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社交网络文字实录:社交商务篇:社交网络与开放平台、游戏


    苏湘迅:感谢毕朝晖社交网络阶段的主持,下面进入下一个环节,下一个环节交给计世网的美女王一栗主持。

    

    王一栗:现在有请嘉宾上场,推图创始人陈仲军;上海帝联方颢龙;前联想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金峰;东方德盛传播机构姚劭珏。我们这个环节是社交网络与开放平台,而且是社交网络与游戏。对进的开放平台很热门,不管是百度还是腾讯都在讲开放平台的问题,我们基于社交网络的开放平台大家是怎么想的?会不会在里面有些什么机遇和想法?请四位嘉宾分别发言。

    

    陈仲军:这个开放平台是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可以以比较低的成本进行创业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现在开放平台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否是真的开放了?开放到什么程度?是否会内外有别?我是比较担心这个问题。但是至少目前来看,我觉得在国内包括新浪微博、QQ的开放,至少目前来看还没有做到真正完全的把所有的东西都开放出来。

    

    王一栗:您希望的开放要到什么程度?

    

    陈仲军:其实我觉得是否真正开放有一个标准,就是不要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也是做一个应用,但是提供的一些接口或者数据是不同的。

    

    王一栗:腾讯的平台您关注了,您觉得马化腾的力度和想法还是不够吗?

    

    陈仲军:我觉得开放的话,包括腾讯或者国内一些大的社区网络,开放绝对是未来的趋势。但是我相信也是真的开放,但是真正开放的时间是多长?一年之内真正开放?还是两年、三年或者是五年?这也是很致命的问题,因为开放是不可逆的形式,必须要开放,关键就是什么时候做到真正的开放。

    

    方颢龙:实际上我认为社交网络是一个非常快速的东西,比如前一段时间发生了很多国际上的事件,Twitter可以把埃及总统扳下来,现在整个社交网络的开放是必然性的。但是目前来说,每个游戏公司都想把自己做一个平台,中国目前还没有看到哪家有真正很好的开发。

    

    金峰:我从一个原来做传统行业的角度来看开放。其实PC行业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大家知道PC行业里面有英特尔、微软,是一个非常好的开放平台,英特尔的开放是竭力培育他们的生态系统,如果我们考察腾讯或者新浪是不是开放,我们可以看是不是在竭力培育这个生态系统,还是像刚才陈总说的,就是跟生态系统成交?我给大家举联想的例子,联想在96年以前是一个小的公司,但是联想在PC领域的技术能力,包括我们不知道的,比如散热、整体的IT设计、服务器等等都是非常复杂的,全是由英特尔一手培养出来的。包括台湾厂商也是,很多主管行业都是英特尔一手培养出来的,才有PC行业的今天。由于有了联想或者华硕这样中型的企业才有了英特尔的今天,这是一个共生的生态系统。所以我觉得社交网络或者互联网的开放,什么时候能达到这种传统产业的开放?什么时候能看到有一个比腾讯稍微小一点的公司,但是是在腾讯的生态链上,这时候我认为真是开放的。

    

    姚劭珏:我前一段时间刚刚为客户服务做了一个应用,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不知道大家在座有多少人领过儿童证,就是在新浪微博上领儿童证的应用,我们大概从5月30日开始,一直到6月10日,我们的PV值达到了24万。当时总共领证人数54000,应该说对于这样一个前期传播周期非常短的应用来说效果是非常不错的。而且相比网络广告也好,还有网络上其他的口碑营销服务,这个传播效果是非常有效的,我们的客户也是非常满意的。我们为什么到5月30日六一的活动才刚刚推出来呢?主要就是开放平台的问题。都说新浪这个平台开放程度应该是高于其他微博的,但是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具体是什么样的门槛限制住了我也不太清楚,因为这一块也不是我去操作的,但是前期周折了很久。最后找到了关键问题上的关键人物,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我们才得以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

