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1


    1276313

    

 

 

皖南    邹蓝

车过景德镇,凌晨5点多。我从卧铺上翻身下来,到站台上走了几步,算是对这个城市厚重的国技瓷文化表示一下敬意。唐宋和之后中国生产力有相当发展,商业流通开始增加,但依然靠水路,有舟楫之利和商品流通之需而形成四大商埠,有景德镇、汉口镇,佛山镇和朱仙镇。可惜到现代,位于开封府的朱仙镇,后来黄河流域多次淤塞,加上从扬州到洛阳的原大运河因为朱元璋的儿子夺位定都在北京而改道向北而失去了航运码头地位。天下四镇现在只剩下其三。汉口依然是商埠,佛山和景德镇虽然有多元化的经济发展,依然以传统技艺陶瓷业而著称。

待天色大白,列车穿行在赣北皖南的丘陵地带。绿意盎然的丘陵间,蜿蜒着小溪河流。水面上浮动着飘渺的雾气。我脑子里油然跳出了苏联卫国战争时的歌曲“喀秋莎”: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大地与水流的温度差,在这乍暖还寒的时节,使得水面在清晨蒸腾起水气,冷凝在清寒的空气中而形成飘渺的雾霭而颇有诗意。

这次上路,我采取的是blind date方法,就是不带地图,不查资料,让眼睛跟着感觉走,让感觉跟着列车走。以往都是出门前把线路和经过的地方弄清。这次过了鹰潭后列车穿行过的地名顺序,我没有刻意弄明白。旅行结束后看地图,原来那里是九江下辖的浮梁县,与安徽皖南的祁门县接壤。祁门以红茶著称于世,不过我之前真不知道祁门与老表紧挨着,是江西进入皖南的门户。

江西,元代地名为江南西道,缩成江西二字。因此其北部文化与皖南同属江南而出自一源。风土与皖南同那是在情理中的。

列车在祁门县城穿越时,感觉到这个县城,没有文化上假洋鬼子的捯饬,建筑风格依然是中国传统占上风。

然后到了屯溪,现在称为黄山。这是老徽州的门户。可惜徽州这个浓缩了凝重文化和历史的地名,居然为了旅游和经济利益而被如同破鞋一样给扔了。

我鄙视那些为了点眼前经济利益而拍板胡折腾更改地名的人。襄阳和樊城,合成襄樊,现在又要恢复襄阳这个老地名。这还算有点合理。不过费用巨大。而且既然今日,何必当初不仔细斟酌?思茅变普洱,而普洱县则被剥夺了原名而只能改称宁洱。2000多年的地名灌县变都江堰也是胡扯。至于张家界将什么什么山因为美国阿凡提电影而上杆子改名哈利路亚山,更是无耻之尤。因为这不仅是为了利益,更愚蠢到用西方宗教概念来强奸中国文化历史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