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新闻网》一篇题为《山西河北宣判“三聚氰胺奶粉”案件 14人获刑》的文章,让我们再次看到河北省在处理“三聚氰胺毒奶粉”过程中,对制造有毒食品犯罪分子的宽容。
从山西处理该案件的情况看,齐卫钢卖给李宝生11.31吨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李宝用这批奶粉添加到个其他奶粉中去,该两人均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再看看河北方面。赵春峰将“三鹿奶粉事件”后苏占峰被客户退回的23.425吨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更换包装后予以销售。赵春峰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37.42万元;被告人苏占峰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25.94万元。
山西的制毒贩毒分子,涉案11.31吨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而河北制毒贩毒分子,涉案23.425吨三聚氰胺超标的奶粉,河北是山西的2倍多,可河北的量刑却比山西的轻得多。
想象两年前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河北省对制毒分子也是网开一面。
看样子,河北已成制造有毒食品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