    关于游戏的看法,社交网络和社交游戏这个概念,实际上现在有很多的网络游戏都在往社交游戏的方向发展。比如说我们现在所在的蓝港在线,可能我对这个公司不是特别的了解,但是据我所知,蓝港在线做的就是属于重游戏,游戏有轻游戏和重游戏之分,蓝港在线是重游戏,如果重游戏要想往社交方向发展还是有很大的距离。比如说之前像德州扑克这种轻游戏,或者是社交网站想发展社交游戏的话,和这种轻游戏相结合还是有非常不错的发展前景的。在5月份的时候,我记得新浪的黄总好像也提到过要做社交游戏的发展步骤。

    

    王一栗:是新浪自己做社交游戏是吗?

    

    姚劭珏:做社交游戏的开放平台。既然谈到社交游戏了,目前陈总做的就是一个社交工具的应用,能不能给我们谈一下推图目前的一些状况?还有你们在做推图的时候遇到的一些感受。

    

    陈仲军:其实推图和游戏目前来说没有什么关联,我们推图是一个手机拍照分享的应用,强调的是随时拍照和朋友分享生活。但是这里面为什么拍照有社交的可能呢?刚才我很同意赵秀芹刚才说的一个观点,分享是以拍照为核心的,有拍照就有分享,有分享形成一个社区,我觉得是比较水到渠成的一个事情。但是问题在于这个社区有多大?是否你们形成的关系足够强?这个是值得我们去考虑的一个问题。拍照分享要形成什么样的社区,我的看法很同意一个老师说的,应该是重塑现实生活的方式,我想拍照是以陌生人交友比较好的。具体的形式之前提了很多,我觉得还不够,还要加上O to O的模式,就是从线上到线下的过程,其实手机和PC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手机和人比以往PC和人结合的更紧密,其实手机就是代表人,人机结合的比较好。所以说人机结合的话,要到线下,我觉得是是比较有利的一个方面,可以把人机关系到线下。至于说这个社区能到多大?也面临着QQ和新浪的竞争,我觉得这个切入点其实就在于,其实我们现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的关系,QQ只有熟人关系,微博是关注关系,就是我们现在生活当中还有身边关系,还有其他的相关的,刚才那位老师说的也是,我们完全可以重塑一个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我觉得拍照分享的社区能做多大,关键是找到什么样的关系支撑这个社区。

    

    王一栗:您期待是什么样的关系?

    

    陈仲军:肯定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陌生人之间可以分享的东西更多,熟人之间是有私秘性,但是还是少了一点。我分享一个东西可能全世界跟我有兴趣爱好的人都分享到了。

    

    王一栗:刚才讲到有目的的关系网络,推图是不是可以扮演成摄影爱好者的目的,大家交流经验的网络。之前有一种目的性在的。

    

    陈仲军:纯粹是拍照交流或者摄影交流我觉得太窄了,其实照片本身可以承载的信息量就是非常大的,包括摄影专业人士,本来有图就有真相,可以表达很多的信息。就像我们需要引导,绝对不是拍一个茶杯或者是一张纸,其实微博也是这样,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引导的。

    

    王一栗:您现在还没有想好怎么去引导吗?

    

    陈仲军:我觉得手机拍照分享有三个阶段,一是拍照,二是分享,三是做社区。但是目前这个阶段,包括之前几个嘉宾也说,现在LBS在手机上或者说这种设计,因为在中国智能手机的用户还是有限,现在做社区真的还是太早了,我觉得更关键的是要把前面的拍照和分享这两块先做好,社区那一块没有用户,没有终端我觉得还太早。但是刚好也利用这个时间,我们去好好思考,到底拍照分享形成怎样关系的社区,这种关系是怎么样的。

    

    王一栗:陈总谈到把拍照和分享做好,关键在于分享,觉得以后社区会慢慢的成长起来。请金总讲一下现在目前做的互联网电视的一个基于社交平台的这么一个应用。

    

