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湘迅:下面还有一个最精彩的话题,是很多人都很关心的。在社交网络和社交商务当中,我们讨论一个话题,就是社交网络与电子商务。我把话筒交给计世网的包研。
包研:下面有请嘉宾上台,维棉创始人兼CEO林伟;社交网络专家唐兴通;清科集团高级经理段斌;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教授梁东生;社交网络专家毕朝晖。关于电商可能不用再介绍了,现在包括淘宝、京东和牌照的问题,大家已经看到现在的状况了,的确非常火。首先大家用一句话说说最近电子商务的感受。
毕朝晖:基于移动的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前途,传统的已经没有戏了。
林伟:直接把我们革命了,我觉得电商是方兴未艾,刚刚开始。可能大家看到,我简单的解释一下,我们发现中国的电商大概到今年是第11年,在淘宝是05年开始的,之前的5年还是属于概念期,整个产业链成熟起来,真正能跑起来,其实是从06年以后,因为淘宝建立了信誉体制,后来又建立了支付体制,现在在建立物流体制。因为淘宝这样一个推动的作用,因为马云的推动作用,所以整个电商你会发现,其实真正是在08年、09年,也基本上应该是09年、2010年才开始爆发出第一拨来。所以经过10年的一个孕育,只有这么几家电子商务公司,很显然这个内容是太少了,不是太多了,这是我的看法。
唐兴通:有一个概念是从去年开始进入到电商2.0时代,标志就是一个社会化电子商务。社会化电子商务之前的凡客诚聘启示已经Out了,那种电子商务的模式是从流量带来转化率订单,可能现在是基于社交网络,基于人群以后的虚拟社会的商业行为,这个是未来电子商务2.0的很多地方。
包研: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是虚拟商务?
唐兴通:之前的电子商务我们不能看到用户的描述和真实的情况,对于它的描述很少。之前从做联盟和搜索引擎带来的流量变成订单,但是从此以后,怎么样变成这种社群,这群人买什么产品,把这群人变成一种虚拟社会沉淀下来,在上面进行的商业行动,就是说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的结合,是在美国的,也是我们中国电商2.0时代要生根的,之前生根买的是流量,现在是对于电商运营的用户,大家进入到一个社区,把这群人留下来以后,重复购买,这是从战略、操作手法上面,打法也不一样。
段斌:电商做一个定义的话,归根结底还是商务,电子只是一种渠道,正是因为这种渠道,不管是PC还是移动终端,让消费者变得更加的方便,更加的快捷,现在没有买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以前可能有你买不到的东西,现在有电子商务之后没有了,所以这是电商带给商业最大的变化。
梁东生: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也是一个研究的前沿。社交网络里面,特别是博客、微博和以前的像BBS之类的还不太一样,所以这些不一样的东西确实会对电子商务产生一些新的影响,如果下面讨论的话我们再展开。
包研:电子商务现在确实非常火,包括像牌照的问题,就拿淘宝来说,淘宝分拆你觉得对整个电子商务是一个方向性的还是一个个例?
段斌:其实我觉得说个例可能更合适一些,因为本身淘宝就是一个个例,中国只有一个淘宝,而且在电商里面的定位,我觉得至少在5年之内可能没有人会超越它。而且这个事情还是企业的归企业,VIE的归VIE,这是现在微博上传的最广的一句话。我本人是做投资行业,所以的确对这个还是比较在乎的,VIE的还是得让他继续存活下去,至于企业的话还是让市场行为去规范就行了。
唐兴通:其实淘宝分拆这个事情,可能是企业自己运营。但是我去年去阿里巴巴集团交流的时候,当时马云回来以后,就是说淘宝的SNS化,就是电子商务的社交化是淘宝的第一战略,是今年整个的战略。所以不论是从购物搜索、点评还是从淘江湖还有支付宝的体系,它分拆不是我关注的,我关注的是在加强了电子商务的社交网络化作为第一战略,而且它的购物搜索这样的一个购物比价支配方面的应用可能是我比较关注的。
包研:您认为电子商务的社交网络化是一个趋势,就连淘宝这样的航空母舰都需要过渡到这里,是这样吗?
