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颗朴实的平常心看价格(9)——货币政策与价格
同样的房子,在通货膨胀前购买与通货膨胀后购买价格是不一样的;在持续的通胀政策预期下购房,与在持续的通缩政策预期下购房,其价格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在高存贷利率政策下购房,与在低存贷利率政策下购房,同样的房子其价格同样是有很大的不同的。纸币的含金量变化(或称含权量)以及纸币的借贷成本的变化对市场交易价格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同样的手机,以美元购买与用日元购买价格是不一样的,在汇率调整前购买与在汇率调整后购买,价格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同一块宅地,以上好的千足银元购买与用较次的银元购买价格是不一样的,可见,无论是纸币还是硬通货,由于其含金量或含权量的不同,必然影响到其市场交换能力及相应价格。
由于每个国家的货币含金量(或含权量)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变化而经常变化的。特别是在信用纸币时代,基础货币的投放数量对有些政府来说较具随意性,并且其含金量的变化对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影响也是极不相同的,因而常常被一些社会强权们用来为自己谋得利,无论纸币的过多投放还是投放不足,都会极大地影响单位货币的市场购买力,从而影响到相应市场上各种商品的价格,特别是稀缺资源类商品的价格。在保持中性的货币政策时期,纸币的含权量基本不变,商品价格随自然力做工(即自动化生产)比重的增高而逐渐降低,或者随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而自然波动。但在货币政策宽松时期,即使是积压过剩的产品,由于货币投放过多,其价格也可能不跌反涨,这种上涨又导致人们对手中所持有的纸币产生一种强烈的保值需求,从而导致人们对一些资源、半资源类商品产生巨大的虚拟性(投机性)需求,这种需求的扩大又促使资源、半资源类商品供求关系的进一步失衡,从而助推物价的进一步上涨,这就是大家所看到的通胀货币政策下的房地产市场。
所谓“宽松的货币政策”,它的另一种表述即为“通货膨胀政策”,意即持续地加大纸币投放数量和规模,同时降低存款利率,这两个政策通常总是同时配合使用的。通胀政策相当于股票增发,结果是“每股净资产”被摊薄。但股票增发,通常要按所有股东的持股数量和增发比例普遍送股,每个股东的资产不因增发而受损;而加大纸币的投放却从不按每个人所持纸币的数量和“增发”比例“送钱”,只是直接摊薄社会公众持币人的购买力,同时推高绝大多数商品或资产的价格,让所有置产置业的“企业家”和投机客坐享物价飙升之利。所以说它是一个偏袒(尽管政府出台此类政策的本意多是出于救助企业度过危机之目的)资产者的政策。这个政策的另一功效是迫使普通民众为求得货币保值提前购买暂时并不需要的商品,为“企业家”的盲目投资和过剩生产买单,直接将“企业家”的在组织生产方面因决策失误所带来的风险(大多是供给时间或速率与百姓的需求时间或速率不够吻合)转嫁给普通民众。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如果连续实施高通胀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不仅能使各种资源性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就是一些已经严重供过于求的竞争性产品也会有所上涨,如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有人粗略统计2008年为1.64亿平米,空置率达26%,其价格不仅不跌,反而不断上涨,这就是货币政策所起的作用。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性商品,价格上涨之快更是极度疯狂的。
许多人都认为房价目前不断攀升的原因是供不应求,这是被一些利益集团的骗人舆论所迷惑。检验房地产市场供求状况的试金石是货币政策,只要国家持续实行中性的货币政策,即连续保持十年以上的零通胀政策,或将存款利率定位到与实际的(不是媒体公布的)通胀率大致相等的水平,即让人们的存款不再有被货币贬值掠夺之忧时,那时候的房价走势就能真实地反映房地产的供求关系了。十几年的零通胀意味着十几年物价稳定,十几年房子都不涨一分钱,而同期内的房子因自然折旧的损失也不下20%,试想还有谁炒房囤房?这时候虚拟的投机性的住房需求就自然消失了,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走势必将步入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的正轨。当今人们之所以不怕支付利息,不怕空置久放,不怕经年的折旧,不就是因为看到货币政策中长期将大幅贬值和存款利息超低乃至负利率的政策预期吗?众多的人们都把住房不只当成住房来对待,还把住房当成保值物品,当成期货、股票(房)等可用来炒作的东西,这就是持续的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大环境所做的好事,不是任何货币政策条件下都必然如此的。如果房屋价格的上升预期不存在,折旧却是明摆着的客观事实,那谁还买房子放那里空置?
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力,尤其表现在交易额和交易速率都最大且对政策反应速度最快最敏感的股票和期货市场上。无论是基础货币的投放,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还是存贷款利率的变化,只要政策面稍有风吹草动,市场就立刻翻云覆雨,股票和期货的价格对国家货币政策的反应敏感度可堪称是市场一绝。所以,打探国家宏观政策走向的内幕消息也是市场各方主力在这个市场上制胜的关键。机构和庄家也最懂得宏观政策与价格之间的相互联系,他们总是顺势而为,当宏观货币政策由紧转松比较有利于股市和期市发展时,就将自己的甚至借贷来的巨额货币追逐某一商品或股票,使其价格快速上升,反之,也就相反操作,这也是一些基金、机构之所以能够操纵价格的重要原因之一。风云变幻的货币政策在给市场制造大量的投机机会的同时,也造就了大批以投机为业的的专业投资机构和大批暴发户。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早已步入投机资本主义时代。
抓住货币政策的调整机会而发财,对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那是纯属偶然的事,但对某些人来说,这是必然的事情,再清廉的高层决策官员,只要在这个问题上稍微透露一丁点消息给机构主力,你就可以家财万贯了,不要以为制定这类政策的人们都是天使,他们并非都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