    金峰:我这一两个月刚从联想研究院出来做社交电视,我刚才对平台感兴趣,其实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刚才各位老师讲的社交也好,网络也好,社交媒体也好,或者腾讯QQ和新浪的平台也好,从我们眼里看其实就是一个平台应用的问题。我为什么说新浪,社交网络是一个平台概念,而建立在平台上的媒体是一个应用的概念。像蓝港在线也想做社交网络之上的游戏,其实我们的主攻方向就是社交网络之上的电视这群人,包括刚才讲的LBS这群人,从一个地点喜欢签到的这些人,其实都是基于社交网络一些共同的行为来搞的不同应用场景。其实真正社交网络如果想发展大的话,往往一切应用场景在生活里逐渐可以填满,社交网络本身才可以发展壮大。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正因为PC界有了华硕、联想和戴尔这样的公司,英特尔才能把整个PC界发展成那么大的产业规模,这是我对平台感兴趣的原因。就是我觉得在社交网络刚开始的阶段还有很大的空间发展的时候,其实真正作为平台的那一方,一定是帮助这些应用去发展它的应用。而不是说抢了你的点子比较好,而我在这里用了。

    我觉得新浪是一个媒体加平台的,绑得很急,一旦在新浪上做媒体应用的东西,势必跟它去竞争。这个时候就会发现,要么你的东西是本身的东西,要么就是被吃掉了。QQ也是一样,QQ开放了之后都是一样的。如果做平台要有做平台的心胸,先要看把什么样的生态系统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建立起来,如果一个平台能接触到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正像刚才说的新浪会成或者是腾讯会成都没有定位,如果我是新浪的话,我不会在媒体这个领域和腾讯竞争,我会占领媒体之外,媒体之外还有很多可供发展的应用,比如说我培养我的生态系统,把我的生态系统培养壮大之后,新浪作为媒体,它又面临众多的竞争关系。所以我觉得做平台要抱着构建生态系统的态度去做,而且媒体、应用,包括LBS,包括支付都是建立在社交网络之上的应用属性,会慢慢的把人们的生活填满。

    

    姚劭珏:我还是接着关于儿童证的应用做一下交流,做之前还有一个对比,比如说腾讯的开放平台和新浪的开放平台之间的区别在哪里,我说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大家不做应用可能不太了解。腾讯如果要上传一个APP的话,必须自己有你的服务器,你要挂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腾讯那边才可以接受,才可以做。不仅是腾讯,好像网易或者搜狐也是这样的。新浪这边就完全不需要,我当时做一个应用的时候,客户那边,包括媒体,很多做微博的媒体都跟我们要求,说你这个应用做得很好,能不能挂到我们这边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当然可以了,只要你这个平台是开放的,我肯定没有意见。但是当我们运作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服务器的问题又卡住了。

    

    王一栗:必须挂到他们的服务器上?

    

    姚劭珏:必须我们自己有服务器,不然腾讯是不接受的。

    

    王一栗:对于你们是很高的成本。方总对社交网络平台的开放有什么看法?

    

    方颢龙:这个话题非常大,不是简单的能说清楚的。包括陈总说的LBS,包括网络电视,要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以后,可以有其他的方式去弥补,因为新浪有很多应用,腾讯有很多应用,会有很多的冲突,在这种冲突的情况下,我们都是利益的,怎么去达成开放的条件?游戏怎么把社交的因素加进去,实际上在去年的时候有很多大型游戏公司已经开始做了,包括蓝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网络游戏本来在国外不是很流行的,外国人喜欢玩单机游戏,中国人在下面有很多人,玩家会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没有受到很多的推崇,所以在中国是有网络游戏这一说。现在蓝港他们把社交元素加进去以后,会发现有可能系统可以做,大体的思路肯定要往社交网络去靠的。

    

    王一栗:我对游戏这个行业不是特别了解,我了解暴雪是做得很厉害的游戏公司,魔兽应该是联网的。

    

    方颢龙:不是特指说外国没有网络游戏,很多人愿意接受单机PK的网络游戏,网络游戏就是暴雪出了很多款都是单机的,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把人脉圈起来以后,后来做得很成功。

    

    王一栗:之前推图的陈总说联想想做一种影像微博,你们有没有这种想法?影像微博应该也是类似于社区的东西吧?