唐兴通:其实当时我讲过一句话,未来互联网之争可能是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的竞争,但是阿里巴巴可能会处于弱势,也会消失。不一定消失的那么快,是这样的情况,腾讯的朋友和微博是一个社交网络,是中国5亿人,变成一个网上社会。在这群人里面开电子商务淘宝店的模式,就相当于我们社区里面开零售店,淘宝就变成一个购物流,仅仅是购买东西的人才会去淘宝。其实腾讯的,或者Facebook这样一个社交网络是人居住的一个生态部落,他们之间的商业行为可能就会在腾讯朋友或者社交网络上完成。所以我当时在淘宝讲,这个地方他们讲的也是非常紧张,就是现在强势不代表三年以后还会赢,所以淘宝很危险。
林伟:其实淘宝分拆我不太清楚是什么意思,我顺着刚才这个话题讲。我觉得淘宝其实一直靠C2C在赢得客户,是靠一种购物的内容在黏着消费者。腾讯是靠即时通讯在黏着消费者,当然现在有很多其他的应用,我觉得像新浪这种现在靠微博在黏着用户。所以我觉得互联网归根结底,到最后大家竞争的就是谁对用户的黏着度更强。所以淘宝一直搞的这些策略,无论是现在的淘江湖也好还是什么物流体系,无外乎都是为了增强用户的黏着度。同时通过这种用户黏着度的增强,来达成未来的市场份额的占有。因为他现在的市场份额太高,本身这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就是现在大概占了整个电子商务的80%多,我为什么刚才讲方兴未艾,一个企业在一个市场里面占80%多,要不就说明这个市场太垃圾了,要不就说明这个市场刚开始。淘宝现在做的所有的策略都是对其他形式的一种防守策略,我认为淘宝只有到最后占整个中国市场,电子商务市场的35%,我不认为这个企业会消亡,因为腾讯自己也不保,有了微博以后,其实对腾讯的压力也很大。而且腾讯的DNA本身就是我们讲的交流快餐,是一种快餐式的交流方式,淘宝的交流方式和腾讯还并不是完全一样的。我们讲微博是另外一种形态的交流,如果把这个交流分作快、中、慢,我想腾讯是最快的,微博是中间的,最慢的可能就是淘宝了,聊来聊去,一旦选择了一个商品,会老在这家去买。所以整个淘宝这些所谓的策略,我认为今天都是防守的策略。而且在未来,我觉得整个的电子商务会有一个新的局面。在未来5到10年,淘宝的营业额可能会更高,但是我认为它的市场份额一定会下降,如果电子商务这个行业还有前途的话,这是我对今天整个电子商务的看法。
毕朝晖:谈点我个人的看法,从我理解淘宝,我认为它做的最大的工作就是开发出支付宝这个工具,体现了一种诚信,也就是说能够让大家放心的在网上进行消费。但是时至今日也遇到了其他的问题,就是淘宝上很多东西就相当于把传统的一些商店放到网上去,并没有解决几个问题,就是怎么样能够搜索到我所需要的产品,怎么信任这个产品是我值得买的,而不是假货。我之前提过一个概念,大家现在处在一种微生活的概念,大家平时都比较忙,上班和应酬,有很多事情。没有一个轻松环境的时间真正享受一下购物的乐趣,也就是说可能有很多闲人他自己有办法去登录网上看淘宝,一件件的挑选商品。但是我想从大部分人的角度,他没有大块的时间。
我经常拿我举例子,我本人是除非老婆交待特定去某个商店买某个东西,我不会搜索排名找这个东西。在大家都比较累的过程中,我有一个观点,只有在碎片的时间,才能干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比如说我在坐地铁的时候百无聊赖,或者我在会场,听上面几个人讲的没有什么意思,我在下面做一些其他的事,这个碎片的时间才是我最愿意做的事情,所以我能够自由支配做我最喜欢的事情。在这个情况下就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在这种微生活状态下怎么实现电子商务的交往?也就是说我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样能够方便的获得我想购买商品的一些资料。这个可能就必须跟你的手机,或者一些Pad类的平板电脑联系。比如我在坐地铁的时候看到有一个条码,我拍照一下,它的一些商品的信息马上就传到我的手机里面,我根据我的选择马上确定,马上手机支付,整个在坐地铁的过程当中就了解到我这个产品,或者说就完成了整个产品购物的流程,对我来说这就是我最实实在在的用户。基于手机端,包括凡客我也曾经体验过,每天早晨8点左右,通过手机客户端有一个秒杀的活动,也充分发挥了利用手机小屏幕这个特点实现一定电子商务化的需求。我理解未来大家只有在这种轻松的,碎片化的时间状态下,才把自己的爱好显示出来,从而达到某种产品的交易。
