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LP(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公告称,中国10月份官方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从9月份的51.2降至50.4。PMI指数高于50表明制造业活动处于扩张状态,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出现萎缩。上述结果低于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九位经济学家给出的预期中值51.7。此前,汇丰控股发布的10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为51.0,高于9月份的49.9。虽然两项PMI指数走势相反,但均只略高于50,表明中国制造业增速疲软。汇丰PMI指数采样中小企业权重大,官方PMI指数主要选取国有大企业,后者被认为更具代表性。
中国10月份官方PMI下滑,打破了市场此前对该指数将连续第三个月上升的预期。野村证券经济学家张志伟对此比较乐观,他认为10月份PMI数据下滑主要是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从历史数据来看,10月份PMI指数较9月份平均下滑0.9左右。这意味着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10月PMI数据下滑幅度可能没有这么大。
然而,10月份包括新出口订单、进口、就业在内的多个PMI分类指数跌破50,只能说明未来几个月制造业增长将进一步放慢。随着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日益突出,预计未来中国经济增速将继续平缓下降。10月份PMI数据增加了中国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甚至有经济学家担心,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突然性的急剧恶化。
眼下,对世界各经济体来说,经济放缓已经取代政府债务或通货膨胀,成为最棘手的问题。全球经济增速预测一直在下降。预测公司IHS Global Insight预计,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只有3%,低于2010年的4.2%。预计美国明年只增长1.4%,按这样的增速,美国9.1%的失业率可能还会变得更高。欧元区17国2012年的增长速度预计只是略高于零,徘徊在衰退边缘。即使是作为全球经济复苏新引擎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韩国、新加坡等今年的增长速度也已经低于2002年至2007年的繁荣期。
面对这种形势,是采取新措施推动增长,还是坚持削减赤字?美国总统奥巴马力主以经济增长为重。他在《金融时报》撰文说,全球复苏之势仍然脆弱。他呼吁通过经济增长提高全球需求。法国和英国等则试图继续专注于减赤,即使这意味着短期经济增长放缓。他们担心,如果不采取更多的紧缩措施,政府债务会失去AAA信用评级,会推高利率成本,增大偿债难度。今年20国集团轮值主席法国总统萨科齐计划推出新的紧缩措施,并将明年经济增长预期从1.75%下调至仅1%。显然,目前的困境标志了世界经济陷入新的放缓预期。
本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经济体主要担心高通货膨胀和热钱。他们的策略是相对紧缩,给经济增长降温,遏制通货膨胀。但最近,几乎所有这些经济体都停止了加息。巴西和印尼等一些新兴经济体还开始降息,以防欧洲的危机给本国造成深度冲击。我敢肯定,如果全球政治领导人不开始着手抵挡经济增长的放缓,未来一年,不止欧洲的债务危机可能会加剧,全球其他市场也好不到哪里去。
对中国内地来说,PMI分类数据显示10月份购进价格指数从9月份的56.6降至46.2,说明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放缓。此时,北京应该认真考虑对调控政策进行微调,比如在今年年底前下调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挡住放缓刻不容缓。
挡住放缓刻不容缓
评论
编辑推荐
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