    

    陈仲军:其实就像刚才李伟讲的,其实每个品牌都有一个品牌形象,就像新浪微博,大家第一个感觉到它应该是以文字为主的,推图我们是专业做图片的,这是一个品牌形象,我们这是跟微博不同的。为什么是影像微博呢?我觉得以后随着智能机的发展,随着3G网络的环境更好,不仅仅是图像,像声音、视频其实都是可以分享的,所以我们定位是影像应该是这么来的,不仅限于图片,只是目前是图片。

    

    王一栗:我现在想听一下四位目前最看好的国内的开放平台是哪个?

    

    陈仲军:其实初期,包括我们这种创业者,我觉得都不大对这种开放平台构成威胁的时候是过得很甜蜜,但是大到威胁到他们的时候生活就不好过了。开放平台的第三方应用,就像电网公司跟做变压器和灯泡的关系,像电网公司的话,电网公司和生产变压器的公司没有什么关系,没有什么水火不相容的,大家都是为了把这个生脱做好。但是开放和平台天生是有竞争关系,在竞争用户。当你做这个应用这么好的时候,他可能就会担心为什么要开放平台?就是因为上面有用户,有关系人太值得去开放。当一个应用很好的时候,可能会把它的用户拉走,把他的关系拉走。他还怎么开放?这个已经威胁到他的生存,跟我们想像的超市和供应商的关系是不一样的,因为在用户层面上存在着竞争的关系,我还不是很乐观,我比较悲观。

    

    方颢龙:实际上刚才金总说的是很有道理,开放平台要看人的胸怀有多大,胸怀决定了这个东西,而且我们瞎猜测是猜测不出来的。

    

    金峰:我觉得刚才陈总的话,做平台就不怕别人成功,为什么呢?我记得前两年国内的媒体记者老吵着要让联想做CPU,联想做CPU是不是要抢英特尔呢?生态链是状况关系,就是我信任你的专业,你信任我的专业,这样的生态建立起来是最好的。

    

    姚劭珏:我觉得平台的开放是相对的开放,不可能是绝对的开放。在实现这个相对开放的过程当中,我们又不可或缺的会用到社交网络,可能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甚至是悖论,它是开放的,我们为了达到开放目的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通过社交网络这个人际关系,来把我们纳入到这个相对开放当中,不是一小撮了,是一大撮当中。我又必须要依附于这个社交网络,一步一步再把我们依附于这个开放平台做的应用和游戏再进一步推出去,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新浪为这种社交平台做的工作会多一些,他的投入会大一些,可能会为很多做社交平台应用的一些人带来一些方便。腾讯从思想上开放度要大于新浪,可是由于投入或者是由于什么其他的原因,目前来看很难超过新浪。

    

    王一栗:马化腾在前两天的开放平台上说,要投入一年的利润,100亿来投入到这个产业链当中。

    

    苏娟:我是一个曾经的媒体人,我想问您的问题是,您现在应该用户数有10万左右。

    

    陈仲军:差不多,还没有。

    

    苏娟:您现在定义的第一批的用户是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去找到您的第一批用户?

    

    陈仲军:我觉得拍照目前来说第一批用户首先是用智能手机的,这一部分锁定目标的只能是时尚白领,时尚人群,我们会从这一批用户里面去找我们的第一批用户,而且也正在做。

    

    苏娟:怎么找到这些用户?