关于社会化的特点,现在因为中国传统上都是你骗我,我骗你,并没有一个诚信,所以未来电子商务其实就是口碑,也就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手段,让我了解,比如我关注的这些朋友,哪怕今天我在这个会场认识了很多朋友,比如我们不是很熟,甚至没有电话,但是我知道在微博上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我非常信任他们。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他能够给我推荐某种产品,或者给予一定的评价,完全有可能影响我对这个电子商务的这种感觉。所以我认为未来电子商务的展现,能够抓住这个时间段,体现用户的需求的话将会是发展的趋势。所以手机或者移动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的有机结合,将会短平快的解决一些问题。
梁东生:前面说到阿里巴巴是一个电子商务,跟现在社交化平台做商务的不一样,它是一个店面,这个客户是看不到的。你做了之后,有纪录的可能会有了解,但是这些人在哪里?当然你希望他一旦买了之后不知道他在哪里。这个微博等于是开了一个户,开了一个家。虽然说这个信息是有限的,比如说他开了一个微博,我就可以了解他,他发了信的话,对于他很多的信息可以了解。这样的话就是等于你抓住了客户,所以这个变化和影响是很大的。会不会一定对阿里巴巴产生影响?可以并存。
包研:可不可以理解,阿里巴巴的工作人员会更好的了解客户全方位的信息,包括他的兴趣爱好,包括他的一些生活的作息,包括一些工作的背景等等。
梁东生:现在是不行的,现在的客户可能会有些信息,但是那些潜在的客户不知道。但是如果他要做社交化的网络电子商务,有这样一些信息他可以了解。比如说我们会注册很多的信息,还有可能在微博上会有很多的发言,这些发言可以去进行分析,这中间会有很多的信息。
唐兴通:我补充两句,有两条路,一个是现在的社交网络平台做电商,新浪、微博、开心、人人做电商,另外一个就是电商平台加社交网络功能。现在淘宝做的就是电商的平台加社交网络功能,但是基于交易的社交网络它的关系,它中间的弱链接、强链接的关系,现在淘宝的淘江湖做的是选择意见领袖,就是说你买了什么东西,记录这一块做一个垂直行业的某些探讨,这是淘江湖。我们也知道,在Facebook有一个项目,就是在新浪微博上开淘宝店,新浪微博是平台,现在在美国开始做了,新浪也正在推。因为淘宝的卖家是不管你在哪里,只要你有人气,就把电子商务的店搬到微博上来,这是新浪他们一直在基于这一方面社交网络平台做电商。其实从我个人的感情来说,我认为社交网络平台做电商更符合和谐社会,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的,不仅仅是购物。但是淘宝的淘江湖是基于购物来做的SNS的话,不能他做成一个社高平台。
包研:我感觉如果你跟这个人总是在谈生意的话,这个生意可能会做不下去。但是你如果跟他谈生意的过程当中还跟他谈怎么去养生,怎么去饮茶和健身,这个生意可能会持续的更久。
梁东生:我也同意他的观点,基于社交平台做电子商务的话更加跟现实的生活贴近,所以这个是更加的会成立。
包研:有一个挑战,还是一个所有关注电子商务的人最大的问题,就是诚信的问题。我和一个半生不熟的人做生意都可能很谨慎,更何况是一个陌生人,哪怕他是我的粉丝,或者我是他的粉丝,比如说他看了一本书,他觉得不错,自己手头可能有十本书他没有用,想分享出去,我可能把钱打过去,这个对于每个人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各位怎么去看待这个?就是基于社交网络的电子商务这个诚信的问题,其实阿里巴巴淘宝也是在做,最大的工作就是解决商家和购物者之间的诚信问题,是信息的互信的问题,怎么来解决?怎么让他相信我这个东西是真实的,我这个人是真实的,怎么能够快速的建立诚信的关系。
林伟:其实我觉得诚信的关系本身是有很多技术含量的。其实没有办法通过一个所谓的社交网络一次性的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其实看到淘宝是用所谓的信誉差评、好评,为什么第一个先建了这个东西?因为在网上可能人互相的信赖是第一步的,因为大家都觉得互联网我也见不着你,你也见不着我,是不靠谱的,所以建立了这么一个机制。我们今天会发现,微博大部分的时间这个人都是真的,比如说还要加V什么的,其实解决的并不是卖商品的信誉度问题,而是说你说的话,你这个人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值得信赖的。
