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关于调控政策是否松动的言论比比皆是,特别是现在正处于大家期待的“金九银十”初期,很有期待买房的人都在密切的关注。有些言论甚至有事实为依据,例如:部分媒体通过调查发现,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已经对第三套房贷有所放宽,这就意味着调控政策在这些城市已有松动的迹象;然而,三部委(住建部、银监会、国资委)回应了“楼市调控政策松动”的传言,称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国务院通知,这就意味着调控政策仍需要严格执行。但是接下来各家银行宣布严厉执行三套房房政策,停止贷款。两种绝然相反的言论,是相信以事实为依据的媒体言论,还是相信权威的部门言论?我们不得而知。
时下,房地产业处于“乱世”时代,言论“乱发”,不仅会误导民众,而且还有可能会导致高层“乱决策”。新政出台已近五个月,房地产市场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境遇,瞬间由“高烧”转向“低烧”,现在又是有一种恢复的趋势,交易量已经开始增加。那么,在成交量开始增加、市场有点起色的情况下,调控政策是否会松动或退出?中央对此是持谨慎态度的,据报道,中央高层委托有关机构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进行楼市调研,并且征求民间研究机构意见,以此更真实地了解目前政策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影响,防止楼市调控对经济造成误伤,为制定下一阶段楼市调控政策做准备。可见,中央决策层正在通过摸底楼市反映,以决定调控政策的去与留、松与紧。笔者认为:调控政策松动或退出,时机尚未成熟。
可以发现的是,这次调控政策的力度和反映都是空前的,本次调控政策被媒体戏称为“史上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其实,这次调控政策,也可以看作是中央救楼市的一次常规性政策。然而,我们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救”字上,而应该站在更高的高度来审视这次调控政策。本次调控,绝非只救楼市这么简单,它是一次救人民、救政府的调控政策,这就是本次调控政策与历年的调控政策所不同之处。
救人民,可以看到,国家在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的同时,还将公租房纳入保障体系的建设范围,这一举动明显扩大了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范围,并完善了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本次调控硬是要将房价拉下去,房价不降也得降;本次调控严厉打击了投资、投机性需求,坚决遏制投机、投资客炒高房价,让更多的想买房的人买得起房。
救政府,可以发现,历年来的调控政策,每一次的调控之后都带来房价上涨的结果,调控颇受争议。这次调控,既然被称为“史上最严厉”,那么调控之后,就需要有使得房价下降的效果。要不然,倒下的不是楼市的房价,而是政府的公信力,那时,则会积累严重的社会问题,将威胁到统治者的政权。笔者相信,“两害相权取其轻”,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之间,中央的取舍是不会失误的。
笔者认为,本次调控还没有达到中央和民众的预期,房地产市场基本上还是处于一种“量跌价滞”的状态。还有特别是媒体宣布6540万套空置房时,更是让人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国家统计局居然来句说房屋量大无法摸清楚具体的空置率,还把空置房屋的说成待售面积之类的幌子,让人们差点对国家这样的公信部门产生怀疑。这段时间我看到一位学者的“灰色收入理论”,谈及我国政府工作单位的收入情况,或许无法调查根本不是无法调查空置量,而是牵扯的问题和人,利益太多,致使有些官员不太支持去调查。
如果调控政策一松动,加上现在被认为是销售开盘的黄金时间,随之而来的将是房价的上涨、人民的失望,因此,调控政策只能继续细化深入,而不会松动或退出。待到调控效果达到预期之日,才是调控政策松动或退出之时。