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限行是治堵的副产品


热焦点评(11-5):公车限行是治堵的副产品

彭澎接受《新快报》采访

 

题外话:公车改革是多年来的一大难题,现在又与交通治堵挂上了钩。到底公车与交通堵塞有多大关系仍是一个未知数。有调查说,除了上下班,路上行驶的车辆有80%是公车所为。对此我是持怀疑态度的。但公车肯定占很大一个比例是无疑问的,因为公车不用自己掏钱,所以在路上的时间也就长一点。何况公车私用是几乎有公车的人都会干的,因为没理由不可顺道做点接小孩、买菜之类的私事。

    但全面的公车改革仍是不确定的,局部的公车改革并没有产生全局性意义。于是没有享受公车的政协委员们直击广州治堵方案没有限公车措施,终于公车限行与治堵扯在一起了。我注意到,没有多少享受公车的人士出来说需要公车限行,哪怕是平常说话挺激进的廖副厅长。所以,我只能说,公车限行是治堵的副产品。

 

广州治堵是否要限公车 副市长称将广征民意

新快报  2011-01-11

副市长甘新回应专家街坊网民热议——

新快报讯 记者 牟晓翼 陈杨 张亮 报道 “广州治堵目前只出炉了初步方案,有待完善和细化。所以,是否要将限制公务车 纳入治堵方案,我们一定会广泛征求市民意见。”分管交通的广州副市长甘新昨天在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18,广州治堵方案(讨论稿)(下称“《方案》”)出街后,备受各界热议。其中,“广州治堵缘何不限公务车?”成为专家、街坊、网友们质疑的焦点。据悉,8日受邀来穗参与《方案》研讨会的公安部特聘研究员徐基仁教授已向广州市政府提交书面建议,希望在最终的定稿中,把“限公务车”纳入《方案》。

对此,甘新表示,现在的《方案》只是讨论稿,还需要补充完善。治堵要不要多添限公车的措施,将会征求市民意见。

●会诊意见:治堵药方应多添1剂——“限公务车”

●治堵配方:“由倡导变强制实行”,“增加对公务员的交通补贴”

部门说法

倡导限行 实施真难

昨日,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快报采访,并承认:在20097月,正式向广州等各市经贸部门,印发了《广东省“十一五”后两年公共机构节能计划》(简称“《节能计划》”)。其中一项条文就是:“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但到目前,广州仍未有具体实施计划。

为何《节能计划》迟迟不能实施?该负责人解释,《节能计划》只是一个“倡导性”文件,并不是强制性的,初衷只是“体验”。“就是按照国家的通知和要求下发的关于节能减排 的体验倡议。其实体验式倡导每年都在做,也曾经倡议过‘51’,即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少乘坐一天电梯等,希望公共机构节能减排。但如果真正要执行,则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恐怕难以实施。”

 

公务员 会诊

公务车 限行可否?部分公务员支持!

新快报讯 记者 陈杨 周达标 见习记者 徐娜 报道若真的限行公务车,会否因影响到公务员利益而无法实施?昨日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的数位政府部门人员均表示,他们不但不反对限制公务车出行,还希望尽快改革,并给出了不少“妙招”。

公车多不多?感觉多!

“现在的公务车确实多了,以前是副厅级才有车,现在很多单位不够级别的人都配车了。”广东省某政府部门的公务员说。

本身配有公务车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 对此问题则略有沉思。“现在有些单位公务员任务多,人员少,所以出行就频繁。你说一个处一部车这到底算不算多呢?”廖新波表示,这个问题还需请有关部门调查后予以调整。

改不改革?支持改革!