其实在这个部分,社交网络对于电子商务而言,特别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而言,实际上他给企业提供了一种柔性外交的这么一种功能,就是消费者对你的了解越多,层面越立体,他会对你的信任度会越高,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核心的。前几天他们讲微博不要乱说乱动,我说为什么?他们说VC都在看着呢,只要上了微博的VC,他一定会去查你过去的一段时间都说了什么。因为一个人一般会在某一个时段做表演,但是在一个长久的时段很难做表演。因为人的逻辑性,就是你撒一个谎,要用一百个谎去遮盖,除非你一直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社交网络提供了一种互相的深度了解的渠道,特别是作为公众性的公司,或者是公众性的人物。我认为作为一个草根而引,其实更多的是想了解所谓公众的,比如说他想去了解姚晨,他想去了解他感兴趣的东西。我觉得社交网络最重要的就是提供了一种深度的,了解你的一种工具,让你没有办法老是处于一种表演的状态。微博的这种所谓社交的东西,会让企业在有一段时间之内必须要好好的表现自己,要一直好好的表现自己,要不断的去调整。我们前一段时间看到美国猎杀中国的股票,原因就是信息的不透明,就是因为资本市场或者本身的消费者对于这个企业是不了解的。基本上都是听某一个中间人在忽悠,说这个也很棒,那个也很棒。但是你发现社交网络,如果你这个企业,比如说像我们这样的企业是从社交网络起来的时候,会从很多的方面开始了解你,起码他会成为最终完全了解你和认识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就是原来他不是一个评价的工具,今天这种所谓的社交网络已经成为消费者也好,用户也好评价你的一个工具之一了,这就很可怕了。原来说这个企业不行为什么?他上了焦点访谈,大家都觉得这个企业肯定不诚信,但是今天你要在社交网络,在微博里面或者怎样,人家说你不好的时候,其实有的时候比那个差评还糟心,所以它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了。所以怎么去解决一下子让别人信任的问题,首先要做好你自己,这是关键的。
包研:我感觉一下子淘宝从一个封闭的公司,变成一个在公众的所有的竞争对手,客户和供应商下面的一个公司,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做评价,可以看到任何人的评价,这个对他来讲挑战是很大的。
段斌:我觉得可能分开讲比较好,包括交易诚信和交流诚信,本身在电商平台上涉及到支付,涉及到物流,涉及到仓储,所以这一块是传统电商擅长的。在他的这个平台上建立的这种诚信,淘宝最典型的就是打星,或者钻什么的,这属于交易诚信,这个授信基本上是积累在真实的商业环境下,真的付钱了,人家的满意度上是基于这个上面,是跟消费者和受益者之间有强强互联的关系。像跟社交网络结合起来,社交网络的诚信更多的是一种交流诚信,就是我的人品怎么样,我的心情怎么样,甚至有时候我发一个牢骚可能就把诚信打了折扣,如果某一天不小心说了一句脏话,可能在别人心目当中就打了折扣了。反映到电子商务的这种作用我觉得影响可能不是特别大,但是如果在社交网络上,其实刚才唐老师讲的那个其实是非常好的,就是电商到底是电子商务公司加自己的社交平台来做,还是说我是做社交平台的公司再去做电子商务,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途径。所以如果这两个途径去看的话,他们搭建的诚信机制肯定是不一样的。
梁东生:我比较同意段老师的说法,就是交易诚信或者交流诚信是需要考虑的。还有就是无论交易还是交流比较好,特别是交易的话,商业模式的不同,诚信机制的建立也是不同的。现在这个商业模式究竟有几种?都怎么做,现在可能首先需要考虑,不同的商业模式是不同的。在微博上这个商业模式跟淘宝的那种模式应该是不同的,当然也可以借用过来,但是肯定不是唯一的。所以可选择的,比如说在微博上你这个商业模式大概有几种,不同的东西可能诚信的设计机制应该是不同的。
包研:解决了诚信问题,包括支付问题,包括物流问题和采购问题之后,我们其实今天的话题主要还是关注在社交网络如何跟电子商务结合。您觉得怎么能够一下子有一个爆发,比如我是人人,我怎么在这上面做生意?拉近社交进来,怎么一下子让营业额从5位数到6位数?有一个爆发的关键点。
梁东生:首先还是刚才说的,就是这个商业模式。就是怎么在微博上,或者在其他的社交网络上做生意的方式怎么样,这个模式里面可能有不同的东西。比如说怎么做广告,当然从线下的商业模式,比如说做生意可能有渠道,但是在线上主要的核心其实还是信息的问题。这个信息可能有广告,有品牌,另外可能还有推销的一些东西等等。我究竟在微博上面应该怎么样做?其次才是怎么相信的问题。比如说广告我怎么相信?还有其他一些东西。比如说广告这个信息怎么做才让人相信?背后可以和交流的诚信集合起来。另外企业在这里做广告有一些什么样的方式?比如说现在官方的一个微博,还有一些个人的微博,比如企业当中CEO、经理和销售人员的微博,可能这种模式将来还要探讨。
