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急着给3.5万亿元GDP水份打圆场
杨于泽
有记者3日查看国家统计局摆放在“两会”新闻中心的统计信息资料,发现31个省市区去年的GDP之和为43.2738万亿元,超出已公布全国GDP总量近3.5万亿元。有专家受访认为,各地有重复计算大公司经营收入的问题。凭空多出3.5万亿元GDP,似乎在所难免,可以理解。
各省GDP之和大于全国GDP总量,有违公众常识,人们很自然就联想到GDP注水、数字造假、政府公信力之类的问题。这是一个老毛病,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曾介绍,“这种现象从2001年至今一直没有改变”,而且差距呈逐年扩大趋势。现在数据差异高达3.5万亿元,已经成天文数字了。
按照国家统计局先前的说法,有“五大原因”造成统计数据差异,包括各地重复计算大公司增加值、GDP核算的价格差异、国家可能忽略某些社区服务、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界限模糊、虚报浮夸。按照这套说法,各省GDP之和多过全国GDP总量简直是必然的,从而是合理的。虽然不否认统计注水的存在,但有关部门想到的更多的是数据差异的合理之处,相当于是在为凭空多出的GDP辩护。
数据差异有“五大理由”支撑,但如果诚心想消除过大的差异,其实不难。《统计法》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统计标准,保障统计调查采用的指标涵义、计算方法、分类目录、调查表式和统计编码等标准化。有了统一的统计标准,所谓各地重复计算的问题,就基本上可以避免。比如2001年各地重复计算了大公司增加值,有关部门发现了,可以让他们从此不重复。四川、湖南民工到沿海打工挣了钱,有关部门可以提个醒,让四川、湖南避免计入本省GDP。
奈何十年过去,到现在不仅重复计算没改,而且重复计算越来越多?以当下“官情世故”揣摩,所谓重复计算只是一种台面上的说法,实质还是各地在给GDP注水,以壮声威,以显政绩。
从GDP注水达到天文数字,我们可以推知,所谓弱化对官员的GDP考核,实际上是说到了、未做到。各地还是在那里比GDP,比年增长率。在攀比心理作用下,各地所定增长指标越来越高,完成的增长率也越来越惊天动地:增长12%已经不稀奇,增长超过17%的省份,已有好几个。高增长需要高投入,于是各地求助于高地价、高房价,居民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
挤掉各地GDP数据的水份,意义重大,切关民生幸福。GDP数据注水是违法行为,也有损政府公信力。挤掉水份,可以排除假数字对各地的误导,减轻各地的增长压力,使他们更多地关注民生幸福。
这事对国家统计局不难,关键无非是把统计标准定周详,消除歧异,避免重复统计。剩下的就是明知故犯,把重复统计当成给GDP注水的借口和方法。统计局如果拿他们没办法,可以交给国务院处理。事情不就结了?
别急着给3.5万亿元GDP水份打圆场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