、气(气候)、生(生物)及其伴随现象、与人类的关系,这是溶洞类旅游资源的本底和依托,也自然成为众多创意的直接来源。例如,燕子洞系列创意与“燕子”这一生物有关,灵栖洞创意与适宜度假的环境有关。文化包括与溶洞相关的历史文化(包括早期人类活动、历史事件、文物遗迹等)、民族文化(即溶洞所在地少数民族的特异风情与习俗)与区域文化(指主要分布于溶洞所在地的文化现象),为溶洞旅游创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丰富内涵、塑造品牌、提高增加值的重要方法。上述案例中,地下河利用了宗教文化,凤凰谷塑造了生命文化。科技的涉及面十分广泛,为旅游创意提供了全新的表现手段和实现路径。梦多奇利用声光电等高科技展示和表演手段,神笔山在采用科技手段重现圣母树林的同时采用了网络直播手段。应该指出的是,多数溶洞旅游创意都是生态、文化、科技方向的综合运用。例如,地下荧光湖创意采用的就是生态+科技模式:根据洞内18℃恒温这一生态特征,利用萤火虫反季节繁育这一科技成果,成功构思并实施了定时放飞萤火虫这一创意,营造了差异性景观和市场卖点。(李庆雷,苏章全,廖春花.从溶洞开发看旅游创意活动的一般规律.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