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清华|思想库报告326


编辑手记

    清华大学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这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毁誉争锋:如何看待“真维斯楼”背后的捐赠逻辑?傅蔚冈指出了以私人名义捐赠和以公司名义捐赠的区别和结果,分析其背后不同的制度差异;李华芳则分析了现下主要的反对声音,并予以一一反驳,认为清华的“真维斯楼”是一个公益领域的不错探索;唐学鹏认为冠名的过程不仅是商业的,也是语词寻找合适的广泛民间认知的过程,“真维斯大楼”事件并不是说高校冠名商业化是不对的,而是命名上是欠妥的。

     由捐赠再讨论慈善的另一个方面,应该如何看待奢侈的慈善?以“全球大派对”(The Global Party)慈善晚宴为例,奢侈与慈善并不对立,这种跨界整合的公益慈善活动,实际上触及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如何让相关利益各方都能从一个活动中获得想要的好处,同时为慈善事业出一份力。

     近期各地罕见的干旱让“三峡工程”进一步成为关注焦点,三峡工程从讨论到开工,争议颇多,功过目前尚未到盖棺论定时候,猝下结论无疑是对于自然以及科学的缺乏敬畏。进一步看,当前的争论与其说是纠结于三峡工程的结果,不如说释放了公众对重大公共政策形成机制的压抑。

     食品也是一种商品,从经济角度来分析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拖拽效应”造成的价格支付不足集中于跨界食品,而垄断性要素及行政权力对基层食品生产者的压榨,则造成实际上的国内食物价格整体支付不足,导致普遍性的伪劣食品泛滥。近年来随着贫富分化,“拖拽效应”加剧;经济集中增大,各种垄断性要素扑向市场夺取利润;公民权益不足导致公民维权成本高昂,同时也使得作为监管的公共品供给不足——上述因素共同导致了食品安全的恶化。

     什么是投资泡沫?为什么泡沫会膨胀,泡沫是否理性?诸如LinkedIn和Facebook等社交网络企业的目前估值是不是一个泡沫现象?波斯纳对此逐一进行了解答。

     欢迎各位订阅者登录思想库博客think.sifl.org发表评论,与更多人分享观点。

目 录

公益慈善、公民社会

拍卖清华

“真维斯楼”背后的捐赠逻辑

真维斯大楼的命名认知失败

奢侈的慈善

三峡工程为何令我们纠结

食品安全

对中国食品安全危机的经济解读

网络科技、经济与金融

社交网络存在泡沫吗?

     《思想库报告》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出品的一份公益性电子刊物,以国际智库之思想,关照中国改革之现实。长期聚焦于中国公共政策的各个领域,采用跨学科研究的视角,为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决策者提供了大量智识,成为与中国共同成长的思想力量。更多内容请登录思想库独立博客think.sifl.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