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中国各地区的生产总值(GDP)高速增长,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全国以及各地区的人均GDP目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此外,在GDP总量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破坏严重,城乡间经济差距不断扩大,拜金主义和官僚腐败的现象有增无减,最近高铁地铁及城市建设的伤亡事故不断发生。这使人们开始怀疑,经济的增长(growth)能否带来中国社会可持续性的和健康和谐的发展(development)。由此可见,区域经济增长的含义和作用,很值得我们认真的探讨和确认。
一般来说,区域经济的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部的生产总量或个人收入水平的增加。两者分别可用区域的GDP总量和人均收入来表示。前者表示区域经济总体规模的大小,而后者代表居民从所在区域的经济活动中获得的个人报酬的高低。通常,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即区域经济的规模越大,个人获得的经济报酬也越高。但是,在区域经济的分配机制发生扭曲时,比如企业的工资制度和政府的税收体系存在不公平现象时,GDP的增加不一定能带来相同比例的个人收入的提高。因此,衡量和议论区域经济增长时,需要充分注意所用的指标及其表达的精确含义。
在探讨区域经济增长的意义时,我们还需要留意其与区域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总的来说,区域的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并不直接等于区域的社会发展(social development)。这是因为,二次大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或区域的GDP总量的增加,有时会带来个人的经济收入和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有时会造成严重的工业污染和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情况被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growth without development),是值得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借鉴和参考的。
但是,尽管如此,区域经济的增长依然是区域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教训也告诉我们,不重视经济增长而只强调缩小“三大差别”和提高政治觉悟,最终也只能带来经济水平的落后、差距的扩大(如区域间经济差距)、自然环境的恶化(如工业城市的大气污染)以及社会风气的败坏(如当时的“走后门”盛行及服务态度恶劣等)。因此,经济增长虽然不是社会发展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其重要的必要条件。实现区域社会的全面发展,虽然不能只追求经济的增长,但也决不能离开了经济的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的意义
评论
2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