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环球时报》一篇社评,评价中美关系,说是未来走势,美国也不能拿中国怎么地,而要促进双边关系,美国也得和中国一起“摸着石头过河”才是正道。看罢不免一笑,觉得写环球社评者的脑壳里怎么总是浸着一股“中国思想”的污水,不仅自己家泛滥,还要专事泼给别人,好不懂事。
这几天,朝鲜半岛再出了些新鲜事,原来脖子硬得梆梆的北朝鲜,开始嚷起来要“无条件”和谈了,似乎一夜间成了全世界最爱和平的国家。美国三艘航母进抵,美日韩联手,把东北亚这个讨厌的世袭集权国家封得死死的。现在,似乎是和平的球踢到了美国脚下,然而实际上,依我所见,是美日韩更想看看这小国剩下来还有哪一些招没有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一切都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看看这个世界究竟谁是谁?2011年,是全球必须摊牌的时候了。也是这个主义哪个主义最终臣服于全球现代文明的共识之下的时候了。
话再说回来,环球社评所称的“摸着石头过河”,我想,此语在中国都已不怎么再用了,都开始科学发展观了,怎么又被环球社评者用到了世界上?时也不同,势也不再,这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用意,究竟是什么呢?而环球社评至今还要“摸着石头过河”,是不是很不懂得美国早已在硬实力、软实力之上,还用起了巧实力了呢?倘若连这一点都无知,岂不是愧对了“环球时报”自己这四个字了。
“摸着石头过河”,这个上世纪80年代初曾经一度辉煌的提法,源自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不能再继的极度困窘之境,成为了需要求变的一则急就章。“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当年邓小平开始看到了问题,一如今天古巴的劳尔,看到了计划经济和庞大且毫无生气的国营机构无法承载国家的经济发展一样,也要进行市场化改革了。而要从一个对市场经济一无所知的窠臼里迈出第一步来,总是有着巨大的历史局限的,因此,“摸着石头过河”自然而然充当了这种由完全封闭向市场开放转型的历史使命。而作为一惯以自由贸易立国的国家而言,对于“摸着石头过河”则是十二分不屑也不解的,他们会想,哥伦布驾船可以发现新大陆,五月花可以创立美利坚,移民们可以发现金矿,中国人这个“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是要做什么呢?所以,“摸着石头过河”这个语式,并非代表世界的规律,相反,恰恰是中国闭塞与孤立过久的见证,同时也是思维短路、思想不自由的活生生写照。在经历了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今天,即便是中国自己,也走上了WTO的道路,认识了更多的规律,懂得了趋势,见证了科学,发现了多元化与多样性,也用不着“摸着石头过河”了,更将之等同于蛮干、瞎撞。所以,当环球社评来要求美国和中国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去共创明天,这样的话,便理所当然成为了笑话。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只是让人认知现在,而想象力才能让人到达未来。我想,所谓的“摸着石头过河”,只不过是当年穷困至极的中国,已无法使伟大的社会主义再继,又缺乏应有的想象力,故不得不以“摸石头”而为之,实在是陋之又陋,简之又简,如同盲人之摸象,以求一时之解而已。倘若今天还要以这样的方法来主导中国,引领十数亿人民,岂不贻误天下?而更要以此来混迹于世界,岂不要贻笑于大方之家?
但凡一个顽固且封闭的国度,一种孤立而不尚交流的文化,都会在面对一个新世界与一种新文化面前,呈现出弱势、不自信和自以为是的心态的。一个对自己说谎,对他人虚伪,同时还要端出一副正人君子模样的媒体,在今天而言,就显得很不合时宜了。我不知道这位社评者究竟是谁,如果有真人名姓,也不妨在博客上与之相见,可以酣战一番。当然,要打掉伪命题和伪社评,实在是很轻易的事。然而,在今天,这样的事很重要。一如张麻子张牧之所言:没有黄四爷的全球文明世界,对我委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