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为什么最近特别热衷“合资”


  最近,奇瑞汽车成为业内最夺人眼球的公司,原因就在于奇瑞成为最近中国汽车企业合资大潮中的主力军。奇瑞与捷豹路虎的合资,说要以合资自主品牌的方式推出;奇瑞与斯巴鲁的合资,甚至说要让合资公司悬挂奇瑞的标志;奇瑞与以色列量子集团的合资,终于推出“观致”,倒是让世人惊喜交加。

  奇瑞一度作为本土企业阵营中的旗手,与合资汽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分庭抗礼,而前些年奇瑞汽车在车展上庞大的参展阵容,至今还让人记忆犹新。

  但是,就是这样一家本土汽车企业的旗手,为什么今天却又放弃了自主之路,大步流星地走向了合资呢?

  是本土汽车企业的自主之路走不通了吗?

  本土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虽然早有红旗、上海,但是真正的慢慢崛起还应该从奇瑞与吉利进入汽车行业开始。经过十年多的发展,本土汽车品牌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渐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其发展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

  但是,奇瑞等自主品牌的本土汽车企业的发展也遭遇了“低端陷阱”,即品牌价值和形象一直不能获得有效的提升,在消费者眼里,外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差距总是存在,而且很大。尽管本土汽车企业的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消费者仍然不信任自主品牌的产品。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一方面说明顽固的品牌的认知,要获得改变必须有一个持续、长期的扭转过程,而这种扭转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就是品质,必须将品质做到最佳,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心,一点点积累起来,最终成功打造出世界级的汽车品牌;

  另一方面说明本土汽车企业的努力方向出现了扭曲。本土汽车企业一直将超越世界跨国公司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但是这种超越的路径,却设定了错误的时间周期。总是期望一下子就将外资品牌超越,违反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也使得本土汽车企业过于重视数量上的超越,过于重视规模上的发展,而忽视了内在品质与管理上的提升。

  数量与规模的壮大,是在短时期内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内在品质、管理、技术的突破却一定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因此,本土汽车企业发展到今天,就出现了一个反思的高潮。

  许多汽车企业也开始转变发展的模式和思路,开始提倡以内涵式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路径。

  这种转变是中国汽车产业在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之后再次前进的良好势头,但是,十多年的发展,许多汽车企业也陷入了资金困乏的境地。

  特别是当汽车市场增长速度出现大幅下滑以后,这种资金的困难就更加突出。

  然而,要转型,就更要投入,就更需要大量的资金补充。

  但是,对于奇瑞来说,上市融资一直是多年的梦想,但总是时机把握不好,每当奇瑞要启动IPO的时候,证券市场总会出现熊市的特征。

  被迫拖后上市融资的奇瑞汽车,作为一家地方国有企业 ,资金的来源当然还有很多,比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加入新的股东。

  这是所有汽车企业在面临资金困境的时候都能想到的办法。

  问题是,这些办法在今天遇到了很多问题。因为,银行贷款已经不再是那么容易,新的股东的加入也需要考虑更多利益方的纠葛。

  其实,还有一种资金获得补充的最好措施:那就是合资。

  中国汽车合资模式的提出,一个是基于发展壮大中国汽车产业的目的,另一个就是搞活汽车产业,增加汽车企业收益。

  不过,在中国汽车合资模式走过的30多年的过程中,发展壮大本土汽车产业的目的渐渐被过滤掉,而随着汽车市场的扩大,将合资汽车企业作为“提款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在合资汽车企业中,中方无需在技术、品牌等方面进行努力,市场利润自然就“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对于这个事实,相信所有人都看得非常清楚。只是如何利用这一事实发展自己,却仍然不甚明了。

  但是,对于奇瑞这些本土汽车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实现多家合资公司的目的,那么每一家合资公司都像一头现金牛一样,给奇瑞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

  当然,也许有人会质疑合资公司是否就一定实现盈利?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低速增长周期,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还是可见的,因此,像斯巴鲁、捷豹路虎这些汽车企业还是会有较好的市场表现,特别是中国消费人群庞大,需求特点参差不齐,更为这些合资企业提供了庞大的发展空间。

  所以,奇瑞寻求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汽车企业合资,完全可以解决奇瑞汽车在发展中的部分资金周转问题。

  但是,奇瑞汽车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要重蹈老合资汽车企业的覆辙,期望以市场和时间换取技术上的突破和品牌的提升。这并不现实。

  合资企业对于本土汽车企业在技术上的帮助是明显的,但是也是有“天花板”障碍,核心技术的突破在于自己。

  而所谓的核心技术,并不只是电子技术、发动机技术等等,企业发展中最重要的技术是如何开发掌握这些技术。这就是软技术。

  而软技术的基础在市场。许多人都在强调所谓的正向研发或者逆向研发,但是技术研发过程中,正向研发和逆向研发总是结合在一起的。重要的是,这两种研发都需要依赖于一个共同的基础:市场需求。

  只有掌握了市场需求的特点,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竞争对手的状况,研发出可进行批量生产、销售的产品来。

  合资毕竟是一种过渡和手段,奇瑞汽车或许能够从合资中获得暂时的发展助益,但是要使得自己真正提高市场竞争力,必须从一手的市场需求做起,从加强自己的能力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