包研:我有一个体会,比如很多女士,比如今天看了《建党伟业》或者《加勒比海盗》觉得非常好,分享几张照片谈谈感受。如果在边上有一个在线订票的按纽或者支付的按纽,直接一点这个票就可以电子支付或者就可以订了,这种模式是不是会在微博上发展起来?
梁东生:我同意这个观点,现在微博的这种模式,如果要往电子商务走的话,整个框架体系的设计就像你说的要重新设计。这个是可以考虑的问题,比如说设置一些按钮,做一些链接或者什么,都可以考虑。
段斌:我理解社交网络对电商的影响就是一个环节,在前端的环节。真正在后面的比较重的那些东西,其实微博对于他们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基于营销方面说白了就是传播,传播恰恰是营销网络对擅长的,而且也是最有特色的地方。这两个东西其实倒不用说特别去计较该怎么结合,最简单的,你自己如果有10万个粉丝,先在100万粉丝的帐号上发一条广告是几千块钱,这就是很好的证明。带来的可能就是被发广告的商家能获利,他自己也能获利,这个其实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讲,反而把电商的范围更扩大了。发广告的人是引入的传播者,这个传播者也能获利,在电商这个环节里面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人受益。
包研:就相当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电子商务的广告商。
段斌:对,就是你参与到这个流程点来。
包研:有没有其他的方式,比如说参与到其他的流程,我对社交网络的理解就是人和人之间的分享和沟通,人对好的产品的体会,第一时间分享出去,是有这种欲望的。可能大家买不买,用不用都跟我没关系,但是我很希望告诉你我真实的感受,这种真实的感受比设计出来的广告词和特定的明星代言更有穿透力和杀伤力。
段斌:这个是肯定的,其实就是营销效果的不同。
林伟:我不完全同意。我觉得微博其实依然是一个比较弱的营销手段,其实根本无法代替广告,也根本无法代替所谓的几颗星,这是根本无法代替的事情。你在所谓的社交网络里面做了再好的传播,你做了再强的,比如说前一段时间凡客发了一个黄晓明的视频,据说很多人在传。如果没有黄晓明的话,你觉得谁会传?有什么兴趣转吗?所以我觉得社交网络依然是一个比较弱的营销手段,而更强的营销,我一直不认为仅仅是一个社交网络就可以解决所谓的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诚信问题,即便是解决了,也是我们讲的小案例,就是一个个体的解决,根本不能解决大量复制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这种社交网络,其实在整个营销或者运营的环节里面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只是说有的时候在很多重的营销手段都已经使用过了以后,有可能会通过社交网络再爆发出另外一个点,仅此而已。所以我觉得它其实很普通,就是我们经过了10年互联网以后集中一个工具而已,我是这么理解的。今天大家讨论在社交网络怎么做,如果一个社交网络,我们一天到晚在上面做生意的话不叫社交网络,是生意网络,也没有什么意思。
毕朝晖:我有点不同的看法,实际上我理解所谓的社交网络型电商并不一定要在微博或者是开心网做。而是要把这种社交的理念或者精髓融入到现在传统的电子商务的氛围之中。至于是不是用微博、开心或者Qzone也好都是其次的。关键就是怎么样通过这种熟人以及所谓的六度空间,或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达到对整个诚信的体制或者是对这种营销的方式能够快速的扩大这么一种方式。在中国这种关系型社会,在目前的诚信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以后基于这种小圈子或者朋友圈子的推荐,将会越来越发展,不同的就是看各家SNS平台的胸怀、开放能力以及所谓的帐号互通,或者ID登录,比如说淘宝的能力,甚至淘宝在它以后评价的体系当中能不能引入微博的功能,或者这个群对这个产品和商品有一定的评价来引导,在这方面的作用,需要社会化共同的工具配合,达到彼此的目的。关键是大家有没有一个心态,让大家轻松的介入到闭环不同流程的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
梁东生:社交网络是什么东西,我们需要搞明白了,这样的话才能知道这个东西给我们带来什么价值,有这个可能,不见得一定要做。
