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旅游创意的三种思维方法:发散、联想、直觉
作为一种具有以独特性和新颖性为根本特征的构思活动,溶洞旅游创意活动采用的思维方式也与众不同,旅游创意活动过程的揭示离不开思维方法的分析。总体而言,这十大案例运用的是以求异为导向、以组合为表征的创意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往往从发散思维开始,在某种特殊触媒出现后,创意人迅速将与该触媒相关的发散点与创意对象联想在一起,并以敏感的直觉判断其应用价值,从而产生灵感。在溶洞旅游开发十大创意案例中,其一般思维过程可以描述为:创意问题的界定→围绕创意对象的发散思维→某一触媒的出现→联想和直觉思维→锁定特定的发散点→围绕这一发散点产生创意。以黄龙洞为例,根据相关材料[5],可以将叶文智创意定海神针投保一亿的过程描述为:叶文智思考如何盘活黄龙洞(问题的界定)→苦苦思索但毫无结果(发散思维过程)→前来公司推销保险的业务员说出“石头也可以保险”(触媒)→叶文智想到为洞内石头投保并断定这一想法的新颖性和可行性(联想、直觉)→选择“定海神针”为投保对象→“定海神针投保一亿”创意产生。从中可以看出,溶洞旅游创意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会综合应用多种思维方法,其中较为重要的三种思维方式分别是发散、联想、直觉。发散思维为溶洞旅游创意提供多种可能的具体方向(如生物、保险、表演、电影……),联想思维实现触媒刺激下从发散点到创意对象的嫁接与组合(如将电影与溶洞嫁接在一起会怎样),直觉思维则负责触媒刺激下对众多与创意对象相关的发散点的选择(如看《阿凡达》时意识到可以在溶洞中重现圣母树林)。
(李庆雷,苏章全,廖春花.从溶洞开发看旅游创意活动的一般规律.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1):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