    

    陈仲军:比如说他们最经常去的地方星巴克是很好的地方,当然还有另外的一些,比如有些去旅游的,也是我们潜在的用户喜欢做的事情。简单来说,这些时尚白领和时尚人群经常去的地方去发掘他们。

    

    苏娟:你们通过在各大渠道商推,会不会借助新浪微博的方式,比如说请一些名人做一些推广?

    

    陈仲军:我觉得在明星效应方面,其实我们当初也想去做,因为其实拍照跟语言还不一样,拍照首先跟所处的场景有关,即使定位不开的话,那个场景也能反映他现在在什么位置,而且现在名人又比较在乎他们的隐私。所以后来我们发现,名人效益不太好。比较好的是什么?微博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推广渠道,意见领袖的评论或者说一些观点会比实际拍还重要。

    

    苏娟:今天有一个微博说卡洛的几个创始人都分离职,就问蓝港的王总,说您投了推图还有信心吗?他说还有信心。我知道之前有很多投资机构找过你们,你们没有接受他们的投资,而接受了王总的,这个原因是什么?这是一次战略投资还是天使投资?

    

    陈仲军:王总这个是天使投资,王总给我的第一个感觉,首先他在市场营销方面比较厉害,而且我本身是技术出身,找投资钱是一方面,找一个互补的资源也是我更期望的,而且王总他本身也是从一个普通员工做到这么高层。我想他可能更理解我这种草根创业者的一种苦衷,有更多的一种共同语言,这是一点。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王总这个人比较好,另外很豪气,很直爽。我见他第一面,就是一个下午,他马上打了几次电话给我,协议也没有签,这是让我非常感动的一件事情。他既然这么信任我,所以后面有别人出更高的价钱我们也不接受,就是一种信任。

    

    苏娟:蓝港在资源上和你们的互补有什么?

    

    陈仲军:这个互补不好明说。因为这个投资不是王总一个人投的,因为有王总,还有冯新,还有蒋涛,他们在这个圈子这么多年,也会有很多人脉的关系,在线上线下和市场推广方面都给我们出了很多主意。

    

    苏娟:王总说他有信心,但是我们看到他们很麻烦,您觉得类似这样的事情做起来,今明两年或者三年之内大概需要的资金缺口是多少?哪件事情是你现在决定不做的,有些产品的功能最开始的时候会做得比较复杂一些,有哪些是你不愿意做的?

    

    陈仲军:社区功能是我最不愿意做的,社区功能可以去尝试,目前用户基数和终端数不够多,没有用户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社区,但是我们要形成什么样的社区是主要思考的。未来我们要做几件事,把拍照做好,把分享做好,分享绝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分享,比如说一部手机能够和iPad很自由的交换照片,甚至其他的应用是否可以很方便的交换也是一种分享,其实我们还是把拍照分享做好。

    

    苏娟:多少钱?

    

    陈仲军:钱的有钱多的做法,钱少有钱少的做法,这个不好说。但是你说到了另外一个问题,说卡洛创始人离职,我觉得这个并不可怕,卡洛我的观点看,他主要是不好用,像创新工厂的汪总也说,他说以我这么资深的人士,搞了十几年卡洛我就玩不起来,这个体验是很大的问题。这种模式本身没有用户的时候,我觉得是在方向上选错了,并不是说手机拍照这个方向不对。

    

    王一栗:谢谢四位嘉宾的分享,现在所有的开放平台都叫嚣自己的开放力度很大,所有的创业者和做应用的都很苦恼,又觉得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我们期望这个生态系统能够建的更好,让大的公司能够做一个领头羊,我们下面的这些公司也能够成为受益者。

  



现场嘉宾互动大碰撞:中国社交网络走向何方:来宾互动(实录一)


主题讨论一 社交网络元素大碰撞:个人、企业与社交网络


主题讨论二 社交商务篇:社交网络与LBS 


主题讨论三 社交商务篇:社交网络与开放平台、游戏


主题讨论四 社交商务篇:社交网络与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