问:团购有一个名字是社会化媒体,千橡自己也做团购,做了糯米网,现在也是第六和第七,但是也没有特别好。千橡也在想,怎么能够把生意做到社会化网络里面,是不是现在还没有一种特别好的东西,能把单纯的生意和社交网络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大家都是在做一种尝试或者是方兴未艾的东西,他们都在做探索,现在是在探索阶段。各位嘉宾认为将来这种产品,在你们心目当中的产品应该是什么样的?能够把生意和社会化网络非常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段斌:这个我如果知道了,我觉得就是下一个马化腾了。本身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在电商是先起来,社会化网络是后来在国内才起来,在做店商之前,他其实是找到很多方式去做营销,我还是有一个观点澄清一下,社交网络对电商的影响只是在他的营销环节,后面所有的环节社交网络都是没办法去影响的。也就是说,他唯一能够影响电商的,可能就是我把我的东西,或者我把我的广告传得更远一些,让更多的人相信,让看的人里面转换率更高一些,这个是社交网络能够最有效解决的一个问题。
至于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一个产品,因为本身现在的社交网络形成的一个氛围都是以娱乐为主,这个现在数据是显示这样的。从娱乐到消费,到买单,这中间本身就是有很大的一个转化率的。所以这个也可能是糯米或者他们做的,目前来看效果不是特别好的原因。但是有一个是比较好的案例,大众点评做得非常不错,我们也可以把大众点评理解成一个社交网络,互动性可能差一些,但是基本的数据,对于影响消费者产品消费的动作是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毕朝晖:我试过几次团购,但是现在也没有什么兴趣了,我一直认为团购这个产品根本就不是一个互联网典型的产品。为什么?因为互联网人们通常说它是一个长尾的爱好,因为大家都在平等。但是这种长尾需要小规模的团购或者是几个人就能凑起来一个团,或者我们今天大家围着这个屋子里面这么十几个人能够有一个什么需求,产生一种购买的欲望。而那种集中起来成百上千人来进行团购,大家只不过是图这个价格便宜,至于之间能不能达成我们之间成为朋友,或者对这个品牌有什么归属感,我认为这个功能很弱。所以基于此我想,未来的团购可能也跟微博一样,要发展成微团或者微区。比如我今天在签到,碰见这个大厦我突然对这几个产品感兴趣,也发现我周围有五个人,我们几个人一联系,我们五个人凑一个团,打一个8折,马上跟你这个商家来联系能不能行,行的话我就买。至于说我没事干,整天这么多团购网站,挨个找再凑一个团不是一个前提,不符合互联网非常个性化需求的特点。所以将来谁能够基于LBS或者是基于兴趣开发一种小规模的团购,哪怕10个人组成一个团的话,这种作用应该很大,积少成多,几千个小的团购加在一起也可能是一个大的。
问:各位嘉宾,我的问题就是,刚才说社交和电商,我想问一下电商是不是一定要是产品的商务,如果说作为一个知识交换或者是人脉交换,或者说是做一个项目的平台或者是一个天使的投资平台,通过社交网络来集合项目,集合人才,吸引更多的资金方来加入这样一个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可行。
唐兴通:有很多企业都有梦想,也想自己做SNS,这种梦想是很好的,但是不能是现实的。我给很多企业的建议就是借别人社交网络平台,形成自己的小圈子。我们从投资人,从互联网,从移动互联网,我们可以在新浪微博,可以在开心网上,如果说自己非要建立一个像投资界或者是美国的那种,要建这样一个网络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很多中小型项目,根本不要考虑想做。因为这种投入产出比,这种商业模式,我建议去孕育一个很好的帐户,或者孕育一个在新浪微博上的群,玩得很开心,把整个上下游都串起来了,其实没有必须建立一个网站。借别人的平台,我认为互联网未来就有两个盈利的方向,第一个是自己做平台聚人气,第二个是做其他的商业应用,借用别人的平台,这就是思考的模式。如果你有足够强大的资源和能力,你可以做一个行业的平台和人气,如果没有,去借用别人的平台做APP,做开发应用,这是我给你的建议。
