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谈30 中国是政治上孤立的经济大国么


    这又是《环球时报》谈出的一个大话题。不过,等这个话题着实是很久了,现在,终于诞出来了,很好,触及到根本了。报章当然是坚决的否定,坚定的不赞成。就好象大家都说我是未庄的阿Q,我则决然地否定,反过来,还有奚落一下大家:我都如来帮你们打工了,你们这帮龟儿子,俺是被你们孤立了!


    若是一个人,被别人有意地孤立,那么,这个人就须当反思下,是不是自己有那么一些问题。如果这个人,声称自己毫无问题,显然,这个人已经有大问题了。中国这么几年,经济超速发展(不过很快就会慢下来的),有了钱,有了自己给足自己的面子,然而在世界上,却怎么也没几个朋友。过去所称的朋友遍天下,现在看来,只是了了,庶几是自说自话。这样的事实,时报的社评者们,应当足够省视,彼一时此一时,再也不能不当一回事了。无论怎么说今天的中国人民也是看过世界的了。


    用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来应对今天的世界,起码就是一种落后,当然也是一种僵化。以一种单一不变的意识形态,或者是百十年前的马克思理论来“武装”自我,在今天的21世纪,怎么看也怎么象当年的阿Q了。这边厢,古巴社会义主也要搞市场经济了,那边厢,越南也开足了全球化马力,当然还有上世纪末解体的社会主义大佬国家苏联,早已完成了国家和意识形态的重构,开始拥抱欧洲了。而最后一个世袭的小社会主义帝国,从来都是先军政治的,这一回,也是面临着世界重锁,不得不转而求和平了。我想,但凡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只要是真心想发展,就必须脱出自己所设的牢笼,认知普世的真理,让人民自由,使社会拥有民主的秩序,获得公享的公平。这样的基本道理若是不知,或是详装不懂,刻意回避,便是有悖世界的公理的。而违背公理之事,而不被公众所斥,在文明世界里,是一件奇怪的事。


    时报文章者也谈到了“国际社会”,并认为这个国际社会是多数派的发展中国家而非发达国家。我想,在这里,所谓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应当只是一个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并非“国际社会”所具更加多元的人本价值观以及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要素,二者不应同语。举一个例子,就比如中国经济总量已超英法德日,成了世界第二了,但在经济社会的综合发展要素以及文明发展指标上,则是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的。而中国自己也承认,自己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硬实力有了,文明的软实力还欠火候,还需要学习呢。既然如此,对于“国际社会”这一全球现代文明的指向,文章者应当好好理解下,以免再闹出山西媒老板和靠黑窑工发财的土绅也到京城充豪客的笑话了。


    时报文章也称,中国这几年也确实际遇不少,从奥运会到世博会到最近的诺贝尔和平奖,本来皆美妙时光,但对中国而言却成了多事之秋,总被人评。虽然文章者没有深究,但我们也知道,这其中无非正是所谓的“孤立政治”和“意识形态”给中国惹的。而究竟什么是“孤立政治”,而导致满世界都“怕中国强大崛起”,我想,这样的一个关系与逻辑,还是由时报的评论者自己来解更好。只不过,在2011年的开端,开始正视这个国家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开始关注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与市场发展的政治体制,是正当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