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作文》节选
写文章犹如制造产品,应当力求精益求精,如果我们不想做一个骗子,不想以假冒伪劣商品骗人钱财,就必须以最好的产品奉献社会。既然我们自己是那样的不喜欢伪劣商品,为何我们自己又这等轻率地将许多并不成熟的产品奉送给别人呢?许多时候,我们只要稍微用点心,就可以消除产品的多个缺陷,这种好事又何乐而不为呢?如果你制造的是象卫星火箭一类的高精尖产品,那就更应力求精益求精,一个微小的缺陷就可能造成巨大的遗憾。许多时候精品与伪劣产品并不相差很远,有时就是一个小小的瑕疵,就使火箭升不了空,使产品实现不了价值甚至成为负价值。所以,有了好的原料也不必急于把菜端上来,必须对原料进行精选、补充和科学搭配。然后还须精心烹调,务必使之既好吃又好看,既有营养又美味可口。
现在市场上缺的不是产品而是精品,产品早已过剩了,能不生产则尽量不生产,精品则不然,人人都在企盼着呢!值得一说的是市面上有些产品质地非常好,只是制作工艺上略嫌粗糙了一些,实在可惜。
论文的好坏主要看什么?主要看作者对所研究的问题在认识上是否系统、全面、深刻,是否真正把握了事物的存在状态及运行规律,是否揭示了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其次才是文章的表述清新与活泼。至于语言风格只影响阅读效果,不影响文章的理论意义。最忌把重点放在引经据典和辞藻的浮华上而忽视对事物真实状态的认真研究,观点片面甚至错误而数据事例和官话套话堆砌,都是只重表象不看本质,这是最糟糕的。事物的本质既不是简单的现象概述,也不是机械的事例汇总,更不是一组漂亮的官话排比句,只懂得收集事物的现象片段,或只懂得形式逻辑不懂得辩证思维的人要想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是困难的。我们说物理书好,好在那里?好就好在它用一组组公式,系统反映了客观世界里许多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我们说毛主席的著作写的好,它好在那里呢?好就好在它系统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逻辑,中国革命战争的逻辑,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逻辑,而不是它里面有多少难得的数据,有多少新奇的罕见事例,更不是它收集了多少大话套话漂亮话。所以,当你读懂了物理学以后,你会有一种茅塞顿开的快感,当你读懂了毛主席著作后更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
许多人在做理论性文章时,不知道把主要精力放在那里,不知道怎样去保证文章的质量。不少人认为,好的文章就是那些故事曲折生动,事例新鲜有趣,辞藻华丽流畅,佳句朗朗爽口, 或是列举数据繁多,逻辑形式漂亮,名人套话充斥等等。其实,理论文章的好坏主要不在形式而在内容,在于文章能否以最通俗最一般的常识去暴露事物最普遍最深刻的本质,在于作者对客观事物的独特结构(组成事物的全部因子以及这些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结方式等)、所处环境以及必然由此决定的运动规律的全面认知和把握。语言清新流畅,故事生动有趣,数据详实充分,这些东西虽然也是重要的,但若不能在最全面的视角和最深刻的层面上暴露事物的本质,就只能是现象罗列,数据摆设,辞藻堆砌。即使是文学作品,如果不能对暴露事物的本质有任何帮助,也是毫无意义的片断再现或过程杜撰。如果说文人们花大量时间写这类作品还可以逗人取乐,那么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制造这样的思想垃圾意义何在?所以,写文章的时候必须注意,说话要说对人们有益的话,做事要做对人们有益的事。没有抓住事物关键本质的话就是废话,做这样的理论文章就是在制造垃圾。
初学写作的人总是将注意力放在文章观点的正统性、列举事例的典型性、语言辞藻的华丽性方面,关心的重点是名人们在这个问题上说了些什么,怎样把名人的相关名言和自己似是而非的理解揉合起来,而思想家和理论家们写文章所着重考虑和关心的是事物本身真实存在状态及其自身的运动规律,至于用什么事例去说明其存在状态和运行规律,原则上讲是越简单越通俗越合乎常识就越好。
也有一些人喜欢将理论性文章写得大家都看不懂,以为这样的文章才是有水平的。事实上,任何深刻的事理都是可以用最简单最通俗的常识来说明的,就看你有没有这种能力。经验告诉我们,真正有说服力的论据并不是某些名人的名言,也不是事物在某个时段所表现出来的片断数据,而是那些被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反复证明了的最可信赖的生活常识。一般地说,只要我们自己真正透彻理解了的东西,大多都是可以用十分贴切的普通常识来描述的,除非是存心想故弄玄虚,或者自己本身就似懂非懂一知半解,完全不具备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能力,否则,一般行文应尽量不去使用艰涩的词汇、艰涩的句子和普通大众不易读懂的高等数学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