记者分别采访了不同省级单位的公务员,对于限制公务车出行以及公务车改革,他们都持支持态度。

“应该取消公务车,鼓励使用私人车。”广东省红十字会社会赈济部部长陈泽池表示,目前惠州 、佛山等地都已进行了车改,广州也尽快推出改革。

“其实公务车限行与公务车改革如出一辙,只是在堵车的情况下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廖新波表示,对于这些措施,他是持支持态度的,但是他曾询问过有些已开展车改的地区,交通依然堵塞。因此,还需总结问题,真正缓解拥堵。

另一名某省级单位的公务员告诉新快报记者,其实目前公务员用车有《公务员用车制度》,只要遵守这个制度应该不会对交通造成太大影响,但事实上太多公车私用,让这个制度如同虚设,因此公务车应该要进行改革。

 

委员学者会诊

“每周限行一次公车”形同虚设,有委员呼吁——公车限行应改倡导为强制

新快报讯 记者 郭晓燕 报道 “公务车限行,广州并不乏文件指引,像两年前就有了《节能计划》,每周按牌号尾数限用公车一次,却一直遭遇实施难问题……”昨日,在“会诊”如何治堵时,不少政协委员和专家“重提”被“荒废”的《节能计划》;并呼吁,应将“公车限行”由“倡导”改为“强制实行”,至少可以从“每周一次限行公车”做起。

限行不会影响政府运作

李公明 广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

《节能计划》发布两年却形同虚设,广东省第九届政协委员李公明分析道,“这里有两个原因,首先没有政务公开,没有一个人将广州有多少公务车 ,每年公务车消费情况公布出来,导致难以监督;其次就是责任不明晰,倡议就在那里了,可是违反这个倡议后谁要负责就没有说法了,是否需要撤职等,如果这样明确了,问题就能解决了。”

至于公车限用是否可行,李公明套用了网友的话:“公务车限行的当日,没有哪个政府部门的工作受到影响,这就足以证明,公车限行不会影响公共机构的正常运作。”

谁也不是大老爷

针对有公务员提出公车限行影响正常运作的情况,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痛批道:绝大部分的普通市民也没有私车,难道他们就不用工作了?(部分公务员)难道是大老爷吗?还需要用轿子抬起来才能工作吗?所以无车日的实施不存在是否可行,关键在于政府部门的力度和决心。

韩志鹏同时指出,现在广州一直嚷嚷着要治堵,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目标。其实无论是广州治堵、北京治堵还是西方国家治堵,动机都不应仅仅是缓解交通压力,更重要的目标是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打造一个更宜居的城市。

公车限行纳入治堵措施

彭澎 广州市社科院研究员

“倡议公车限行都两年了,还倡议什么,直接纳入此次的治堵措施吧,由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坦言,“公车限行”其实也未必是效果最佳的解决方案。但总体来说这个设想是非常好的,可以试行一年。“当然试行的意思就是需要由法律法规约束了,而不再是此前的倡议。”彭澎明确道。

 

交通专家会诊

如何防公车私用?全生命周期管理!

昨日,参与《方案》研讨会的多位交通专家向新快报记者表示:公车管理要达到治堵效果,必须采取“全生命周期管理”。

“所谓全生命周期,是指公车从招标采购一直到最终报废或者拍卖,都要纳入严格的管理范围。涵盖购车费、税费、油费、停车费、车船税、保养修理费等所有费用报销的成本管理,并包括行驶路线、派车制度、维修原因、买卖情况等一系列使用管理。”公安部特聘研究员徐基仁说。

徐基仁在研讨会上已提交了“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按照该方案,车辆一旦进入政府系统,就会有唯一的电子身份进入相关识别系统,公务车在发生各自费用时,都要通过身份认证记录,才可报销、派车、维修。

支招

1 限行公车这样出行

取消公务车,成立公务车服务中心

省红十字会社会赈济部部长陈泽池建议,所有公务员的单位应该取消公务车,然后由市政府或相关机构成立一个公务车服务中心。哪个部门有用车需要,提前打电话预订。但出车后需要扣除该单位相应的补贴费用。与此同时,给每个公务员发放车补,让其自由选择出行方式。

2 有事打的,实报实销

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建议,公务员用车可提前电召的士,发生的费用实报实销。“这个方法重在制度,重在监督,重在自律。”

3 上下班统一包车

网友“曼联双子星”建议,首先应该公布公车数量,集中统一按指标分配,其余的上下班一律有单位承包车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