问:我是巧购网的李果,我今天主要想问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电子商务和社交化的结合问题,关于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是一个做电子商务的平台,说实话我们在内部已经想过很久这个问题了,最后我们的结论就是说,跟段斌老师的想法可能是差不多的,社交化可能只能是电子商务的其中一种推广手段,它们两个之间实际上是并没有结合的。主要是有两大原因,第一个就是网站的定位问题,一个公司一个企业的定位问题,你到底这个网站比如说百货大楼,比如说沃尔玛定位就是卖东西的,你如果在沃尔玛里面去开酒吧,现在很多老是跳出一些让你购买东西的信息,有些人就是不想看到那些信息,所以这是他们两个之间结合所产生的问题。是关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定位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一个社交化的网站还包含电子商务,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关于消费者本身的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去分析一下自己,我们买过这么多的东西,到底有多少东西是朋友推荐的我们买的,其实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最结合的关键点就是在推荐和分享这个点上面,但是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有多少人我们购买东西到底是别人推荐给我买的?比如我买袜子可能会到维棉上买,我买衣服可能会到凡客上去买。到底这种东西,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不能结合,这种观点不知道各位嘉宾是怎么认识的。
梁东生:这个结合的话,首先就像你说的,跟这个平台有关系,一个是大的平台的性质,还有目前这个平台功能的设计,如果说要开拓新的电子商务的功能,只有在平台改进的基础上你才能做到。在目前的情况下能做的是受制于目前的限制,在目前的框架体系下大概能做的东西是什么。
唐兴通:千万不要怀疑社会化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谁怀疑,三年以后你就知道受到的惩罚。
段斌:应该看到社交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局限性,但是要结合,不要一棍子打死。
林伟:电商和社交网络的结合,就像你和你太太的关系一样,你当时向她发起攻势的时候一定不是只说甜蜜的话,一定还要送东西,还要有其他的手段。但是你不能只说甜蜜的话娶不到你老婆,你如果不说的话,她肯定也很不爽。所以刚才唐老师讲,如果今天你还不会用社交网络与你的消费群体进行一个沟通的话,你可能就Out了,因为你在三年后,人家发现你连这个最先进的沟通方式都不会,你做的这个生意到底是一个新的生意还是一个老的生意?比如今天我们说很多传统企业都还不会用所谓的微博去与消费者做沟通,因为所谓的生意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与消费者沟通,与合作伙伴沟通。今天有这么一个新的沟通工具,如果你不会的话,就像我们前几年说,如果你没有QQ,或者你没有MSN,你一定会遭到鄙视,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但是你说QQ和MSN到底帮你做了什么?我觉得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现在的这个社会当中,同时你也在未来当中。如果你不用的话,有一个结论说电子商务和社交网络没关系的话,你既不在现在,也不在未来了。
毕朝晖:实际上你刚才说的这个意思,就是因为受了别人的推荐,只不过你没有记住而已。就是说根据这种朋友之间的推荐,你才能去各种网站买东西。对于我本人来说,以前我不知道有维棉这个网站,今天参加了这个论坛以后,我听说这个产品还不错,我完全有可能今天晚上回去就试一试,给我老婆推荐一下,这就是通过社交网络你告诉我的,我才会试,否则的话我不知道,我也不可能到网上去搜。人在社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段斌:跳出来讲这个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也就有消费,哪儿有人呢?社交网络。
包研:谢谢大家,感谢台上的几位嘉宾,谢谢大家的参与!
现场嘉宾互动:大碰撞:中国社交网络走向何方:来宾互动(实录一)
主题讨论一: 社交网络元素大碰撞:个人、企业与社交网络
主题讨论二: 社交商务篇:社交网络与LBS
主题讨论三: 社交商务篇:社交网络与开放平台、游戏
主题讨论四: 社交商务篇:社交网络与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